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跨境支付直通车SWIFT

2018-08-31刘境怡编辑王亚亚

中国外汇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报文账户银行

文/刘境怡 编辑/王亚亚

通过采用SWIFT网络服务,企业可以集中管理境外账户、实时了解账户交易信息,还可以发送付款指令等等。这都为企业的境外资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企业从申请入会到真正应用SWIFT网络开展各项业务,在实际操作层面仍会面临诸多挑战。

为实现对境外资金的高效监控和管理,企业在对境外银行账户的管理中,越来越重视账户的“可视化”管理。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是目前国际金融业最广泛、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清算组织。SWIFT网络是国际银行标准通用文本的传输路径,可支持所有银行对接,为海量资金相关数据的交换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的通讯业务。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资企业面对的境内外银行账户日益众多,交易也日趋分散。如何确保境外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时效性,遂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通过采用SWIFT网络服务,企业可以集中管理境外账户、实时了解账户交易信息,还可以发送付款指令等等。这都为企业的境外资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考虑采用SWIFT网络。然而,企业从申请入会,到真正应用SWIFT网络开展各项业务,在实际操作层面仍会面临诸多挑战。

认识SWIFT

SWIFT于1973年成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至今已有45年历史。作为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SWIFT网络可以实现多银行全球账户管理,支持全球12000多家用户,覆盖范围超过212个国家和地区。SWIFT网络在全球资金“可视化”管控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是传输速度快。从发出信息到接收信息用时短,中间节点清晰。特别是SWIFT正在推动的全球付款创新行动(Global Payments Innovation,GPI)进一步优化了其网络传输功能。目前GPI已经有165家银行加入,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通过SWIFT网络进行实时跨境支付的交易,78%是采用GPI方式来支付的。

二是标准化。SWIFT制定了严格的报文格式,所有会员都必须按照标准编写电文。各个接入SWIFT网络的银行都会按照SWIFT报文格式标准将本行电子银行系统接入SWIFT网络。这大大提高了报文在全球范围内的自动化处理效率。

三是安全性和可靠性。SWIFT网络上传递的都是经过加密后的报文,各个银行之间(发报行与收报行)都会相互建立密押关系,使得通过SWIFT传递的报文不会被第三方截取或者出现信息传递有误的情况。

1980年,SWIFT联通了中国香港,中国境内银行开始接入SWIFT网络;1994年,SWIFT在中国香港设立全球第三个技术支持中心;1995年,SWIFT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了访问新加坡和中国香港SWIFT节点的访问点。

资质取得

SWIFT在全球实施的是会员制,会员又分为持股会员(Shareholder M e m b e r)和非持股会员(N o nshareholders)。持股会员主要是银行以及符合规定的投资管理机构;企业可申请成为非持股会员,即通常所讲的企业会员。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SWIFT的存量客户,近年来数量变化不大,其新增客户主要来自企业会员。尤其是随着中资企业境外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关注SWIFT。

若想申请成为SWIFT的企业会员,企业首先需提供多项资料,包括近几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组织结构图、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的中英文版本及签字扫描件。随后,SWIFT会使用风险评估系统对提交的材料进行评估,并可能根据评估情况再要求提供补充材料。经SWIFT评估认可同意后,申请人可填写入会申请表,并根据业务量选择成为不同等级的会员。

费用收取。成为会员后,用户需登录到SWIFT官网订购各项服务。SWIFT收取的主要费用可分成软件费用、年维护费及报文费三类。软件费用包括初期购买SAA套件(SWIFT ALLIANCE KIT,SWIFT的主程序软件)及中间软件的费用;SWIFT年维护费包括软件使用年费及系统维护费;报文使用费按实际使用情况每月收取。此外,搭设SWIFT系统所需的主要设备服务器及操作系统,以及其他诸如咨询、培训、银行协调等费用,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情况进行选择。

