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类活用中的修辞现象

2018-09-05李世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艺术价值效果

李世柏

[摘 要]词类活用和修辞手法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者本属不同的知识范畴,但在古诗文创作中二者又往往合二为一,词类活用的高频使用为修辞艺术提供了便利,通过词类活用达到了修辞的目的,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效果。文言文中大量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为修辞表达提供了丰厚的前提,而修辞手法凭借词类活用也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分析教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为学生学好古诗文提供一个新颖而有趣的视角。

[关键词]词类活用;修辞手法; 效果; 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15-01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其实,词类活用对于修辞有重要意义。

一、比喻

比喻,常常根据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通过联想,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以及与之有关的动作行为,使动作鲜明生动,从而增强艺术表现力。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蛇”本为名词,此处活用为状语“像蛇一样”,反映出苏秦游说六国大获成功前后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也反映了当时“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一》)的社会风气。

可见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词类活用不仅具有了语法的效果,更具有了修辞的效果。

二、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往往可以收到简明形象、含蓄深刻的艺术效果。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这里的“红”和“绿”,本为形容词,此处则活用为动词,带上了宾语。词人观察细致,用笔精妙,巧妙暗示了春夏之交的时序变化:樱桃快要成熟,由绿变红,芭蕉叶大肥硕,由浅绿而转向深绿,生机勃勃。这样就把抽象的时光流转转化为形象可感的色彩变化。而且,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绿肥红瘦”对词人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明丽的景物描写后面隐含着词人深深的慨叹。

三、对偶

对偶,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运用对偶,整齐美观,凝练集中,音律和谐,便于记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一”为数词,此处为了与上句中的动词“毕”形成对偶,活用为动词“统一”。这一对偶句与三字短句“蜀山兀,阿房出”置于篇首,领起全文,节奏明快,形成对偶句式,外有形式之美,内有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隐然联想到秦始皇并吞天下,一统山河的历史大势。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为了达成对偶的形式美与格律要求,词类活用在对偶句中是常见的办法。

四、排比

排比,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以表达相关的内容。排比句式匀称,音韵铿锵,一气贯下,可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杜牧《阿房宫赋》)

“收藏”“经营”本为动词,此处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收藏的珍宝”“经营的财富”,词类活用是为了与“精英”词性一致,构成排比。这组排比句紧承前文尽情渲染的阿房宫雄伟壮丽、宫女生活极其华贵,写尽宫中珍宝之多,宫中生活之奢,秦王欲望之淫,从而为暴秦之亡的必然性提供无可置辩的客观依据。

排比句读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无疑增强了气势,加大了论证的力度和信度。

五、移就

移就(移用),把两项事物相关联,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描写另一事物的性质状态。移就可使文句简洁生动,使语言富于感染,使诗意含蕴不尽。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怒”本是人的情感,却用来形容无情感的头发,运用词类活用,形成移就,将头发拟人化,充分展示诗人义愤填膺,不可遏制,以致头发竖起,军帽高顶。“怒发冲冠”,巧用移就手法,为我们生动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憂民的英雄形象。

可见,文言文中大量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为修辞表达提供了丰厚的前提,而修辞手法凭借词类活用也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WW2016_700)“构建高中语文修辞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艺术价值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从修辞手法对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节选分析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