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建筑空间视角下的雕塑化公共艺术

2018-08-31侯建伟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视角空间

摘 要:雕塑具有公开开放的特质,雕塑化是一种公共艺术。建筑作为一个城市最核心的标志之一,雕塑是从传统的建筑装饰形式当中走出来的,建筑师与雕塑设计者在建筑中体现出雕塑情怀。本文主要把建筑当做是公共艺术的介质,之后从建筑空间的视角,对公共艺术与建筑空间雕塑化的结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空间;视角;雕塑化;公共艺术

工业与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与雕塑这种具有公开开放特质的公共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审视与关注。雕塑艺术是一种拟型创作,建筑则凝聚着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空间主要分为内部的功能空间与外在的形态空间。公共艺术主要是建立在公共性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共享观念的文化实践方式。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讲,建筑空间外部形态多会呈现出雕塑化的造型形态;内部空间中,忽略了功能的方面因素,空间与公共艺术的结合,就会以空间置景与空间视觉再生作为形态。

1现代公共艺术与建筑、雕塑的关系分析

现代公共艺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由建筑、雕塑、绘画等组成的综合现代派艺术,这个概念为我们抛出了环境、建筑、雕塑之间新一轮的交融,把单一的、简单的纯艺术创作型的,即所谓的架上的雕塑,又再一次回归到我们的环境中来,表现在建筑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让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对于雕塑的方法、形式与手段等,自然而然地也会发生变化。雕塑化的公共艺术在建筑中的存在方式、语言再现形式,将会成为建筑环境中非常有意义的成分。因此,雕塑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让我们开始不断探索建筑的空间语言,并由此寻找更加的空间组合形式,表达人生与情感的感悟与寄托,使建筑构成为雕塑,雕塑再传达出建筑的灵魂与精神。

把建筑与雕塑进行完美结合,让雕塑体现出建筑的魅力与丰盈,如果说建筑是人类的外衣,雕塑就可以称之为装饰的衣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核心的精妙语言。雕塑化艺术可以衬托出建筑空间中难以利用的地方语言,比如建筑设计中的走廊、拐角、柱子等,是补充和点缀难以利用空间的最好手段。雕塑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藏拙于巧,比如中国古典建筑中,画梁雕栋体现出来神奇与美丽。因为雕塑化的艺术,让建筑艺术变得璀璨,让建筑的造型具有了内涵的人文精神,同时还可以渗透历史沉淀的文化脉络。在每一个建筑的墙体与构件中,用雕塑的艺术语言,能够尽善尽美地传达特定的审美情趣,表现民族特质与地域风情。可以这样说,建筑的美源于雕塑的美,雕塑的魄起于建筑的魂,通过现代艺术来成功地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创作出更多的建筑与雕塑杰作。

2雕塑化公共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

建筑的内部空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公共艺术在介入这些空间的时候,主要发生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在建筑空间中以雕塑化的艺术品位主题,利用艺术品的内涵、形象、语义等介入到建筑的空间中去。这种艺术对空间可以进行视觉的美化,确立相关的语境。其次,就是运用体量化的艺术品装置,通过对空间进行重新的组合或者分割,给空间进行重新的安排与定义。建筑内部空间通过公共艺术的介入,可以改变建筑物的内部语境,延伸建筑空间,表达出一种传统建筑语言难以表现感觉,比如神秘、高尚、戏虐等。利用空间的类型、空间界面的形式、空间的逻辑性等特点,可以让建筑的内部空间公共艺术表现出相似的关联特征。

针对形态语言艺术来讲,在形态方面雕塑的探索对建筑寻找符合美学要求的语言,可以起到明显的启发作用。当代建筑中,存在很多的造型词汇,主要以抽象的、有机的构成形式为主,协调体与量,面与线的韵律,包括建筑的构成细节部分等。当前很多的建筑设计师,都在雕塑中寻找艺術与形态的启发,使得雕塑化的公共艺术形态在建筑造型语言中得到了不断地融合。比如,法国卢浮宫的金字塔,就是受到“金字塔”雕塑的外形启发,利用透明的玻璃来替代厚重的石块,用极简主义的雕塑样式来展示现代与古典的艺术结合美。这就是对建筑物的雕塑化,培育现代极简主义雕塑的视觉审美,让古典主义美出现在现代建筑的怀抱里。

3建筑空间视角下的雕塑化公共艺术特点

首先,建筑空间视角下的雕塑,要脱离作为单纯公共景观空间的点缀作用,尤其是不要把它当做是少数人的文化权利象征,或者是审美意志把玩的被标示的物化形态。要对城市的建筑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雕塑出具有城市个性魅力的建筑空间。要注意创造山水城市,搭配好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协调关系,注意创造人工环境,使其具有个性与特色。

其次,建筑空间视角下的雕塑化公共艺术,要与景观设施、园林艺术、环境工程等,形成一种协调的搭配艺术,营造出音乐与舞蹈类似的感觉空间,表现出一种灵动性的生活境界。要让这种境界,富有生命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既可以观赏,又能当做居住与旅游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慎重考虑环境的属性,注意新建艺术品在置入时候的合理性。

最后,雕塑化公共艺术在介入建筑空间的时候,设计到的关联因素中,使用的元素、形式与符号跟建筑空间的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一个原因是来自于公共艺术性表达的特点,还要一个原因是由于公共艺术生成的方式,主要是集中了视觉、感受与体验的交互性。建筑空间视角下的雕塑化公共艺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联系了精神与文化,通过解读与诠释艺术文化,让这个意识形态超越了表面形式语言的关联性。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空间视角下的雕塑化公共艺术,已经具有日趋多样化的形式。当其以装置的形式介入建筑空间的时候,建筑的空间语言就会表达出人们情感的感悟。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平等与共享的文化实践方式,通过与建筑、雕塑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启发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建筑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柳一.杨昆.公共艺术空间中的城市雕塑[J].现代交际.2016(9).

[2]孙珊.孔向阳.公共艺术语境下的环境雕塑[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

[3]夏宇涛.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公共艺术[J].大众文艺.2016(17).

[4]许政.高峰.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建筑与雕塑[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作者简介:侯建伟(1985.4-)男,汉,陕西西安,硕士研究生,助教,公共艺术,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视角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