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科学支撑与路径研究

2018-09-03刘志华孙爱平黄垚垚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拳运动

姜 娟,刘志华,孙爱平,张 坤,黄垚垚

(1.沈阳体育学院 武术与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110102;2.国家体育总局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北京 100029; 3.辽宁省体育局,辽宁 沈阳122100)

太极拳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作。在短短三百余年的发展中,太极拳凭借其浓郁的文化特质,所构筑的有益于人们健康的技术体系和显著的健身功效,在众多的武术项目中独树一帜,彰显着强劲的生命力。可以说太极拳在所有的武术拳种中,无论受众者、受益者,都是最多的。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繁华的城市、偏远的乡村,在清晨或傍晚时分都可见到习练太极拳的人群。近年来,虽然广场舞得到蓬勃发展,但对太极拳爱好者们却没有丝毫影响,他们仍然穿着中式的太极服,身背宝剑,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太极拳项目。

当前,中国已进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实施阶段,2016年10月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健康中国的建设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 《纲要》中还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在为太极拳的发展再添动力的同时,更赋予了太极拳新的历史使命。基于此,有必要明晰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厘清太极拳对人的健康的促进作用,清晰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使太极拳更加科学、精准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1 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应然性

健康中国是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2]。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被定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1]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并强调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纲要》的颁布以及健康中国的全面实施等,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体育是人们获得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纲要》中《普及健康生活》篇的第六章第二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具体指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1]

柔和、轻灵、缓慢的太极拳,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习练的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因此国内外有着众多的太极拳习练者。太极拳能够帮助人们改善健康水平、辅助治疗慢性疾病、提升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等,早已为广大习练者的亲身体验所证实,为广大学者的科学研究所证实。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家要扶持推广已经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太极拳项目,是对太极拳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太极拳提出了新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有必要按照《纲要》[1]中指出的“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太极拳对人的健康促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支撑的基础上,在太极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主动探寻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太极拳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2 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科学支撑

早在20世纪50年代,原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专家王义润教授、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等就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太极拳的锻炼效果进行了研究。在过去的60余年里,国内外对太极拳健身的科学研究累积了丰富的成果,以“太极拳、健康、健身”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文献2 626篇,整理出1 088篇较为严谨的太极拳健身科学实证研究文献(图1)。囿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援引其中个别文献来说明太极拳对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图1 1959—2017年太极拳健身科学实证研究文献计量图

2.1 太极拳对人的生理健康的促进

太极拳对人的生理健康的促进,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老年人,对青年大学生群体也有所涉及,多运用实验、测试、观察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借助实验仪器,从太极拳练习者与无运动者相比较的视角,从太极拳练习者与从事其他健身项目运动者对比的角度,或以太极拳运动者在一定时期或一次练拳前后进行的自身对照为内容,表明太极拳锻炼对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或器官机能的有益作用,以及对某些慢性疾病较为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

2.1.1 太极拳对人的生理系统、器官机能的有益作用

循环前后不同颗粒粒径下sandwich形加筋土筋土界面单调直剪特性··············································刘飞禹 张端阳 王 军 (3,456)

太极拳运动可以使中老年人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生物电位(脑电波)的能量向α波频段集中(α波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处于宁静的觉醒状态)[4],使老年人交感神经活性的低频成分与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高频成分的比值(LF/HF)无显著性差别地接近于参加学校规定体育活动的青年人,提示太极拳锻炼具有延缓老年人植物神经系统衰老的作用[5]。常年习练太极拳的中年人的心脏收缩力量加强,泵血功能提高,左心室容积产生运动性增大[6],心脏射血时间延长,每分钟输出量增加,心指数上升[7],心脏的传导功能、心功率在练拳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在心律调整方面有明显效果[8];血管顺应性和毛细血管张力显著提高[9],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10]等,证明太极拳能够对中年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有研究显示,长期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在安静时的胸围、呼吸差、肺活量较练拳前[11]、较同龄人[12]有所增加,每分钟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均高于无运动老年人[13],表明太极拳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多年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安静状态下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滤泡刺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睾酮(T)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高于无运动老人[14];空腹、安静时,中年男性太极拳习练者的血清睾酮(T)水平、血清睾酮(T)/皮质醇(C)比值均高出无运动者[15];中年人在学练太极拳(每天1 h)2个月后,安静状态下的IgG、IgA、IgM、IgE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显著升高或降低[16]。经过6个月(每周4次,每次60 min)太极拳练习的中老年女性在空腹、安静状态下的NKT、NK、CD3+、CD4+、CD8+浓度、CD4+/CD8+比值较练拳前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提高[17]。练习太极拳6个月后,中老年女性安静时的IL-2含量升高4.81 pg/ml,NK细胞百分含量高出无锻炼中老年女性3.47 %[18],显示太极拳有助于中老年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经过16周太极拳锻炼的健康老人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增幅百分比明显高于无运动的健康老人[19]。老年人从事12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后,胸、腰部柔韧性提高9.9°[20];经过6个月有组织的太极拳锻炼的老人的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平均增加1.55 s[21];中老年女性的跟骨骨密度在正常范围内平均增加0.06 g/cm2[17],说明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运动系统机能衰退的减缓有着良好的效果。上述研究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太极拳对人的系统、器官机能水平的保持或衰退延缓有着较为显著的有益作用,表明了太极拳锻炼有助于人的生理健康。

