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建筑60秒

2018-09-07栏目主持叶扬

世界建筑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院派建筑师建筑设计

栏目主持:叶扬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戴俭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DAI Jian

Professor, De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改”建筑无非是改造、改变、改建——实际上本质还是与建筑设计相关的。

我记得多年前看过一本书,是原研哉写的《设计中的设计》,当中提到一个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给我的印象很深。实际上他所谈的就是,一个产品能称得上是设计,它一定是跟以往不同的,它一定会使你感觉很新颖、很陌生。所以,设计所强调的就是创新。我认为就是一个从无到有或是从有到无的过程,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过程。

设计与创新可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以问题为导向,另一个是以梦想和愿景为导向。这是我对设计的基本认识。

另外,建筑设计教育需要培养具有从无到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任重道远。□

宋昆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SONG Kun

Professor,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建筑师是一个太古老的行业,可以说有了人就有了建筑,也就有了建筑设计这件事。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建筑师这个行业也就伴随了几千年。在19世纪之前,建筑师的培养方式中西方都是一样的,我们习惯称之为工匠传统,西方称之为行会传统,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薪火相传。直至近代建筑教育家们把建筑师的培养方式引入了高等院校,就出现了所谓的学院派。学院派的培养模式较之行会制的培养模式更系统、更有逻辑性、人才培养更快捷,这是它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学逐渐纸上谈兵,与实践渐行渐远,这是学院派广为诟病的原因。格罗皮乌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要请工匠师傅重新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和造型师傅也就是教授们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包豪斯学派建筑教育的初心和贡献。

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都视学院派为保守、落后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地使自己与之脱离干系;同时又视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为现代的、先进的,所以都想往上挂靠。实事求是地讲,但凡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属学院派,要想弥补学院派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应该加强实践环节,即所谓的下工地、盯现场,向老师傅学习,回归工匠传统。实际上,现在的课堂教学较之我们上学期间,也就是1980年代,工地实践环节已经大大减少了,代之以各种各样的设计竞赛、建造课程等。尤其是当下各个建筑高校都一窝蜂地增加了建造课程,我也没搞清楚这种高投入的课程作业在人才培养环节中能起到多大作用,与加强实践环节的教改初衷是否相吻合。这种建造作业无论从材料的选择、力学的分析、构造的做法等哪方面考量,都与实际工程的关系不是很紧密,最后只归结为一种新的造型训练手段。我称之为一种新学院派,只不过是把纸上谈兵变为地上谈兵。因此建筑教育应该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至于二者间的课时比重、教学方法、师资来源等则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

猜你喜欢

学院派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