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之间

2018-09-03辛颐

中国摄影 2018年8期
关键词:风光光影星空

辛颐

十年前第一次澳大利亚之旅,白一帆有感于这里的荒凉之美与和谐之美,急切地想要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激动之情,于是开始拿起相机创作。起初,白一帆基本都是埋头独自研究摸索,花费大量时间泡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学习,然后带着相机去尝试。这種单方向吸收的方式让他没少遭遇困扰,碰到疑问只得自己反复琢磨,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白一帆下定决心专注风光摄影。

经过不断学习、实践,白一帆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反倒越发简单:“风就是风景,光就是光影。我认为在一个特别的光影条件下把风景记录下来就是风光摄影。”在他眼里,比按下快门更有意义的是关于一段风光摄影的完整经历,并致力于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出这个过程,比如:路途中邂逅的人与物;遇到困难状况的沮丧时刻;面对震撼美景的惊喜之情。当一幅幅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时,白一帆希望人们不仅满足于所谓的视觉盛宴,也能体会到摄影师在拍摄时的感受,就好像拍照的时候他们就在摄影师身旁一样。基于此,白一帆对作品有着自己的思考,“尊重实景,并不是反对在后期做一些调整甚至‘夸张,但是绝对不能让观看者感受到明显的后期痕迹,而是要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陶醉在作品中”,他期待作品在呈现美景之外,能包含更多自己的心灵感受,而后期处理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帮助观看者能够直抵创作者的内心。

如今,城市风光与星空题材在白一帆的创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且视角都很特别。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固然重要,但这精彩的瞬间更来源于他周密的拍摄计划,尤其重要的是提前踩点和规划行程。不少摄影人特别是风光摄影初学者会纠结于做计划还是捕捉灵感(碰运气),而白一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严格依据计划拍摄,哪怕有了灵感,他也会赶紧把当时的想法记下来,接着围绕它做计划。风光摄影的拍摄地常常不能轻易到达,舟车劳顿、跋山涉水是家常便饭。拍摄时的外在环境往往不取决于摄影师自己,比如到了梦寐以求的地点却因为大雾而没有能见度,做了很久计划去的冰洞结果在出发前塌掉,而这都是白一帆的真实经历。“在拍摄时机到来前,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整个环境,可以大大提高新颖角度的几率。”在分享创作经验时,他还强调结合当时具体的光线条件和天气,许多看似普通的景观配合特定的光影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进行风光摄影创作,白一帆在选择器材时颇为讲究。从相机层面而言,高像素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后期裁剪和剥离元素所需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大尺幅输出的精细程度;其次是高感画质与动态范围的表现;在保证前几点的情况下,机身当然越轻便越好。白一帆坚持使用尼康相机及镜头至今,尼康D810和D850都是他目前的主力相机。镜头方面,他注重广阔的视野和优秀的锐度,特别是对于星空的拍摄而言,光圈自然是越大越好—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与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顺理成章地作为挂机头跟随他从雪山到大海、从荒野到城市。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大多数的焦段集中在广角端,因此,驾驭超广的视野是一名风光摄影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白一帆在使用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和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时,特别注重画面的简洁性。他指出,在某个环境中所能看到的“美丽”元素有很多,尤其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许多摄影人会尽可能地把自己认为美好的元素都囊括在一个画面中,然而事实上,这些元素关联并不深,放在一起只会显得杂乱无章,还不如专心挑选某一方面来表达,这也体现了众所周知的“摄影是减法”。而在使用超广角进行拍摄时,过于广阔的视野极易增加画面中的元素,白一帆习惯于尝试保留一种元素作为前景增加纵深感,就像本页这幅星空作品,他通过移动机位和角度,把除了礁石和星空的其他元素排在画面之外,让作品简洁生动。

另外,任何焦段其实都会有合适的风光构图。除了常见的宽视角,特殊的长焦构图有时更为讨巧。白一帆在拍摄“俯瞰城市夜景”这幅照片时,所使用的就是“大三元”之一的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Ⅱ镜头。站在城市之巅,广角通常是不错的选择,但他却使用了长焦距,因为可以通过纵深感而让云雾充满画面,体现出云中城市的感觉,若此时使用常规广角,云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风光光影星空
风光新580
光影
光影
风光如画
风光ix5:当轿跑邂逅SUV
光影之下
星空
各国首都风光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