2.1.2 太极拳对慢性疾病具有较为明显的辅助疗效

早于体医融合提出的多年前,研究者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太极拳对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面。有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病来讲,药物治疗结合太极拳运动疗法比单纯服用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22]。又有研究进一步发现,太极拳运动对第一期高血压病疗效较好,通过练拳可以恢复正常;对第二期高血压病疗效稍差,但通过练拳可以降低血压,防止血管进一步硬化[23]。经对练习太极拳1年以上的高血压病者的调查和测查,在预防和辅助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中,杨式太极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24-25]。对于疗养院中的病人来说,1个月的太极拳锻炼(每天40 min)使血液中的HDL上升10.94 mg/dl,HDL-C/TC比值升高0.06,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HDL-C)下降0.44,血脂水平得到改善[26]。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8周(每天1次,每次0.5 h)太极拳锻炼后安静时较未锻炼前安静时的血糖(GLUK)水平降低0.61 mol/L,低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R2)升高0.802ML-1,低胰岛素受体(r2)增加169.3个;习练8周后的一次练习结束即刻较8周前安静时的血糖(GLUK)水平降低0.07 mol/L,高、低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R1、R2)分别高出1.072 ML-1、2.484 ML-1,高、低胰岛素受体(r1、r2)分别增加20.58个和560.5个,胰岛素(Ins) 的含量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27]。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8周(每天1次,每次0.5 h)太极拳锻炼后(受试前4周停止用药)安静时的血糖(GLUK)水平降低0.51 mol/L、低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R2)升高2.26 ML-1[28]。空腹、安静状态下,从事3个月(每天1 h)太极拳锻炼的临床诊断结果为Ⅱ型糖尿病的老年肥胖患者的血糖值、血浆NPY水平分别降低1.9 mol/L和2.6 ng/L,呈显著性差异;同类疾病进行随意运动者(每天不定时、不定量进行散步、跑步等活动)的上述两项指标略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29]。上述研究证实了太极拳对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为太极拳作为运动疗法辅助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2 太极拳对人的心理健康的促进

太极拳对人的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被试对象同样也以中老年人为主体,对青年大学生群体也有所涉及,多运用实验、仪器测试、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对受试者一定时期太极拳练习前、后的测试结果的纵向分析,与无运动、少运动或从事其他运动者的测量结果的横向比较,得出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证明太极拳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有研究从认知和情绪两个维度对常年进行太极拳和慢跑的中老年人进行了反应时(RT)、数字广度(Digit Span)和心境状态的测查,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比慢跑能更有效地延缓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衰减[30]。运用量表对练拳1年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心理障碍率方面练拳5年以上的人较初练者有7.0%的降幅,体现在情绪急躁、态度粗暴、思维杂乱和行为秩序等方面的明显改善[31]。将30名老年人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无规律参加体育活动组,通过实验30周前、后的测试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视(F=16.63,P<0.01)、听(F=12.57,P<0.01)和被动反应时(F=13.81,P<0.01)均有极其显著的积极性改变[32]。选择无运动习惯的中老年女性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太极剑运动,分别于学习前、中、后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受试者的被动、自动动觉和动作记忆的相对误差、注意错误次数和时间明显下降,状态焦虑明显降低;心境量表中的紧张、愤怒等因子和TMD得分均呈下降趋势,精力和自尊感得分呈现上升趋势,正性情感和体验的得分升高,负性情感和体验的得分下降,幸福度总分上升[17]。有研究采用SCL-90量表对经过两个月太极拳练习的大学生(实验组)和与平常相同、无任何干预的大学生(对照组)进行了测试和比较,显示太极拳练习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无差异,两个月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得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实验前得分和实验后的对照组得分[33]。运用心境状态量表对接受12周太极拳指导的普通女大学生进行了练拳前、后的心境状态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在紧张、疲劳、抑郁等因子得分以及TMD的得分均低于练习前,在精力上的得分高于练习前,而且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34]。上述报道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太极拳对人的心理健康的调节与改善作用。

