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流程汇率风险管理

2018-08-31段泽锋编辑李茜

中国外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币种分包汇率

文/段泽锋 编辑/李茜

汇率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各项经济业务中,因此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全员的、系统的、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境外工程项目汇率管理应遵循“以风险评价为主导,不以套利为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采取减少汇率风险损失和降低汇率风险概率的方法,通过主动性管理,减少汇率的敞口风险,保障工程项目盈利。本文以笔者在境外工程项目汇率管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境外工程项目投标、谈判、经营、竣工四个阶段的汇率风险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项目投标阶段

项目投标阶段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量化汇率风险,并将结果反映在投标报价中。

第一,选择合同结算货币。投标企业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流通性较好且币值稳定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其次,选择占合同总额较大的支付币种,以降低汇率风险的概率。

第二,细化时间节点。影响汇率风险的时间节点可概括为“三个基础时点、两个关键节点”。(1)投标报价时点。这是开始投标报价的起点,汇率风险计量要根据这个时点的即时汇率,参照相应的远期汇率进行测算。(2)预计开工时点。这是项目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的重要标志性时点,项目汇率风险由此开始产生,对资金收支计划具有重要影响。(3)竣工时点。这是项目的大部分责任完结的时点,也是大部分汇率风险释放的时点,对资金支付计划具有重要影响。(4)预计资金收取时间节点。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这一时间节点对安排资金支出计划具有重要的影响。(5)预计资金支付时间节点。该时间节点一般以月为单位,主要是用投标时点的即时汇率与该时间节点的远期汇率做比较,衡量汇率损益。

第三,建立汇率风险量化评估模型。汇率风险评估的核心在于确定风险量化值,而风险量化值的测算需要确定风险损失和风险概率两个参数。

风险量化值=风险损失×风险概率

风险损失的确定涉及项目计划资金流量、远期汇率、汇率损失三个因素。项目计划资金流量根据上述“三个基础时点、两个关键节点”及具体的施工组织进行测算,并作为量化汇率风险的主要依据。

汇率损失的测算公式为:

公式中,L为汇率损失,Od为每笔资金支出的原币报价,Rp为支付时结算货币对原币的汇率,Rc为报价时结算货币对原币的汇率。

风险概率是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在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是不同的,且没有进行评估与计量的统一公式或标准。风险概率的确定,一般有主观估计和客观估计两种方法。主观估计也叫专家估计,即邀请10—20名专家,对各个环节的风险概率进行测评,最后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风险概率。客观估计需要先分析专家所估计的概率分布,然后采用一定方法对各专家的主观概率进行模拟,得出模拟概率。

第四,对风险量化值进行经济性评价。经济性评估是将风险量化值与管理当局能够接受的风险最高标准(即风险接受值)进行比较。在投标报价过程中,针对每一环节的风险,都要估计风险发生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损失数,相当于投资管理中的止损位。如果风险量化值大于风险接受值,则可以作为风险损失计列;反之,则可以不计。同时,还要考虑规避风险的费用与风险量化值之间的数量关系。

项目合同谈判阶段

一旦项目合同签订完毕,合同条款规定所蕴含的汇率风险也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应把汇率风险作为合同谈判中一项重要的因素看待。

第一,研判合同可能涉及货币的汇率走势。在合同谈判前,要结合投标书中的汇率风险、合同工期,对合同可能涉及的货币与美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进行研判,至少应对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年以上的远期汇率进行分析,确定涉及汇率风险的相关谈判的主要思路。

第二,合同结算货币的谈判。在合同谈判阶段,如果不能按照施工企业的设想将流通性好、币值平稳的货币作为合同结算货币,则企业在接下来的谈判中,需要系统地评价结算货币变动带来的风险。

第三,工作量计量货币的谈判。这是整个合同谈判阶段汇率风险控制的决定性环节,一般要保持工作量计量货币与合同结算货币的一致,避免在此环节产生额外的汇率交易风险。如果业主坚持用两种货币,那么企业要对方案变化的汇率风险进行评价。最好的方案是:坚持工作量计量货币采用币值坚挺的货币,而合同结算货币则可交由业主选择。其好处是,可确保已完成工作量的保值,而结算时收取的货币可以随时兑换成其他保值的货币。

