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罗·卢泽如何译寒山之“月”?
——基于翻译语料库的考察

2018-09-05许明张倩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外语系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寒山诗集译者

许明 张倩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外语系

月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为古今诗人所钟情。《寒山诗集》中,也有很多描写月的诗歌。王燕飞(2010)将寒山诗中有关月的意象诗做了归类,发现其中月的形象有明月、孤月、水月、晓月、秋月、林月、松月、心月等多种,其中着墨较多的是孤月、圆月和水月。孤月的描写意在抒发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感受,圆月的描写意在宣扬佛性的高洁和佛法的广大,而水月的描写则意在参月悟禅,达到“心月合一”的禅境。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史已有八十余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风靡全球。2017年,著名学者、寒山诗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保罗·卢泽(Paul Rouzer)出版了《寒山诗集》全译本,这是目前最新的寒山诗英译本。那么,对寒山诗中月的意象,译者是如何翻译的?翻译的效果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对《寒山诗集》中涉及月意象描写的诗以及卢泽英译文进行文本对比分析,并结合译者的相关论述,考察其译文的跨文化阐释和翻译效果。

一、卢泽及其寒山诗英译本

保罗·卢泽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常年开设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对中国古典诗歌和佛教禅宗有浓厚的兴趣。卢泽教授对寒山、杜甫、温庭筠等唐代诗人有较多研究,近年来研究兴趣集中在寒山诗上,相继出版了《寒山诗:对寒山诗歌的佛教解读》(2015)和The Poetry of Han Shan(Cold Mountain),Shide and Fenggan(2017)两部专著,后者是寒山诗的全译本,其底本是宋影本《寒山诗集》。

在这部书的前言中,卢泽教授对自己的翻译方法作了交待。他认为,寒山诗往往不易读懂,所以他有时“会毫不犹豫地采用增补的方法来翻译”,从而“使诗歌意义明晰”,而且,“当认为添加注解可以让多数……读者读起来更轻松时,我也毫不犹豫地用注解来解释可能的比喻或象征性的材料”(2017:xx)。下文拟结合卢泽教授的相关译文,对部分月意象诗的翻译作详细考察。

二、卢泽对“月”意象的翻译

笔者对自建的313首寒山诗翻译语料库进行考察,发现诗集中涉“月”诗共有36首,其中《云山叠叠连天碧》、《高高峰顶上》和《寒山无漏岩》中有孤月的描写;《山客心悄悄》、《自乐平生道》和《岩前独静坐》中描写的是圆月;而《寒山多幽奇》和《吾心似秋月》中描写的是水月。下文通过对这些中文原诗和卢泽英译本进行文本对比分析,分别考察译者对“孤月”、“圆月”和“水月”的形象的翻译。

(一)“孤月”诗的翻译

《寒山诗集》中,描写孤月的诗共有三首。对于早年身世飘零,中晚年隐居寒岩的诗人寒山来说,孤月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因此,寒山笔下的孤月,意在以月之孤寂衬托人之孤独,以外部世界的孤月来描绘内心世界的孤独。以《云山叠叠连天碧》为例(见表1):

此诗前四句为景物描写,后四句为借景抒情。诗人先是描写居所寒山的景色——翠峰如簇,人迹罕至,明月皎皎,群鸟啾啾;再描写自己的境况——“独坐栖青嶂,闲居任白头”,进而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第三句中的“孤蟾”,指孤月。据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称月。《宋史·乐志》:“残霞弄彩,孤蟾浮天”。此处的孤月意象,与下文中独居少室的诗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原诗的表达效果。此处卢泽教授先将“孤蟾”直译为“the solitary toad”,再加注释,明确指明“toad”是中国传说中月亮的代称。译者“用注解来解释……比喻或象征性的材料”,从而让“读者读起来更轻松”(Rouzer,2017:xx)。

(二)“圆月”诗的翻译

圆月也是寒山诗中出现较多的意象。“圆月的虚幻空无之质,清朗澄澈之气,悠远高致之韵,圆满光大之用,正是禅髓之所在”(王燕飞,2010:66)。诗人以“圆月”之“圆”象征智慧之通达、心性之完满。以《山客心悄悄》为例(见表2):

表1:

表2:

表3:

此诗意在劝诫炼药求仙之人,追求色身之长寿毫无意义,只有“明心见性”、“开悟证道”才是真正的归宿,“只有四大皆空,心性明净如月,方可达到永生之境界”(钱学烈,1998:180)。“庭廓云初卷,林明月正圆”两句看似无甚奇特,实则暗藏禅机。此处圆月的皎洁“暗喻着佛性的高洁”,而月光的普照“意味着佛法的广大”(王燕飞,2010:65)。此处卢泽教授将“月正圆”翻译成了“the moon is now full”,将月的“圆”译成了形容词“full”,表面看来并无独到之处,其实,这样的翻译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他寒山诗译者有时将圆月的“圆”译为“round”。事实上,两者有较大区别,“round”有形无相,而“full”无形有相;“round”可表达字面上圆形的意义,而“full”却能表达禅学的内涵,即圆满、完整之意;“full”可让英语世界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所象征的通达世间事理和圆满世间诸法,而“round”一词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一个词的翻译,已经反映出卢泽教授对寒山思想的精湛把握。

(三)“水月”诗的翻译

水月,即水中的月亮。“水中月”的形象渊源于佛教,往往也是诗僧们参悟的对象。不过他们要悟的并非是月亮本身,“并非心灵之外的‘现象界’,而是月之于禅佛的表征内涵,是心灵中的‘主体界’,所以,诗僧们更喜欢参悟水中的明月”(王燕飞,2010:66)。以《吾心似秋月》为例(见表3):

此诗以澄澈晶莹的月亮喻“高洁闲静、一尘不染的禅心”,“用优美诗句表现出不可言说的禅境”(钱学烈,1998:88)。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澄明的月华,是通过碧潭中的倒影得以参悟的。而正是通过对水中月的参悟,诗人才发现自己“无系无着,空明自在,无边无际,无形无相”的本心,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笔势尤见雄拔”(同上:162),将此诗的境界陡然提升。卢泽教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所以他的前两句译文采用了明晰化的手段,以介词“in”将上下两句连接起来,指明了“秋月”实为“碧谭”中的倒影,此处译者仅仅增补了一个原文没有的介词“in”,就达到了“使诗歌意义明晰”的效果(Rouzer,2017:xx)。同时,译者也将“清皎洁”以三个形容词“clear,bright,and pure”译出,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结语

寒山诗是“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值得珍惜的遗产”,“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孙昌武,1998:4)。对寒山诗中“月”意象翻译的研究,涉及到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卢泽教授在透彻理解寒山诗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增补、直译加注等方法,再加上精准的选词,如实地翻译出了原文中月意象的文化内涵,较好地实现了跨文化阐释,也实现了自己“使诗歌意义明晰”和“让读者读起来更轻松”的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寒山诗集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寒山化育一身诗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书法作品欣赏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