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编制

2018-09-06方晓义袁晓娇胡伟邓林园蔺秀云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信度效度心理健康

方晓义 袁晓娇 胡伟 邓林园 蔺秀云

摘要 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工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实际调研及专家研讨的方式构建出量表的三个筛查级别,22个维度指标,并据此发展出具体项目。再通过对890名普通大学生和67名正在接受咨询的临床大学生样本进行预试,对另81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测试,以及多轮专家评估来检验和修订项目,最终形成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模型结构合理,拟合良好;量表各项目区分度良好,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咨询求助和未求助大学生在量表以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因此,该量表可作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项目分析,信度,效度。

分类号 B849

1问题提出

大学阶段是个体人生转折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大,加之学习竞争、择业压力、恋爱苦恼、经济限制、人际关系难处、家长期望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过重,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王萍,牟宏玮,吴连海,2009a)。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姚本先,陆璐,2007;Zivin,Eisenberg,Gollust,&Golberstein;,2009)。局部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例如刘秀英(2011)对河南省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心理不正常的比例超过了20%,其中有7.8%的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缺陷,有13.7%的大学生属于危险人群,而另外有24.7%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临界状态。宋丽娟、唐平、杨贵英、叶怀祥和张涛(2012)对四川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调研也指出,大学生总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22.31%。樊富珉与王建中(2001)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的研究指出,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但仍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但也有采用不同研究工具的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张录全,肖建伟,2015),且元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辛自强,张梅,何琳,2012)。学者指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教育对策,而指导与对策的基础是对心理问题的准确判断(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2005)。有效筛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解决学生困扰,预防危机的进一步发生。例如王萍、牟宏玮和吴连海(2009b)以某高校为例指出,学校通过对新生篩查出的高危学生采取干预措施,几年来约谈和咨询过的学生无一例发生心理失控问题。还有一些实验研究也表明,通过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控制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王瑶,2003;杨丽,刘盈,吴枫,2005)。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评工作。最常用的测评工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等。SCL-90是由Derogatis于1973年编制的自陈症状量表,主要用于临床诊断,1984年编译并引入我国大陆地区,主要对当前一段时间内(近1周内)个体的心理症状进行测量,涉及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然而有研究者指出其在用于正常人群心理健康测量时信度高但实证效度低(王金道,2004),且其常模需要重新科学制定(黄艳苹,李玲,2009)。UPI是日本高校广泛采用的一种用于对新生进行身心健康调查的问卷,题目主要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有关的症状,我国大陆地区1991年引入并修订该问卷,现已成为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测评工具之一,但该量表属于基于经验的非标准化测验,无相关信效度指标和常模(王建中,1995)。16PF是卡特尔于1949年根据人格特质说的观点编制而成的因素分析人格量表,1970年引进我国大陆地区,从乐群性等十六个因素评估个体的人格特点,其中稳定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四因素可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对有心理症状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缺少区分能力(单茂洪,1998)。CCSMHS则是我国本土较为成熟的量表,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制,主要从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冲动、性心理障碍、精神病倾向12个维度测量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症状(郑日昌等,2005),但由于题量较多等原因使之实际的使用情况较少,且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有调查显示网络成瘾在大学生中的筛出率达到73%(张学艳,罗亚洲,2015),测查工具有待更新。

总体来看,我国大陆地区目前采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首先,除CCSMHS为针对我国大学生特点研发而外,其余测评工具均是由国外引进、翻译、修订而来,且大多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文化适用性尚存争议(王建中,吴瑞林,2007);其次,由于不同测评工具在理论构建、筛查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间可比性差,不利于了解和掌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现状;第三,部分实践中常用的测评工具缺乏心理测量学证据的支撑,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脱节;第四,心理健康分为不同层次,需要多角度综合评价(刘华山,2001),但既有工具大多侧重个体心理问题症状的筛查,对更广泛大学生的发展和适应性问题的评估不足。因此,本研究将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我国高校心理测评的实际需求出发,发展、编制与检验适合我国当代背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具。

基于对既有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文献的分析和对高校心理健康测评需求的调研,本研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设计为严重心理危机、一般心理问题、潜在心理困扰的三级筛查结构。首先,从研究领域来看,既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包括了心理问题症状的评估和一般心理困扰的调查两类,前者侧重少数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筛出,而后者关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的适应性内容;其次,从实际应用来看,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中既亟需筛出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高危学生群体以进一步甄别和及时干预,又期望能预防为先,对更多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关注和预防性干预。例如刘秀英(2011)对河南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8%的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缺陷,这部分学生则需要进一步甄别和干预;另外24.7%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临界状态,尚未表现出明显症状,则适宜进行心理引导和预防。因此,本研究拟从不同层次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区分出了心理问题症状和一般适应性问题;第三,在区分出心理问题症状和一般适应性问题的基础上,基于高校心理健康测评中的危机干预需求,本研究借鉴实践中广泛使用的筛查量表UPI的思路,对某些特别严重的心理问题症状题目赋予更高的权重,以更好的筛出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因此进一步将心理问题症状细分为严重心理危机症状和一般性心理问题症状,最终形成三级筛查的量表结构。

