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2018-09-05蒙惠理姚雾清兰洪波王万海姚正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巨蟹光带节肢动物

蒙惠理 姚雾清 兰洪波王万海 姚正明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荔波 558400)

喀斯特森林洞穴是一类特殊的地下生态系统,在这类生态系统中,洞穴动物是主要组成部分,洞穴环境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及多样性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学者[1-14]在洞穴动物的区系、多样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研究较多。本文以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节肢动物为研究对象,了解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节肢动物在洞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茂兰喀斯特森林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南部,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地理位置为107°52′10″~108°45′40″E,25°09′20″~25°20′50″N,面积212.85km2,森林覆盖率达87.3%,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550~850m,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气温差18.3℃,全年降水量在1750~1950mm,年平均湿度83%左右,年日照平均为1272.8h;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内土壤以黑色石灰土为主,持水量较低,地表水缺乏。土壤富钙和富盐基化,pH值为6.5~8.0。的露洞海拔728m,洞口位于山脚,有大量的灌木、草本、蕨类,外面是一片农田;有光带,向下倾斜,有大量的乱石和泥土,潮湿,生长着苔藓和地衣;弱光带,泥土较少,有积水,潮湿,有地衣分布;黑暗带,泥土较少,有大量滴水,较潮湿。

1.2 研究方法 2015年,对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将洞穴划分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每个光带随机取5个样点进行调查取样,采集到的标本用75%的酒精浸泡带回实验室鉴定。

1.3 数据处理 计算公式如下:

多样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即:

丰富度指数采用Margalef指数(D)公式:

式中,S为类群数,N为个体总数,其中Pi为水生昆虫第i类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均匀度分析采用 Pielou指数,即:E=H′/lnS

2 结果与分析

2.1 洞穴节肢动物数量组成 此次调查共采集到节肢动物标本286个,经鉴定和数量统计(见表1),属于4纲11目23科。其中,蜘蛛目10科、直翅目4科、鞘翅目2科、蚰蜒目1科、带马陆目1科、双翅目1科、蜻蜓目1科、鳞翅目1科、脉翅目1科、等足目1科,蜘蛛目的科数占总科数的43.48%。巨蟹蛛科、奇马陆科、蟋螽科、蚁甲科的个体数量之和占节肢动物总数的64.32%,为优势类群。其中,蟋螽科最多,个体数量占总数的26.22%;其次是奇马陆科,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6.78%;巨蟹蛛科个体数量占总个数量的10.84%;蚁甲科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10.48%。3个光带的节肢动物个体数,黑暗带的节肢动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4.50%,其次是有光带为25.88%,弱光带最少为19.62%。

表1 的露洞内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网翅蝗科Arcypteridae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食蚜蝇科Syrphidae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蜻科Libellulidae条斑赤蜻Sympetrum striolatum夜蛾科Noctuidae涂闪夜蛾Sypna picta Butler蚁甲科Pselaphidae丽旋角蚁甲Batridodellus callissinus叩头虫科Elateridae细胸叩头虫Agriotes fuscicollis蚁蛉科Myrmeleontidae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潮虫科Oniscidae鼠妇Pillbug Woodlice合计1 1 3 2 2 3 1 1 7 3 0.35 0.35 1.04 0.70 11.04 52510.48 1.05 0.35 3 56 10 157 4.80 100

2.2 不同光带节肢动物组成特点 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有光带节肢动物有8目18科18种,蜘蛛目的科数最多(9科)、其次为直翅目(3科),其他目均为1科;主要以狩猎巨蟹蛛(Heteropoda venatoria)、宋氏小类球蛛(Nesticella son⁃gi)、中华镂网蛛(Psechrus sinensis)为优势种,个体数占有光带节肢动物总数的63.01%。弱光带节肢动物有5目12科12种,蜘蛛目的科数最多(8科),其它目均为1科;主要以狩猎巨蟹蛛、斑灶马(Tachycines hoffmanni)为优势种,个体数占有光带节肢动物总数的44.64%。黑暗带节肢动物有7目9科11种,蜘蛛目的科数最多(3科),其他目均为1科;主要以雅丽酸马陆(Oxidus gracilis)、斑灶马、丽旋角蚁甲(Batridodellus callissinus)为优势种,个体数占有光带节肢动物总数的81.52%。

2.3 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由表2可知,的露洞有光带、弱光带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指数都略高于黑暗带节肢动物群落,而优势度指数则相反。表明黑暗带节肢动物群落相对较单一,种类数偏少,种类分布均匀性差,优势类群突出;而有光带节肢动物群落相对较复杂,类群数较多,分布均匀性较完善,这与洞穴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表2 不同光带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指数

3 结论

(1)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调查共获节肢动物286头,隶属于4纲11目23科,其中优势目为蜘蛛目和直翅目,优势科为巨蟹蛛科、奇马陆科、蟋螽科、蚁甲科,种类组成较丰富。3个光带的节肢动物个体数,黑暗带最多,有光带次之,弱光带最少;而节肢动物种类数,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

(2)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3个光带的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与每个光带的土壤结构指标、空气指标等有一定的关系。

(3)由于此次采集的时间较短,未能系统采集,所采标本不能完全代表茂兰喀斯特森林的露洞节肢动物类群数,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调查,以期查清节肢动物的种类。

猜你喜欢

巨蟹光带节肢动物
能干的巨蟹机器人
蝉为什么会蜕皮
飞利浦Hue Play渐变光带发布
古老的节肢动物
翻斗鱼
复杂环境下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
我家的巨蟹妈妈
贵阳学院不同植被上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旋转三棱镜寻找色散光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