由于费用较多,且企业每月都需缴纳月租费用。从操作便利角度出发,建议企业选择可进行自动扣款的账户缴纳。根据SWIFT提供的自助扣款列表,目前国内某些银行在部分地区分行账号可支持费用代扣服务。如果申请加入SWIFT的主体公司位于香港,则建议选择香港银行的账户来扣缴款项,一方面,当地支持自动扣款的银行较多;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有税收节省。需要注意的是,目前SWIFT在中国只是设立了代表处,尚无法向国内用户提供增值税发票。因此,用户在缴费时,需要将款项存放在代扣账户或汇到境外账户。汇款成功后需要向企业所在地税务局主动申报,以SWIFT名义为其缴纳境内的增值税及所得税等相关税费。特别是超过5万美元金额的,企业还需提供补充材料。具体税务缴纳情况,还需要企业去当地税所认真了解,同时还需要参考中、比税收协定和议定书。

除税收对整体费用产生影响外,企业还需注意SWIFT的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的差异。账单中的计价货币为欧元,支付货币为美元,可能有一定折算差异。从自身实践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税收及汇率的二次折算预计会给实际费用带来30%左右的偏差,很可能影响到项目的初始预算,需要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企业会员在SWIFT 网络上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数据信息收集

企业会员在了解SWIFT的业务功能时,可能初期会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接入SWIFT网络,通过该系统管理银行账号,就能够连接所有银行,取得所有交易细节,并可以随时发送支付指令。然而事实上SWIFT网络对一键式收集数据信息的操作难度较高。

原因之一,SWIFT致力于发展成一个具有中立立场的国际性组织,因此它把总部设在比利时,把备份中心放在美国和欧洲的三个地点,希望通过多点备份、多地监督来加强它的协作机制,使其更具中立性和国际性。SWIFT并不代表客户持有资金或管理账户,所以它也无权将企业所需要的数据直接汇总发给客户。企业所有得到的SWIFT数据,都是银行授权,只是通过SWIFT的加密网络进行传输。银行对企业授权之后,SWIFT就成为了“通讯公路”的所有人,它向各个企业收一些“过路费”。企业如果需要汇集自己旗下公司账户的数据情况,需要和账户开户行、总行或其代理行签订授权协议,授权企业会员通过特定账号访问时,可以会员身份发送和接收账户信息指令。而由于授权银行并不统一,这就需要企业与不同银行分别签订授权协议。事实上,这些账户的明细是通过多个银行SWIFT交易前置机,将报文指令发送到SWIFT 网络,再由SWIFT网络根据设定的转发方式将数据传递到企业会员SWIFT服务器端。

下面以余额明细报文为例,说明账户信息是如何传导至企业端的(见附图):

1.企业会员在A银行与B银行开设有多个境内外银行账户;

2.企业会员分别与A、B银行签署通过SWIFT进行支付及数据查询的授权;

3.A、B银行分别将企业会员的相关余额明细通过SWIFT消息服务器传输到SWIFT网络;

4.SWIFT网络将数据分别在美国及欧洲的三个中心发送备份;

5.根据指令要求发送(实时转发/存储转发);

6.企业通过本单位装有的SAA服务应用及后续相关应用,接收、存储信息,并使用自定义软件分析。

原因之二是SWIFT的所有界面、相关辅助材料及SWIFT官网均为英文,汉化资料十分有限。相关系统的开发文档也以英文为主,业务、开发的培训团队也主要是来自香港,以英文教材授课。这对参与SWIFT网络的中资企业项目团队与开发团队都是一大挑战。

在数据的大量传输和转发当中,SWIFT会将数据进行多份存储,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而在大量的数据存储转发中,SWIFT可以掌握跨境资金流转的全貌。由此,SWIFT推出多项增值服务。如风险监管增值服务KYC(Know Your Customer,即了解你的客户)可以帮助分析账户是否有洗钱嫌疑;汇款路径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会员规划出最快捷、最省钱的代理行路径,通过实施GPI来加速汇款处理。伴随着人工智能对非结构数据分析的不断深入,笔者相信,未来SWIFT应该有能力找到出更有意义的数据关系,进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服务。

