APP下载

基于家庭因素视角下的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2018-09-08周祖辉吴卫军徐艳萍任彩虹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历早餐体育锻炼

周祖辉,吴卫军,徐艳萍,任彩虹,苏 靖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中央7号文件、国办发53号文件的出台,再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了政策依据。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不仅涉及到生物遗传、学校教育、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同时也涉及到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是影响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最重要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与家庭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陇南市13岁~18岁的城乡中学生的调查,试图找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家庭因素,为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检索中国知网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请专家对问卷的总体设计、问卷内容和问卷量度指标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对陇南市初一~高三的城乡学生9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76份,回收率为97.33%,有效问卷791份,有效率为87.89%。

1.3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9.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父母的学历、职业及锻炼习惯对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的影响

良好的教育能促进人生活的更健康,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较受教育程度的低的人群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的调控能力更强。父母的文化程度,尤其母亲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从被调查学生父母亲的学历结构来看普遍偏低,父亲学历以初中、小学学历为主,母亲学历以小学学历为主,其次是初中学历,受过高等教育学历父母亲比例各占8.75%、4.31%,研究生学历为0(图1)。这与陇南市2015年城乡居民受过高等教育程度比例为8.42%,研究生学历为0.26%极为接近。

图1 学生父母亲学历构成情况

父母学历水平与其自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和0.51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父母亲的学历高低与其自身体育锻炼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即学历越高,体育锻炼的习惯亦越好。通过研究孩子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与母亲受教育程度之间高度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和父母亲的体育锻炼习惯这三个因素与孩子对体育锻炼认知的影响程度的相关性高低进行分析,发现父母亲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孩子体育锻炼认知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父亲的学历水平,其中父母亲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母亲学历对孩子锻炼认知水平有高度正相关。

在对791名被调查学生认为父母都喜欢体育运动并经常坚持锻炼,即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的占13.49%; 30.21%的学生认为父母都不喜欢体育锻炼。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和父母双方都喜欢进行体育锻炼的占47.69%,说明有近一半的家庭参与体育运动锻炼。

调查发现,从父母职业分布特征来看,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的职业由高到低分别是警察、医生、公务员、教师、研究人员、职员、工人、自由职业、农民。造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特点、可支配锻炼时间、家庭经济收入、体育认知水平。在调查对象职业中,警察对体育锻炼认知度最高,其次为对医生群体,其原因是医生群体的人更加注重用医学的手段达到对身体的保健的目的,而前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比常人更好的身体素质,所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促进健康。研究发现,可支配锻炼时间是影响公务员、教师、研究人员、职员四个群体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原因,这四个职业群体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较工作时间较规律,但由于工作压力大、照顾家人、社交等原因占据了较多的可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而影响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这三个职业群体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体育认知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和支配锻炼时间。

2.2 父母支持孩子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父母亲的体育锻炼习惯与孩子对体育锻炼认知度呈高度正相关,父母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对其学生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调查中在被问及父母对孩子身体健康态度很关心、关心的家长占86.2%。在父母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中持支持的占80.88%、不太支持的占17.15%、不支持只有1.97%,说明在体育锻炼方面,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身体锻炼持支持的态度,体育锻炼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提高的认识形成了共识。但随着孩子学习阶段的上升,升学压力加大,学业繁重,父母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支持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时父母对孩子体育锻炼几乎不再支持。

调查中还发现,只有9.75%的学生经常和父母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而从不和父母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达到56.5%;有48.04%的学生认为和父母一起运动能够帮助自己增进健康。一方面说明父母平时忙于工作、生活,和孩子交流时间太少,对与孩子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其孩子成长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学生和父母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比较强烈并认为同父母在一起锻炼对自身的体质健康促进有积极的作用。

2.3 饮食习惯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早餐有利于增进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与改善日常饮食营养。早点不吃或少吃会引起大脑血糖不足,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迟钝等现象。因此,每天吃早餐应视为一项重要的健康生活习惯而持之以恒。在对饮食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偶尔吃早餐的学生占被调查对象的9.52%,这部分主要集中在农村男生所占比例较高,调查显示没有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和时间紧张怕上学迟到是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从早餐营养均衡来看,陇南市学生早餐营养成分单一,主要以淀粉类食物为主。调查学生中从来不吃鸡蛋、不喝牛奶学生分别占18.5%、17.93%,每天选择牛奶、鸡蛋作为早餐的初中生比例分别为19.2%、16.05%,而高中生只有8.45%和5.65%。