2方法

2.1被试

2.1.1开放式问卷调查被试

在确立量表维度与项目的过程中,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和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51名教师参与了本部分调查。

2.1.2内容效度评估被试

量表共经过五轮反复研讨与修改,共2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专家、56所高校的心理教师参与了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估与问卷修改建议。

2.1.3预试被试

预试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大学生890名和正在接受咨询的临床大学生67名。

2.1.4正式施测被试

810名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大学生参与了正式施测,剔除大部分漏填和明显不认真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802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407人,性别栏缺失3人;大一219人,大二232人,大三133人,大四109人,研究生82人,年级栏缺失27人,所在专业包括教育、历史、经济、外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工程等,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1.5~2.2。另选取西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59名参加测试,并在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以获得重测信度相关信息。剔除未能全程参与的被试12名,共获得有效被试47名。

2.2量表编制过程

2.2.1确立量表维度

首先,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综述,归纳出31种我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维度。其次,对全国26所高校51名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和咨询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评估所选指标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常见性,并补充新的问题维度。第三,结合各维度的题目表述,向大学生、一线心理咨询教师、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意见征集和研讨,补充、合并、删减量表的维度,最终形成预试问卷的24个筛查维度。

2.2.2发展量表项目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分析量表各维度的核心要素,例如抑郁维度的核心要素包括认知上的自责、无价值感,情绪上的低落,行为上迟钝、兴趣丧失等。其次,根据核心要素发展编制相关题目。题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借鉴、改编国内外既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中的有关项目,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2)借鉴、改编国内外具体症状领域的代表性测评工具,如焦虑维度借鉴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3)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综述,抽取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测试项目。(4)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中一线教师的补充内容和表述编制相关测试项目。最后,经课题组讨论选择最符合各维度操作定义、维度间交叉较小的题目,并邀请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估及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预试的125个项目。

2.2.3预试与量表修订

对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普通大学生890名和正在接受咨询的67名学生进行预试和量表分析。首先根据理论构想对三个级别的筛查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要求各个维度指标题目数不低于4个,不同维度上交叉载荷不高于0.2,项目在所属因子上载荷不低于0.4,据此删除题目15个,删题后得到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其次对删减后的量表题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删除6道区分度和信效度结果不佳的题目。最后基于预试结果,在北京、陕西等地召开了多轮专家研讨会反复进行讨论与问卷修改,删除了学校卷入(4题)和自我调节(4题)两个维度,并进一步完善了量表结构、维度指标命名、题目表述等。

2.2.4形成正式量表

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括三级筛查,22个筛查指标维度,96道题目,其中91个题目进入不同维度计分,单列5题用于检查被试作答是否前后一致。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症状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两个指标;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症状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症状和外化心理问题症状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症状包括了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症状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其中一级和二级筛查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而三级筛查主要反映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以及提示潜在心理问题的来源,供选用。

2.3研究工具

2.3.1教师开放式调查问卷

根据文献归纳出的31种我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要求被试评估本校学生出现该类问题的频率,并补充本校学生曾出现过的其他未列心理问题。

2.3.2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预试问卷

预试问卷包括三级筛查,24个维度,125道题目,题目与计分具体参见2.3.3正式量表部分。

2.3.3中國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

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量表共96题,分为三级筛查,22个维度,单列5题检查被试前后作答一致性。一级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4题,题目如“总感觉有人要害我”)、自杀行为与意向2个维度(4题,题目如“考虑过自杀的方式或时机”);二级筛查包括焦虑(4题,题目如“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内心不安”)、抑郁(5题,题目如“早上醒来情绪就很低落”)、偏执(4题,题目如“总是责怪别人造成麻烦”)、自卑(5题,题目如“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敏感(4题,题目如“别人的言行很容易让我感到受伤”)、社交恐惧(4题,题目如“与人交谈时过分紧张”)、躯体化(4题,题目如“恶心或胃痛”)、依赖(4题,题目如“凡事需要有人替自己做决定”)、敌对攻击(4题,题目如“经常无缘无故地对别人发火”)、冲动(4题,题目如“常常刚做完一件事就后悔了”)、强迫(4题,题目如“如果不反复想和做某些事情,就无法继续其他的事”)、网络成瘾(5题,题目如“上网过度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自伤行为(4题,题目如“故意烧、烫伤自己”)、进食问题(4题,题目如“有催吐或绝食的行为”)、睡眠困扰(4题,题目如“入睡困难或早醒”)15个维度;三级筛查包括学校适应困难(4题,题目如“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困扰(4题,题目如“感觉不受同学欢迎”)、学业压力(4题,题目如“付出很大努力却仍跟不上学习进度”)、就业压力(4题,题目如“害怕面对就业问题”)、恋爱困扰(4题,题目如“在恋爱方面受到家人的阻碍”)5个维度。量表要求被试判断题目描述是否符合过去一个月内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4点计分,从l“一点也不像我”到4“非常像我”,各维度题目加和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存在该类心理问题症状或困扰的程度越严重。

