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自由空间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侧记

2018-09-07汪硕WANGShuo

世界建筑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由空间双年展威尼斯

汪硕/WANG Shuo

纵观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早在1972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已出现了建筑展的身影——“威尼斯的四个方案”展示了4位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路易·康(Louis Kahn)与野口勇(Isamu Noguchi)于1953-1970年间在威尼斯本岛上未建成项目,时过境迁,这组展品由建筑学者罗伯特·麦卡特(Robert McCarter)将其重新带回建筑双年展(图1),也似乎在暗示此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试图向人们展示一直以来,建筑就作为一种塑造日常环境的手段,与大众生活密不可分。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30年的历史不算悠久,每届个性鲜明。策展人的身份在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之间切换,但展览所呈现出的他们的意愿则是共通的——使建筑更广泛地被大众关注和讨论。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特(Paolo Baratta)在2018年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官方声明中提出:唤醒建筑作为一种“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的属性,“建筑应对公共空间有所贡献”[1],本届双年展的目的就是激发这种“渴望”。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总策展人由2012年双年展银狮奖的获得者——来自爱尔兰都柏林格拉芙顿(Grafton)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谢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与伊冯·法瑞尔(Yvonne Farrell)担任,策展主题为“自由空间”(Freespace)(图2)。此届双年展延续了由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担任策展人的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来自前线的报道”(Reporting from the Front)中关注公共空间的品质、审视与探讨建筑与当今社会的关系等要素,在此基础上,“自由空间”则更加强调建筑的开放和包容,侧重探讨建筑本身对空间的慷慨赠予。“每个人都有从建筑中获益的权利,伴随着慷慨与愿望的交流才是我们所称之为的自由空间”[2]。

此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期为2018年5月26日-2018年11月25日,将持续6个月之久。71个建筑师团队参与了在军械库(Arsenale)与处女花园(Giardini)“自由空间”主题展。与此同时,63个国家的展览分布于处女花园的双年展历史性展馆、军械库展区以及威尼斯老城区。与往届不同的是,国家馆中的安提瓜和巴布达、沙特阿拉伯、危地马拉、黎巴嫩、巴基斯坦和梵蒂冈首次参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除此以外,12个入选的官方平行展也分布于威尼斯主岛各处。

1 主题展(Freespace)

军械库展区位于威尼斯的主岛东北侧。首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波多盖西(Paolo Portoghesi)首次将该区域转变为双年展的展览空间。他当时策展的“主街”(Strada Novissima)选择了缆绳生产车间(Corderie dell'Arsenale),这个长达300m、高近10m的线性空间作为展览的主要地点[3]。

本届双年展总面积将近5000m2的“自由空间”主题展也是从这座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地方开启(图 3)。

人们经由一片缆绳掩蔽下的军械库大门进入主题介绍空间(Introductory Room),今年这里被设计成为一个放映室,一组描绘威尼斯往日造船业成就的影像通过投影设备映射到两侧的墙面(图4)。策展人对空间质朴的理解进一步阐释了此次双年展的策展主题——“自由的空间将时间和记忆,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2]

1 自由空间就绪:4个未被实现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Freespace in Place Four Unrealized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s,参展:Robert McCarter

2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自由空间”(1.2摄影:Italo Rondinella)

3 军械库“自由空间”主题展区入口 (摄影:Andrea Avezzù)

4“介绍空间”两侧的墙面/Introductory Room,参展:Shelley McNamara and Yvonne Farrell(摄影:汪硕)

5 为100人设计的长椅/A Bench for a Hundred People,参展:Inês Lobo, Arquitectos(摄影:Andrea Avezzù)

Inês Lobo 建筑事务所的展示策展项目“为100个人所用的长椅”(A Bench for a Hundred People)位于意大利贝尔加莫(Bergamo)的马可尼广场(Piazza Marconi),该项目通过一组环绕型的公共设施项目,将人们的日常行为置入公共空间的景观之中(图5);来自印度孟买的Case设计事务所所呈现了“阿瓦萨拉学院”(Avasara Academy)项目,探讨如何运用传统技法重塑社区空间的各种实践(图6);而双年展从不缺少可以使参观者攀登的装置,Alison Brooks建筑事务所的参展作品“重塑”(ReCasting)则从住宅中提取门廊、过道、立面和屋顶4种建筑元素而制成巨型木质展品,通过与参观者的互动表达未来的居住空间不再是个人化的、私密性的,而是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图7);日本手塚贵晴建筑事务所(Tezuka Architects)带来的参展项目“富士幼儿园”(Fuji Kindergarten),该项目模型展示了幼儿园的屋顶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活动空间,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图8)。在迈克尔·毛赞(Micheal Maltzan)策展的主题为“星公寓”(Star Apartment)的展室中,一组为低收入人群设计的公共住宅项目的模型以城市、建筑和使用者3种不同的尺度向观者呈现建筑师在超密度城市的地平线上创造的开放空间可能性的雄心(图9)。由上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与Gonzalo Arteaga、Juan Cerda、Diego Torres、Victor Oddó等联合策展人带来的展览——“Elemental:未被建造的价值”(Elemental: The value of what's not built),在展览描述中他将“自由空间”中的“自由”(Free)作为动词,意为对空间的“解放”,通过展示其项目的手绘和影像资料强调建筑应遵循使用者意志,以及未被使用的自由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储备这一重要价值(图10)。