上述关于太极拳的科学实证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人的生理健康、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心理健康等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有规律地参加太极拳运动是保持或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健康人,太极拳是维持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经济、适用的手段;对于亚健康人,太极拳是积极、安全的调理手段;对于某些慢性疾病人群,太极拳是辅助治疗疾病、加快康复或是带病延年的重要辅助手段。

3 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

3.1 路径一:以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深入实施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

健康中国建设正值中国政府实施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供需矛盾的经济结构调理的过程之中。在太极拳供给已经形成良好局面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宜继续着力解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日益增长的习练、表演、参赛需求与太极拳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政府加强主导和社会、市场多元参与的基础上,打造太极拳公共服务路径,使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切实享受健康中国建设中所力推的太极拳健康服务。

3.1.1 完备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开展所依靠的组织路径

3.1.2 深耕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开展所依托的传播路径

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的深入开展,只有完备的协会组织体系是远远不足以支撑的,更需要在已有的太极拳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拓展太极拳传播路径。

3.1.2.1 丰富太极名家教学培训方式和内容,打造“太极名家公益讲堂” 太极拳教学培训活动是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的方式之一,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十分渴望的能够获得太极拳相关知识的平台。随着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广大的习练者已不满足于日常的太极拳锻炼活动,渴望得到更高水平的技术和理论指导。近年来,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系列的太极拳名家讲堂活动、融于太极赛事期间的名家培训与指导活动[36]等,在太极拳爱好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反响。有的参赛者在太极拳比赛期间参加了太极拳教学培训活动,认为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听了名家的讲座,比赛成绩都显得没那么重要。就当前而言,由于此类教学培训指导活动受地点、时间和场地等的条件限制,能够直接参与的习练者人数少之又少。

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习练者受益,建议将此类教学培训活动冠名以“太极名家公益讲堂”,开展线上、线下并举的太极拳教学培训活动。名家在现场讲座、教学的同时,通过网络新媒体,将现场传递到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实现在场和远程太极拳爱好者同时学习的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学,这无疑会大幅度提升受益者的人数。再者,还建议在原有的名家讲座、教学培训以讲授太极拳技术方法为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讲座的内容,辅以太极拳所承载的中国哲学、中医学、兵学等内容,使学员明晰太极拳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知道他们习练的是有文化的太极拳;辅以揭示太极拳锻炼效果的科学研究成果、太极拳锻炼效果的个案等,使习练者明晰太极拳着实能够提升人的健康水平、延缓衰老。如此,“太极名家公益讲堂”必将会使更多的习练者受益,且产生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通过太极拳运动强身健体,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3.1.2.2 壮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繁荣基层日常太极拳活动 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的纵深开展,只依赖太极名家对太极拳的传授,即使运用了本文提及的线下、线上同步的手段,其受众范围、教学效果也是很有限的。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的深入推进,更需要有一支具有良好的武德,热心于太极拳传播,太极拳技术过硬,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素养,熟悉太极拳教学方法,常年不间断活跃在广大的太极拳习练者之中的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建议通过对已有资质的国家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门的再培训。通过对一级、二级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晋级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指导能力。通过竞赛、展演、培训活动等发现武德优良、具备太极拳中级段位,热心于太极拳传播,无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的“新人”,通过套改培训将他们引进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繁荣基层日常太极拳活动。此外,还要加大对太极拳发展较弱地域、偏远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力度,并通过当地武术(太极拳)协会积极引导他们在当地太极拳开展中发挥作用,改善太极拳在地域发展中产生的不平衡问题。

