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之光辉

2018-09-03邹京耀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写镜头

邹京耀

摘要:《金陵十三钗》是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影片通过在景别、色彩、影调等方面的运用向观众展示了在南京大屠杀这个宏大的背景下约翰、军人、14个风尘女子和女学生之间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特写镜头;色彩象征;影调变化

一、特写镜头刻画细节

影片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辆马车拉着身着艳丽的服装的女人逃命,特写镜头结合高速摄影,豆蔻的琵琶被割断三根弦,为影片后面为了找寻琴弦而不幸被日军发现惨遭杀害埋下伏笔。当国军掩护女学生逃跑时,从李教官的狙击枪瞄准镜中看到了一只落下的像是女人的皮鞋,为后来李教官为保护女学生找到教堂送还做了铺垫。当李教官看到日本鬼子即将抓住女学生的瞬间,开枪射出一颗子弹穿过了箱子并刺穿了敌人,这一幕同样将高速摄影与特写相结合,子弹的飞行极具视觉冲击力,将李教官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后半部分,为了女学生们的生存,玉墨、红菱等人愿意代替女学生们出去。这场戏中,其中一个女学生把衣服交给红菱,红菱也把仅有的一袋钱交给了她,告诉她要替自己保管并要好好活着,两个人的眼泪顷然而下。通过特写镜头很好的将两人的表情和动作细节体现出来,歉意与不舍也尽在其中。最后一幕中,第二天13个人都依次上车,最后的一个特写镜头给到了玉墨,她望着约翰,微笑着,这也是他们两个人的最后一面。

二、色彩象征貫穿全片

影片以黑、灰、深蓝为主色调,符合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背景。在日军侵略下的南京城残破不堪,面目全非,断壁残垣随处可见。整座南京城都笼罩在大雾之中,灰蒙蒙的。在人物服饰的颜色上,教堂的学生身着的深蓝色衣服,神父约翰的黑色服饰等都与影片色彩基调相融合。但与许多导演拍摄此类题材影片所采用的色调不同的是,导演毫不避讳地选择了大红大绿这种鲜艳的色彩,强烈的色彩反差更能突出人物、场景,增强电影影像的主观表达。首先,教堂门前地面上是一面巨大的象征人道主义的旗,醒目的白色和红色在整个昏暗阴森的环境下十分醒目。14个风尘女子每个人都身着鲜艳靓丽的旗袍,玉墨的深绿和蓝紫色、红菱的桃红色、豆蔻的紫色,还有黄色,绿色……在残酷的战争中,这些颜色的反差极其强烈,给人视觉冲击力,更能直观地突出她们风情万千、婀娜多姿的形象,同时为影片最后她们保护女学生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所体现出的的舍已为人的精神作铺垫。

影片对于红色的运用很具有震撼力。红色可以代表鲜血,影片中在一名女学生和那些女人们扭打在一起的时候突然一颗子弹穿过琉璃玻璃射穿了女学生的喉咙,血一下子飞溅到了女人脸上,顿时令她惊吓得尖叫起来。在战士们捧着手榴弹往坦克上冲的时候,为了让爆破手尽量近的靠近坦克他们一字排开依次冲上去,一个个战士中弹倒下,血肉横飞,场面极为壮烈。当豆蔻被鬼子捉住惨遭蹂躏,愤怒的她把一个鬼子的耳朵摇了下来,最后被一刀刺死,鲜血顿时洒满了周围白色的布,当约翰找到她时,血从头发上一滴一滴地淌下来,她手中的琵琶弦已被血染成了红色。虽然场面有些血腥,但很富有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表现出人物的悲惨,鬼子失去人性般的凶残,激起人们的愤慨之情。

影片色彩的运用还具有象征意义。贯穿了影片的始终的是一个圆形的琉璃窗户。彩色的琉璃玻璃也是影片色彩的一大体现。第一次出现是在当逃难的女学生们进了教堂坐在长凳上,阳光从教堂顶部的一块圆形琉璃玻璃中透过,五彩的琉璃瓦映出了如彩虹般的色光斜射下来,使阴暗的教堂有明亮的光,但这束亮度本就不高的光在大面积地黑暗下也显得黯淡,色彩的饱和度低、明度较低,且以冷色调为主,蓝色显得特别醒目,没有一丝让人温暖的感觉,女学生们都身穿着深蓝的衣服,夹杂着战火的灰色,使得整个教堂安静,阴森,气氛十分紧张,当看到日本鬼子强奸女学生时,在彩色的琉璃玻璃作为背景下,鬼子的面部狰狞的表情十分突出,李教官忍无可忍下一发子弹又一次穿透了琉璃玻璃杀死了一个鬼子,此时高速摄影完整地表现子弹穿过玻璃的冲击力,玻璃飞溅,阳光从小洞中射出,照在女学生恐惧的脸上,色调很温暖但却体现出女学生脸上的苍白。最后李教官和鬼子同归于尽,巨大的爆炸力使震碎的玻璃飞溅在空中,在爆炸的尘土和碎石前彩色的光斑显得十分醒目。影片的最后,书娟一个人站在了教堂那块圆形的琉璃窗前,这时的色彩不再是那么阴森,那么压抑,而是变得鲜艳、明亮。

三、影调变化强化叙事

影片中日本军官到教堂听女学生们唱歌这场戏,一个全景镜头下,又一次出现了光从玻璃中透过洒下,刚好照射到学生们身上,远处看起来学生们像是被这束光所包围。但这束较暗光照在教堂里显得阴冷、恐怖,令人有不祥的预感。影片还有一个突出的地方是面对危机,玉墨和约翰在夜晚的教堂里的几次对话。在夜色下,教堂光线很暗,暗一方面体现出在南京大屠杀这个危机的笼罩下,非常黑暗,想要逃走的希望非常渺茫,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在日军包围下,人们只能利用夜晚这个不被鬼子发现的时候中寻找办法。

而当最后第二天日军载着13个冒充的女学生走了之后,约翰快速地跑回教堂,来到地窖,打开地窖的门救女学生们出去,就在他打开地窖门的一刹那,一束黄色光芒照在约翰脸上,显得特别温暖。这也是影片暗调中仅有的些许明亮的光,这束光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希望来临,象征着女学生们终于有机会可以逃脱日本鬼子的魔爪,迎来了生的希望。接着约翰开着卡车带着女学生们以运货为借口顺利摆脱关卡,明亮而又温暖的太阳在天空中闪耀着,它象征着一行人成功逃离黑暗,迎来了光明,这充满希望的光如此明亮,仿佛告诉他们路就在前方。随着书娟自己的讲述,镜头又切回了教堂,回到了教堂那块圆形的琉璃窗前,这时阳光大片的透进来,七彩的光不再是那么阴森,那么压抑,而是明亮、绚丽,充满希望。透过窗,仿佛当时那14个风尘女子正翩翩走来,如此艳丽、婀娜。

影片通过对镜头、色彩、影调等方面的出色运用,在宏大的背景下刻画了细节,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用另一种角度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向人们传达了善良、救赎和爱。

猜你喜欢

特写镜头
浅析商业广告中特写镜头的重要性
关于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分析
电视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分析
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电影元素
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特写镜头在电视专题片中的作用
穿越幽暗的隧道,世界重见天光
特写镜头
《牛铃之声》:镜头之中的温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