6阿瓦萨拉学院/Avasara Academy,参展:Case Design事务所(摄影:Francesco Galli)

7重塑/ReCasting,参展:Alison Brooks Architects事务所(摄影:Andrea Avezzù)

8富士幼儿园/Fuji Kindergarten,参展:Tezuka Architects(摄影:Francesco Galli)

9星公寓/Star Apartment,参展:Micheal Maltzan (摄影:Italo Rondinella)

10Elemental:未被建造的价值/Elemental:The value of what's not built,参展 Alejandro Aravena、Gonzalo Arteaga、Juan Cerda、Diego Torres、Victor Oddó(摄影:Francesco Galli)

2 国家馆(National participants)

国家馆展览的主要所在地处女花园,一直以来被视为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同类型展览的特点之一,与军械库的工业景象不同,处女花园绿荫蔽日,不大的园区内散布着威尼斯双年展主展馆和百年内陆续建成的29个国家馆。近年来,各国家馆的策展人的专业背景更加丰富,本届双年展各国策展主题所呈现出的趋势也不局限于展示某地项目或某一风格学派的自我宣言,来自爱尔兰的两位策展人提出“自由空间”的宣言同样激发国家馆策展方们更为自由的思路。获得此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提名的英国馆主题为“岛屿”(Island),直指英国脱欧这一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重大的事件,策展人直接将展厅内部空置,只在屋顶安装了一个孤岛般的平台,戏剧化地表现了英国当前所处的窘境(图11);比利时馆的主题“理想欧洲”(EUROTOPIE)则将展馆设计成为一个圆形剧场,为公众探讨欧盟面临的新挑战提供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空间(图12)。建筑与自然一直也是各个国家馆的探讨的话题,北欧馆的“另一种慷慨”(Another Generosity)展示了一组由膜结构组成的装置,探索建筑与生物机体互动关系(图13);在主题为“修复”(repair)的澳大利亚馆内,由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组成的策展团队在展馆内移植了大量植物,使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建筑空间随周围生态环境变化而变化 (图14)。荷兰馆主题为“工作,身体和休闲”(WORK,BODY,LEISURE)在展馆内布置了类似更衣室中的单开门柜子,参观者可以自行打开柜门探索门后各种尺度的空间,策展人通过对展馆充满探索乐趣的布局,表达了新型的劳动精神对未来社会环境和空间重塑的探索(图15)。

3 奖项(Awards)

本届金狮奖“最佳国家馆”颁给了瑞士馆主题为“瑞士240:居住导览”(Svizzera 240: House Tour)的展览(图16)。展馆内植入了一组看似标准化的住宅样板间,但实则每个房间内建筑元素的尺寸都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这些被放大或被缩小的尺寸使得观者时而需要蜷缩身体以通过狭窄的过道,时而踮起脚尖才能触及高到几乎无法触及的房门把手,甚至会打开一扇并无实际意义的窗。策展方设计了一所尺度奇特的住宅、一个迷宫般的家,将日常熟悉的居住空间转变为神秘而危险的环境,从而引发大众重新审视尺度、组织方式和功能这些对建筑空间产生影响的基本元素。同时,瑞士馆的策展方案为人们提供了与空间互动的机会,经过放大或缩小的室内装置和配件,使标准化、单调的甚至廉价的居住空间充满乐趣。

2018年主题展的金狮奖“最佳国际参与者”奖则授予了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来自葡萄牙的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主持的苏托·德·莫拉建筑事务所。其位于军械库的获奖展品“日间飞行”(Vol de jour)仅由两张并行排列的航拍图构成。镜头对准事务所在葡萄牙南部阿连特茹市(Alentejo)的改造项目,照片所呈现出项目建成前后该区域的俯瞰景观的变化。从鸟瞰的角度人们不难发现:人类对环境的干预难以察觉。正如评委会在获奖致辞中评价道:“通过两幅照片的并置,揭示了建筑与时间和空间这三者的本质关系,在这里,自由空间得到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图17)

此外,银狮奖则颁给了3位年轻的参展人,分别为来自比利时的德·凡尔登-温克-塔里艾尤(Architecten de Vylder Vinck Taillieu)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的扬·德·凡尔登、尹格·文克(Inge Vinck)以及尤·塔里艾尤(Jo Taillieu),他们在主题馆呈现了一组与图片相结合的木结构组架,探讨如何将新结构体系嵌入已存在的建筑结构中。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英国建筑师,建筑评论家、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通过该奖以彰显此届双年展委员会对建筑教育中建筑评论的重要性的认同(图18)。