3.1.2.3 打造太极拳品牌赛事 太极拳赛事、展演交流是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太极拳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载体之一。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坚持以竞赛为杠杆推动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项目的开展。自2000年以来,全国传统武术赛事逐渐增多。与其他传统武术项目相比较,太极拳设项数量虽较少,但每次参加太极拳比赛的人数基本与其他所有项目总人数持平。此外,还有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两项太极拳专门赛事。面对众多的太极拳习练人群和有着较高参赛热情的太极拳爱好者,从2015年开始增设由4个分站赛和1个总决赛构成的全国太极拳公开赛[37],每年每个分站赛的参赛人数都在800人左右,每个分站赛中的每个参赛项目的一等奖获得者有资格参加年度总决赛。仅仅3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在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中已深入人心。为此,建议将此赛事打造成为融比赛、展演和太极名家公益讲堂活动于一体的太极拳品牌赛事。面对众多太极拳习练者只有极其少数能够有机会参加此项比赛的现状,建议在全国层面适当增加分站赛的次数,在地方层面可以指导省、市、区(县)武术(太极拳)协会开展太极拳基层分站赛和决赛,打造能够使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实现参赛梦想、交流和提升技艺的平台。各地武术(太极拳)协会可以利用每年4月24日世界太极拳日、5月世界太极拳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机会开展基层太极拳公开赛、展演、教学培训活动等,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3.2 路径二:以太极拳运动技术和运动处方为产品,试行推出线上线下同步的太极拳健康有偿服务

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1]。面对广大的太极拳习练者群体,在大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政府还要积极引导、吸引企业、商家投资参与太极拳供给改革的提档升级,推出以线上远程服务和线下实体并举的太极拳健康有偿服务,丰富太极拳的供给方式,有效提升太极拳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精准度。建议以太极拳健康养生堂和太极拳健康驿站两种形式尝试开展太极拳健康有偿服务。

3.2.1 以太极拳运动处方为产品的太极拳健康养生堂服务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整理与归纳,发现太极拳对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着较好的辅助疗效,为太极拳作为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提供了科学支撑。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太极拳作为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的科学研究成果还不够充分,需要开启太极拳运动处方的系列研究,形成针对不同慢性疾病、病后康复辅助治疗的运动处方库,推进太极拳与医疗、养老融合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服务。

“养生堂”既是一个生产和经营健康产品的企业名称,又是一个中医养生专家“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的健康养生类电视栏目名称。太极拳搭载这个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建立“太极拳健康养生堂”,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的太极拳非医疗健康干预服务。太极拳健康养生堂以太极拳运动为“处方产品”,主要消费者是慢性疾病、病后康复和亚健康人群中适合于以太极拳作为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的非健康人群。换言之,太极拳健康养生堂就是以太极拳运动处方为“药品”的“药房”。太极拳健康养生堂可以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机构等联合建立,也可以独立建立。通过太极拳健康养生堂充分释放太极拳的辅助治疗功能,发挥太极在慢性疾病防治、病后康复、带病延年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实推动形成《纲要》中提出的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

3.2.2 以太极拳运动技术为产品的太极拳健康驿站服务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以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以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实现全民健康的根本目的。市场从人的健康角度催生了众多的热门产业,如民营医疗机构、药房、保健品、旅游等。虽然目前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有病去看医生”的层次,但也能意识到平时拥有好的身体比生病就医更为重要,于是自我保健正在成为百姓家庭热衷的消费。在以广告引导的保健品占有量数以亿计的市场规模的当前,伴随着人们对获得与保持健康的方式方法的越来越全面的认识和以国家政策引导的全民健身拉动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在城市中蔚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体育健身的行列。

在为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需要提档升级,推出中高端供给,建立可以为太极拳习练者提供个人定制的科学指导,同时可以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太极拳健康驿站,满足习练者对太极拳健身的更高需求。太极拳健康驿站以太极拳运动技术为产品,不仅为太极拳习练者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知识,还要与体质检测中心、健康体检机构等联合为太极拳习练者提供个人健康信息动态管理服务,满足习练者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的需求。太极拳健康驿站可以建立在太极拳习练者人群的身边,也可以以名山秀水、体育小镇为依托,建立在环境优雅怡人的休闲度假地。

4 结束语

太极拳在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某些慢性疾病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因此我们认为《纲要》中提出的扶持太极拳项目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是有着坚实的科学研究成果予以支撑的。太极拳特别适合作为健康促进的运动手段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予以大力开展。基于此,根据太极拳的开展现状提出太极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两条路径:其一,以需求为出发点,完备组织路径、深耕传播路径,全面、深入实施太极拳健康公共服务;其二,以太极拳运动技术和太极拳运动处方为产品,试行推出线上线下同步的太极拳健康有偿服务。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拳运动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正经运动范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