2.3.4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采用Derogatis(1975)的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效标工具。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维度,要求被试对一段时间以来的状态进行5级评定,从1“没有”到5“严重”,对各维度题目加和计分,总分越高代表心理问题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4-0.94之间。

2.3.5自编基本信息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是否接受过咨询等基本信息。

3研究结果

3.1项目分析

采用相关法和差异指数法进行项目分析,检验题目的区分度。首先计算各题目与其所在维度得分的题总相关,结果表明,22个维度下的所有题目与所在维度总分间的相关在0.62-0.88之间,均达到p<0.001的显著水平。

再根据决断值(critical ratio)计算区分度,根据各维度的得分,对样本划分高低分组(高低各27%),考察高低分组在每道题目上的得分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所有题目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上差异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各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2效度分析

3.2.1内容效度

本量表的结构、维度和具体题目表述经过了五轮28名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和56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研讨、评估和修改获得,最终形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被一致认为量表维度合理,操作定义清晰,各维度的题目内容符合该维度所测查的特质,表述清晰易懂,从而保证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2.2结构效度

分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三级筛查模型做验证性因素分析。一级筛查模型为一阶模型,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2个因子。二级筛查模型为二阶模型,包括内化心理问题和外化心理问题两个二阶因子,内化心理问题因子下包括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7个一阶因子,外化心理问题因子下包括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8个一阶因子。三级筛查模型为一阶模型,包括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5个因子。量表各级筛查模型的拟合指标见表1。

量表各级筛查模型的因子载荷见表2-表5。

由表1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各级筛查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由表2-表5可见,量表各项目在所属因子上的载荷在0.40-0.89之间,且均在p<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2.3效标关联效度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效标。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一级筛查各维度得分与SCL一90总分间相关在0.48-0.57,二级筛查各维度得分与SCL-90总分间相关在0.36-0.57之间,三级筛查各维度得分与SCL-90总分间相关在0.25-0.37之间,所有相关系数均达到p<0.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详见表6。

3.2.4实证效度

根据被试是否曾接受过心理咨询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过心理咨询组51人,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组716人,35人该栏信息缺失。分别检验各维度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两组被试的得分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除社交恐惧维度差异边缘显著,网络成瘾、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就业压力四个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维度上接受过咨询组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咨询组,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结果详见表7。

3.3信度分析

考察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时隔2周的重测信度,结果表明,在题目数较少的情况下,除三级筛查下有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7外,其余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达到0.7以上。重测信度方面,所有维度的两次测试数据均达到p<0.001的显著性水平,除焦虑、自伤行为两个维度波动较大重测信度在0.5-0.6之间外,其余维度重测信度均在0.6以上。结果详见表8。

4讨论

本研究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出了从严重心理危机、一般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困扰三个不同级别来筛查、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框架,并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借鉴成熟量表、收集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及一线心理教师意见等多种渠道发展量表题目,最后通过预试和正式施测完成了对量表的修订,检验了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最后形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且在保证量表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了题目数,有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发现,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大多较为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略显薄弱之处,一是个别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或重测信度略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其他心理问题症状维度相比,学校适应困难、学业压力、恋爱困扰三个适应性问题维度涉及的内容和情况更多,题目间的同质性相对更低,因此内部一致性信度偏低;另一方面由于该量表为状态测查类量表,要求被试回答题目描述是否符合自己过去一个月的实际情况,与能力与特质类测查工具相比,间隔一段时间重测时被试心理状态更可能受近期生活事件的影响,波动偏大,因此量表的重测信度略低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二是实证效度方面網络成瘾、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就业压力四个维度上两组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但该结果亦能够理解。网络过度使用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极少因为上网问题本身来求助;后三者则属于一般适应性问题,与一、二级筛查的心理问题症状以及三级筛查中的学业和恋爱问题相比,对学生的困扰更轻更普遍,可能更少引起求助行为。

通过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各维度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有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说明两个量表既有一定关联,也有一定独立性。一方面,SCL-90作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最常用的评估与研究工具,其量表总分能较好的反映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与SCL-90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区分了更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维度,而每个维度下题目更少。自编量表一级与二级筛查维度主要为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症状,因此与SCL-90总分有较高的正相关说明自编量表确系测量到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方面,结果发现自编量表三级筛查的四个维度以及二级筛查的网络成瘾维度与SCL-90总分的相关相对较低,三级筛查的各维度主要侧重评估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扰,网络成瘾问题亦为根据当前大学生特征新增的测查维度,因此这几个维度与SCL-90测查的内容重心更不相同,故相关性更低。

最后,本研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改进的地方。一方面,由于本研究的预试和正式施测仅选取了少量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参与,未能充分考虑学校的类型、性质,学生的人口学特征等要素,抽样样本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大学生这一群体,因此还需要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更有代表性的样本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另一方面,本研究在量表的结果解释上尚显薄弱。在量表的实际应用中,量表原始得分所能提供的解释信息十分有限,不利于学校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筛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有必要建立本量表的全国性常模并设立筛出标准,从而为量表结果的解释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5结论

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模型结构合理,量表各项目区分度良好,量表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测量工具。

猜你喜欢

信度效度心理健康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
墨子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