11 英国馆,岛屿/Island

12 比利时馆,理想欧洲/EUROTOPIE

13 北欧馆,另一种慷慨/Another Generosity

14 澳大利亚馆,修复/repair

15 荷兰馆,工作、身体和休闲/WORK, BODY, LEISURE

16瑞士馆,瑞士240:居住导览/Svizzera 240: House Tour(11-16摄影:Italo Rondinella)

17日间飞行/Vol de jour,参展:Souto Moura Arquitectos(摄影:Francesco Galli)

18除非是人民-自由空间的恩赐/UNLESS EVER PEOPLE -CARITAS FOR FREESPACE,参展:Jan de Vylder; Inge Vinck; Jo Taillieu(摄影:Andrea Avezzù)

4 中国国家馆(Chinese pavilion)

作为第七次以国家馆身份参展的中国馆今年以“我们的乡村”(Building a Future Countryside)为展览主题,展现了中国建筑师近年来在中国乡村的实践项目,丰富了“自由空间”这一本届双年展主题。此次中国国家馆由建筑师、建筑评论人李翔宁担任总策展,展览分为“居、业、文、旅、社、拓”六大板块,从诗意栖居到乡土制造,从文化实践到自在游憩,从社区营造到开拓创新,每个板块均由一个主展项和3~4组展品构成。中国馆展览位于军械库展区,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对于本次双年展的策展思路,李翔宁认为此次展览的目的不仅在于“乡愁”,他更希望的是“回到中国文化的发源之地,去寻找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馆的展品力图展现互联网、共享经济和建造技术的创新为中国乡村未来的发展前景带来的巨大影响,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建筑作品亮相双年展,展现出中国当代乡村充满开放机遇、自由格局,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愿景 (图19)。

5 平行展(Collateral events)

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除主展项目外,还设有一系列官方平行展,今年香港、澳门、台湾以平行展的身份继续参与双年展。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策展人王维仁和他的团队为双年展带来名为“垂直肌理:密度的地景”的展览。来自内地、香港、台湾和海外的受邀建筑师们在统一塔楼高度的前提下,设计比例尺为1:100的模型,并将其放置于策展人统一规格的底座上,通过展示不同的流线和结构形式呈现不同的尺度,进而探讨自由空间在高密度城市中的可能性(图20)。

后记

正如谢莉·麦克纳马拉与伊冯·法瑞尔在策展宣言中用7组诗意的语句所描述了她们理解中的自由空间。纵观此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为回应此次“自由空间”的主题,参与建筑师所呈现的展品虽然从尺度到类型学各有差异,但几乎不约而同聚焦于空间的品质,以及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如何“慷慨”地回馈于公共空间这一主题。表达形式既有通过建筑模型、概念的手绘图纸、节点技术模型的局部放大等传统手段来探讨建筑空间品质,也有以光线、阴影、阳光、空气、风、重力这些自然元素融入建筑,呈现其“慷慨”的特性。值得一提的是此届双年展长长的参展人名单中,不乏阿尔瓦罗·西扎, 马里奥·博塔,彼得·卒姆托,妹岛和世等为人熟知的建筑师(图21-24),除此之外,此次为数不少的参展人则是来自各国处于事业发展期的青年建筑师,平行展中更有如“拉丁美洲青年建筑师作品展” (Young Architects in Latin America)和以褒奖欧洲优秀青年建筑师项奖(The Young Talent Architecture Award)的展览(图25、26),这些“非明星建筑师”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

而两位策展人提出的“每个人都有从建筑获益的权利”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泛的建筑观点,似乎回应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30多年中,历届策展人致力消除建筑的边界这一美好愿景。让更多的公众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对建筑“自由空间”的讨论,进一步提升公共及城市空间的“慷慨”“开放”和“包容”的特性及其回馈大众的可能性,或许是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致力倡导的符合当前城市发展语境思考方向。□

19中国馆,我们的乡村/Building a Future Countryside,参展:李翔宁(摄影:Francesco Galli)

20垂直肌理:密度的地景/Vertical Fabric Density in Landscape(摄影:汪硕)

21逃离/Evasão,参展:Álvaro Siza

22建筑导则/introduzione all'architettura,参展:Mario Botta Architetti(21.22摄影:Andrea Avezzù)

23梦想与承诺/Dreams and Promises,参展:Atelier Peter Zumthor(摄影:Italo Rondinella)

24圆形圆形/guruguru,参展: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 SANAA(摄影:Francesco Galli)

25拉丁美洲新锐建筑师作品展/Young Architects in Latin America

26欧洲优秀青年建筑师的奖/The Young Talent Architecture Award(25.26摄影:汪硕)

猜你喜欢

自由空间双年展威尼斯
寻常威尼斯(节选)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