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时期有影响的通俗报纸

2018-09-01廖金英

新闻前哨 2018年5期
关键词:读报通俗老百姓

廖金英

1937年11月12日,在西安师范学校内出现一份抗日的通俗报纸—《老百姓》,创办人是共产党员李敷仁和一群热心这一事业的人。初为八开两版、旬刊,后扩充为四开四版,周报。该报栏目丰富,有社评、时评、短评、述评以及一周战事、社会情况、读者来函、防空防毒知识等。1940年4月17日,国民党当局以“登记手续不全”(根据李敷仁发表于《老百姓》1940年4月6日的《与读者告别》)为由勒令《老百姓》停刊,此时共出版113期。

《老百姓》在没有代销处、发行网的情况下仅创刊三个月,在陕、豫、晋的销量已达1500份,1938年4月增加至6000份,到一周年时已发行至1万份了。(根据曹晶晶《报纸“通俗化”的典范:抗战时期<老百姓>报》,《新闻界》2013年第8期)不仅行销国内13省,还传播至美、英、加、匈、法、瑞典等国家。(根据傅国涌《李敷仁与(老百姓)报》,《炎黄春秋》2003年第1期)瑞典有三家报纸转载了《老百姓》的文章,莫斯科选订的14种中国报刊里,就有委托商务印书馆代订的《老百姓》。(根据朱玲、刘小勇《从(老百姓报)看报纸如何贴近大众》,《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当时《西北文化日报》1938年5月15日刊载的文章提及:“西安出的《老百姓》在乡下销路很好,一般农民即使不识字的,都很留心它;常常在报纸刚一寄到的时候,就被抢着拿走了。”重庆的《爱国公民报》1940年5月6日也刊文称:“在西安发行一百一十三期印出五百万份以上的通俗报《老百姓》报在西北战场可算是、洛阳纸贵,有时还誉满中外。”(刘荣庆《李敷仁和他主办的<老百姓报)》,《陕西地方志》1993年第1期)此处“五百万”之说浮夸了,应为100多万。

李敷仁发表于《解放日报》的关于《老百姓》的总结文章《忆(老百姓报)及其与读者的结合》,概括其成功经验就是一条:“我们的报纸要彻底交给人民,真正成为人民的报纸,说老百姓心中要说的话”。他写道:“要给老百姓走路,然后才可以教育老百姓,组织老百姓,发动老百姓的。”“报纸最要紧的一点,是讲老实话,老实话最能‘感动人。人民一动,还有办不到的事吗?”

在该报第二期的刊头语中,李敷仁阐述了办报的宗旨:“宣传抗战,反对投降,反帝反封建,宣传民主,反映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李敷仁以“老百姓”作自己的笔名,坚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事,把抗战的大事、政府的法令,具体简单地告诉老百姓:把老百姓的疾苦,也秉笔直书地写出来,以使政府能经常地“洞悉民隐”。

为了更好地在老百姓中传播,李敷仁及其同仁提出了独到见解:“标题”要扼要、通俗、显火、有吸引力;“文字”要简明具体、活泼有实际、轻松有主张,千字最长,因为百姓没有多少时间看或听长篇大论的文章:“用语”要以一般百姓的语言习惯为准,尽量采用方言土语,多采用一些有韵的形式,特别是对民歌、民谣、民谚的整理与运用。(同上引自朱玲、刘小勇文章)在李敷仁看来,“民谣、民谚蕴含着老百姓的人生观、处世哲学,通俗文章有了它,好似厨师的一把盐,使得菜肴别有风味。”(同上引自曹晶晶文章)《老百姓》大胆采用童谣、劝善调、数来宝、谷雨歌、秦腔、独幕剧等形式,还搜集整理了一大批陕西地方的民谚、民间俗语,产生了非常不错的传播效果。如1939年春节刚过,日军出动飞机狂炸西安,李敷仁即用通俗的十言“劝善调”,写下《西安被炸记——死伤六百人,炸坏千问房》:“众同胞且坐下听我奉劝,听我把炸西安细表一番。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日军阀是禽兽全无心肝……”又如描写国民党抓丁和新兵挨打受骂、无人关心的非人生活的数来宝《百人頭上汗》:“村中补训处,连长貌狰狞。新兵百余个,个个有苦情。两顿包谷糁,肚胀眼塔坑。生冷莫人管,十人九病客……”(孙帅《国民党仇视的(老百姓>报》,《文史博览》2016年第5期)另一篇诉说雇工疾苦的短文《续伙纪生活——长工活慢慢磨》就直接取自陕西民谚“长工活,慢慢磨,大麦珍子柳木杓”,以道长工生活的艰辛。

《老百姓》最富特色的活动是开办读报会,先后成立了37处读报会,登记会友2000多人。第一期《老百姓》报头旁就印着标语:“识字的人,请念本刊文字给不识字的人听,并请讨论本刊所提的各种问题”。当时长安县草滩镇东明小学的师生经常集体读报,还把报纸经常拿到镇周围,念给老百姓听,并讨论报上的各种问题。咸阳等地的一些乡村小学教师,还将《老百姓》选作教材,有的人还用大字把一些社论文章抄出来,贴在村中间显眼的山墙上。在集镇的茶铺里,热心的人也爱把报上的顺口溜、民谣、快板、谚语念给农民、士兵听。看到群众的热情支持,李敷仁于是草拟一份“规程”,将原处报纸二版下半版的“老百姓阅读会”(读者来信专栏)办成了指导实际生活中的读报会的栏目。参与者有激励措施并实行评比:“凡爱读本报者可成立‘读报会,由识字的人念给不识字的听??免费赠阅报纸若干:‘读报会应把当地的生活、社会上的与老百姓有关的事,写成稿子投给报社(错字粗话一概欢迎)”(安升迁《<老百姓报>的读报会》,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第38辑)。报社除按规定向各读报会赠阅报纸外,还帮助读报会解决一些生活上工作上的实际困难,如介绍老师、购寄文具书刊,解答问题等,有会友到报社来,报社都做热情接待。老百姓也积极回馈报社,1939年初报社收到全国各地老百姓捐款3000余元。

《老百姓》的成功办刊引起了报界的广泛关注,当时退守到广西桂林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刊物《农村工作者》曾总结了《老百姓》的四大特点——用言、用韵、与农民生活联系密切;刊登农民抗战战事(同上根据刘荣庆文章)。抗战期间全国以《老百姓报》为蓝本的报纸有十几种,例如1938年福建永安的《老百姓》(福建省教育厅办)、闽北根据地的《老百姓报》(共产党办)、1941年鄂豫边区《老百姓》报。

《老百姓》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历史学者傅国涌赞誉其“在面向识字不多的底层读者的通俗报纸中,至今还鲜有一份报纸曾攀上这样的高度”(同上引自傅国涌文章)。

猜你喜欢

读报通俗老百姓
读报
读报
Sumo Wrestling
读报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