从调查中发现:有近三成学生喜欢吃零食,其特征为高中生比例多于初中生、女生比例多于男生,零食主要为碳酸饮料与油炸、膨化食品,甚至有部分学生用零食代替早餐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从社会经济整体来看,陇南市居民收入有限制约了食物结构的均衡性。2015年陇南市人均GDP为12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5元,分别占全国的24.74%和50.18%,在全国人均GDP地级市排名中位列全国倒数第四。二是从人口结构来看,陇南市受地理位置、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农业人口比重较高,传统养育观念与科学营养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下,居民饮食习惯和保健意识淡薄,对孩子食物结构的均衡性与营养性认识欠佳,大部分家长还处于孩子“吃饱”就行的意识之中。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农村学生每天都能吃上鸡蛋、喝上牛奶,而高中未列入国家农村营养餐计划。四是城镇初中学生大多在家居住,家长消费意识相对较高,家庭收入相对稳定,家长对孩子早餐饮食比较重视并能其有效监督。五是当今家庭大多为“4-2-1”型家庭结构,家长过分溺爱和对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青少年偏食、挑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使学生体质健康和发育水平。六是高中学校又相对集中在城镇,大多数学生在校或校外寄宿,生活费用由学生自己支配,学生对合理膳食的认识不足,造成对早点选择的随意性较大。

表1 中学生饮食方面调查一览表%(N=791)

有研究表明,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保健知识缺乏、缺乏父母照料是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饮食问题是决定着青少年是否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营养不良不仅影响着青少年体重、身高、生长速度、甚至对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和智力的发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2015年被检测出体重超重率为6.34%,肥胖率为2.61%,低体重率为8.55%,低体重学生比例较2013年增加1.1%,学生健康体质优秀率2015年较2013年降低1.45%,不及格率增加1%。同时,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4.7%的学生认为营养不良或过剩引起了体质下降。以上数据从营养摄入角度分析得出:学生的营养摄入不足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且营养摄入不足占比例较大。

2.4 健康生活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就是人的生活格局与行动选择,它的实质就是人们的“行为消费”和“时间消费”。研究表明,生存方式、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是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在对本次学生调查中发现,引起中学生体质下降的诸多因素中,睡眠不足排在影响因素第四位。从表2中学生睡眠情况看,初中生情况好于高中生且差异显著(P<0.01)。高中生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和作业负担过重,有20.75%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睡眠时间7小时以内的高中生占80.1%,其中经常熬夜的学生比例达32.7%。调查发现中学生经常开夜车复习功课、玩电子产品等晚睡是造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作息时间的

不规律,睡眠不足会引起激素合成不足,从而造成系统内环境紊乱,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从而成为健康隐患。因此,透支睡眠就是透支健康。

表2 中学生睡眠时间调查情况表%

注:“**”表示P<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早已普及到每个家庭,由此我们生活方式与习惯也引起了新的变革。调查发现,只有6.4%初中生和6.9%的高中生每天从不玩电子产品,而高中生使用电子产品1小时以上的比例比初中生高出8.9%。在对中学生周末支配时间方面调查中有29.12%的学生以学习为主、30.48%的学生以运动为主、29.73%的学生以看电视、上网为主。调查发现中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以手机为主,主要用于游戏、聊天、听歌、查找资料。研究表明,手机对眼睛的伤害远大于电视机与电脑,手机辐射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中正负电荷的平衡,从而造成智力下降、精神萎靡、体质衰退。长时间玩手机、沉溺于网络的学生群体中近视眼、颈椎病、精神性疾病发病几率显著增加,“网络上瘾症”(IAD)已成为医学新名词。电子产品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生理系统的发育,对提高青少年的适应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父母亲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孩子体育锻炼认知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父母学历越高,对自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的影响越大。

3.1.2 父母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支持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在体育锻炼上持积极支持态度,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升学压力增大,父母对其体育锻炼的支持度下降。

3.1.3 饮食结构与习惯影响着人们健康生活与体质。从学生早餐情况来看,受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受教育程度、饮食习惯、保健意识等因素影响,**市学生食物结构的均衡性与营养性欠佳,初中学生早餐营养优于高中生,学生人群中出现了营养摄入不足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且营养摄入不足占比例较大,造成营养不良等体质健康问题。

3.1.4 随着年级的增长,中、高考升学压力和作业负担过重,复习功课、玩电子产品等晚睡是造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高中生平时用于手机、电脑、电视机时间明显高于初中生。

3.2 建议

3.2.1 以社区、工作单位为依托,加强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将社区和工作单位定期举办体育文化活动列入考核范围之内,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树立体终身育思想。

3.2.2 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和结果反馈工作,建立中考体育加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第三方评估制度,使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更加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继续加大学生体质健康在学校工作中考核力度,将学生体质健康“一票否决”落地实处;均衡学校体育发展资源配置,继续落实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和资金专项化工作。

3.2.3 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加强青少年卫生知识、保健知识、体育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政府和学校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医务监督和体质测试工作,将青少年体质健康状态实施动态监测与管理。

3.2.4 社会和学校要注重初中阶段青少年早餐的营养均衡问题,呼吁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生统筹纳入到国家“营养早餐计划”中,以有效加强学生饮食营养。

猜你喜欢

学历早餐体育锻炼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早餐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
丰盛的早餐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