选择银行

由于数据授权都来自于各家银行,接入SWIFT网络后,企业需要与各银行就SWIFT服务签约的同时,推进开发应用系统,二者交替推进。一方面,系统开发的接口工作量与接入银行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够支持SWIFT技术的对接,能够提供SWIFT企业客户功能的银行并不太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早些年间,SWIFT的企业用户仅仅是与某个大银行紧密绑定,大银行据此开设自己连接的企业组。这些拥有大量企业组的大银行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中随即大大加强了基础服务,他们设立多种前置服务,不仅仅针对银行间交易的多种报文提供发送服务,也为与自己有关联的企业客户提供相关数据,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境外账户的余额、明细,并代发支付指令。这些银行辅助企业的功能后续逐渐发展壮大。当企业用户不再需要依附一家银行时,那些系统开发完善的银行就会率先进入企业会员直连领域,更快更早地接入企业客户。

我国机构加入SWIFT时间较短,有一些银行还未开发出完善的直接接入企业客户的前置系统。因此,企业在与银行沟通、进行账户梳理的过程中,建议先找成功案例较多的银行进行咨询了解。当前阶段,每个银行对SWIFT连接的态度、连接处理及价格策略并不一致。有的银行与企业客户相连有一套成型的系统,有标准接口和问题解决方案;有的银行只能发送邮件提供交易信息。另外,费用的差距也较大,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咨询比较工作。

此外,中资银行境外持股的银行如南非标准银行、永隆银行,并未与境内持股的工商银行、招商银行采用统一的系统,因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客户都无法使用这些银行提供的SWIFT接口来获取持股银行的数据。这些都是在选择银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鉴此,在选择银行时,建议企业采用如下步骤:一是对境外银行账户统计摸底;二是咨询比较多家银行的接入能力及报价;三是根据账户优先级及重要程度进行账户清理;四是对后续账户按批次、据银行业务成熟度依次开发银行接口。

系统开发

在与银行签约后,企业要配套进行系统开发。如前文所述,大多数开发团队均会面临全新的英文教程,且鲜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报文系统的开发。目前,SWIFT可同时支持传输格式为FIN与FILE ACT的两类报文,仅企业支付转账就包含很多报文。这其中,传统的FIN报文中MT101支付报文适合于单笔大额汇款,但价格较贵;MT940余额明细报文格式规范,缺点是由于格式固定,导致部分细节信息不全;MT942实时余额报文,字节容量小,收费较高,且很多银行无法提供;而MX报文采用XML传输,相对而言形式灵活,除报文头之外,对报文体所传内容限制很少。尽管开发人员可以使用ISO20022标准作为开发依据,但不同银行给出的报文规范仍有差别,需要逐一匹配。而在开发后建立测试系统时,测试工程师的水平、测试时间等都会是企业后期需要克服的障碍。

这些问题是否有解决办法呢?就目前来看,企业可以在价格、易实践、上线时间、后期维护便利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在以下几类解决方案中择优选择。方案一,传统做法。使用SWIFT自有产品IPLA进行多类型报文映射。这是SWIFT报文开发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价格也较为可观。如果公司业务量巨大,报文种类多、数量大,或承载替其他公司转发报文的任务,建议选择此方案。方案二,使用软件开发商产品或者请开发商帮助开发。目前软通、SANGUARD、KYRIBA等公司均有为各企业开发接口的服务,成型接口的再利用,也可以有效提升公司上线的速度。方案三,使用银行产品。当前,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都围绕企业网银连接SWIFT网路推出了配套产品,可以帮助企业连接多个银行的SWIFT网络。这种适合有一定银企合作基础的企业,一方面是产品升级方便,另一方面银行报价也有竞争力。

计划连接SWIFT网络的中资企业,要充分评估加入之后的风险与收益,且要尽早注意到费用问题、银企关系处理、系统选择中可能面对的问题,以便为项目的启动做好充足准备。此外,考虑到中资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境支付群体,其规模在不断扩大,也希望SWIFT能够为中资企业会员提供更多良好的服务。就此而言,目前中资企业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与SWIFT本土化服务力量投入有限的矛盾,亟待破解。

猜你喜欢

报文账户银行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以太网QoS技术研究及实践
江西银行
基于报文类型的限速值动态调整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记忆银行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浅析反驳类报文要点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