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执教,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18-09-05陈红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中小学生

陈红霞

[摘 要]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既定事实。“减负”的关键在于教師,教师作为“减负”的主体,需要在依法执教思想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文件,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层面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率;减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50-03

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减负”已成为广大基础教育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相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文件就多达近50个。其中包括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也包括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的十条规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纷纷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研究“减负”,然而,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教师是“减负”的关键重视不够,鲜有从依法执教的视角把教师作为“减负”的重心来探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文拟基于教师在依法执教的语境下将以人为本作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逻辑起点来探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路径。

一、“减负”的核心指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文件,结合教育实际,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质量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效果优劣和教育水平高低的根本观点及认识。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生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学校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学校、教师为了追求成绩,会给学生带去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也给学校自身的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政策文件内容来看,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已从关注规模发展、外延发展转为关注内涵发展。因而,一味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观,已不能适应时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了。教育的质量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智慧的发展、潜力的发掘、价值的取向、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我国虽然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综观当前的教育状况,父母有意无意间给孩子设计了这样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选个好幼儿园,上个好小学,考个好中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再成个好家。这条路径的前提就是让学生听话做个好孩子,多考几个证书以及每次考试考个好分数。教育也就成了制造“单向度人”的流程,学生的个性、兴趣、创造潜力往往就在这条流水线上被抹杀了。这应该不是教师所追求的人才培养范式,教师所追求的人才培养范式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学生兴趣、动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才培养过程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

二、“减负”的根本保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减负”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点,这个“减负”的“牛鼻子”,以人为本,在依法执教的前提下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的策略在整个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洞悉学生,还要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并从全局的高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布局谋篇,预设好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相应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2.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当然,对于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热烈,教师需要理性地审视。事实证明,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跟着教师思维“转”,教师对学生能进行有效训练思维的课堂教学,不管其课堂教学气氛热烈与否,都是有效率的,也是有效果的。反之,所谓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热烈往往只有热闹。

3.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育人就是找准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教书的指向主要是“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育人所要回答的是如何教学生做好人。课堂教学内容无外乎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因此,教师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要站在新课程标准的高度,根据单元模块教学的要求,跳出教材来教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事实表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减少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学生的部分课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消化。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其有效性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即便是讲授法,只要教师运用得恰到好处,其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究竟课堂教学使用什么方法最有效率和效果?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劲,可是教师经常会问,所以问题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孔子在阐释“启发”时就提出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实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不教也能达到或超越的教学效果,这种不教的“无为”其实是教学的“最大有为”,因此这种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二是有效思维训练原则。对学生进行有效思维训练是衡量课堂教学气氛和谐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样,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为对学生的有效思维训练。比如提问法,如果教师总是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类似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呢?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能低于学生目前现有的认知水平,也不能高于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即在不低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不高于学生可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区间,其思维训练是有效率和有效果的。而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教师每天跟学生接触,自会了然于心。

三、“减负”的关键支撑: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我們课题组在对被抽样学校的21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初中生对作业持有不感兴趣、厌倦、疲劳等消极心理的占43.5%,小学生占20.1%;60.5%的小学生每天能有10小时睡眠,23.4%的睡眠在8小时左右,而只有19.6%的初中生每天能有9小时的睡眠;从六年级到九年级须完成大量课外练习的学生占88.1%,其中需3小时以上完成的练习占6.2%,2至3小时完成的练习占24.5%,2小时以内完成的练习占69.3%。在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中,学生对课业态度的描述采用了如烦、困、累、作业多、抑郁等贬义词。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表现在量上的过多,更主要还表现在课业质量的低下。因此,教师要依据国家“减负”文件,尽量减少那些枯燥、单调、乏味、机械模仿与重复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代之以符合素质教育价值取向以及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和作业。教师在强调缩短作业时间和优化作业任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作业质量的优化,努力做到“轻负高效”。

对于作业的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重点性原则,课业的布置要充分体现夯实的基础与知识节点的内容。二是分层性原则,作业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力的学生,让学优生有发展,中等生有强化,学困生跟得上。三是多样性原则,布置的作业既要有书面作业又要有口头作业和实践型作业,既要有思考型作业又要有观察型和讨论型作业,既要有知识的记忆又要有探究发现,既要有短期与长期作业又要有个人与集体合作相结合的作业,强调作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四是时效性原则,作业的布置要强调不能占用学生太多时间,要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协调性原则,学生不同学科之间的作业要能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是兴趣性原则,布置的作业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四、“减负”的有效举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言极是,但关键在于我们对兴趣内涵的把握。倘若兴趣是外在激发或者赋予的,这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而倘若兴趣是学生本身在体验过程中所获得而引起的,这类兴趣则往往是持久的、强大的、靠得住的。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对于课业的多少、难度等都应该不是问题。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寻找教学契机,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余文森教授经常讲,学生只有会了才会有兴趣。的确是这样,其对应的教育理论就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此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总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国家宏观政策文件的指引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立足课堂,尊重教师,依靠教师,信任教师,以“减负”为抓手,推进务实理性的综合教育改革,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一个“金色的快乐童年”。

[ 参 考 文 献 ]

[1]张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分析框架与解决路径——组织学视角的阐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

[2]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 龚晓林.走出课堂教学评价困境的核心问题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

[4] 续润华,陈春梅.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J].外国教育研究,2002(1).

[5] (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 秦玉友,赵忠平.多不多?难不难?累不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7] 宋乃庆,杨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定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4(3).

[8] 陈传锋,陈文辉,董国军.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业负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 刘合荣.学业负担问题: 理性的事实判断与缓解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减负中小学生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