第四,结算周期和收款时间间隔的谈判。就汇率风险而言,币值疲软的货币结算周期越长,汇率损失越大。因此,要把结算周期与汇率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谈判。也就是说,如果业主方所在国的币值疲软,就要适度缩短结算周期,以降低施工企业的汇率风险;如不然,也可以引导对方推翻合同结算货币,向有利于施工企业的货币靠拢。就汇率风险防范而言,规定收款时间间隔主要是为项目经营期间采取套期保值的措施提供时间保障。

第五,工程项目保函的谈判。工程项目涉及的保函一般包括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保保函等。保函的计量货币一般要与合同的结算货币保持一致,避免采用合同结算货币以外的货币。

第六,结算替代货币的谈判。考虑到业主可能出现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支付合同结算货币的情况,合同中要对结算替代货币的币种、汇率折算做出明确规定。同理,结算替代货币一般也要选择币值坚挺的币种。

第七,下游业务货币支付条款的谈判。此项谈判要尽量避免业主对保险、采购、分包等方面业务的货币结算进行强制性规定;若有,则要保持与合同货币的一致性。

项目经营阶段

项目经营阶段是对业主全面履行合同的阶段,也是按照合同对分包商、供应商实施管理的阶段,同时也是汇率风险开始凸显的阶段。

做好整体筹划 减少汇率风险概率

企业应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和资金计划,提前做好汇率风险防控的整体筹划工作:一是根据施工组织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项目资金收入支出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时间节点、金额、币种,同时还要注意随着项目进展,及时对资金收支计划进行修正。二是按照核算单元编制项目责任成本,明确项目毛利,以实现控制成本,以及通过毛利预测来测算毛利盈余部分资金额度的目的。三是对每一笔收到的款项,要及时采取收支比例兑换法进行换汇;项目完成20%后,要考虑对项目毛利盈余部分的资金进行换汇操作。

上述收支比例兑换法,是指将收入的货币按照未来支付货币币种的构成进行比例划分,并及时兑换成相应的支付货币;对于其中不需立即支付的货币(包括收取的预付款),根据对各货币汇率的测算分析结果,兑换成币值坚挺的货币。上述操作需对各种货币的汇率、币值等进行一揽子研判。具体研判过程中,境外工程汇率风险管理通常仅考虑汇率和利率两个因素。一般情况下,至少要对工程预收款的货币进行1年以上期限的价值比较。以美元、人民币及越南盾货币价值的比较为例:假设1年期人民币利率为R1,美元利率为R2,越南盾利率为R3;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HR0,12个月远期汇率为H1;越南盾对美元即期汇率为HV0,12个月远期汇率为H2。

人民币(1年期)价值为:

美元(1年期)价值为:

越南盾(1年期)价值为:

对以上V1、V2、V3值进行比较,数值最大者为货币价值最大。企业应选择货币价值最大者作为避险币种,及时按照收支比例兑换法将每一笔收到的款项换成该币种。

筹划分包合同 转移汇率风险

第一,尽量让分包合同与总包合同的结算货币币种保持一致,以减少汇率风险的概率。如果分包合同结算货币的币值相对平稳或疲软,短期内暂不需要采取措施,但要对货币汇率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如果分包合同结算货币的币值相对坚挺或持续走强,那么汇率风险主要来源于收入货币与支付货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间隔越长,产生汇率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因而需要企业将收入的货币及时换成分包合同货币。

第二,尽量使分包合同结算周期与总包合同结算周期相互匹配,避免由于结算周期不匹配造成的资金风险及汇率风险。

第三,尽量使分包合同的预付款支付、扣回比例、质保金(保留金)低于或等于总包合同,特别是在总包合同结算货币与分包合同结算货币不一致且分包合同币值疲软的情况下。

第四,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一个合同中出现混合货币的分包合同,合同谈判时要明确支付各币种的数额及比例,按照币种对合同进行分解,以符合各国外汇法的要求,并根据收入分解比例兑换法合理进行货币配置。

使用套期保值工具 减少汇率风险

一是换汇过程的套期保值操作。汇兑净损失形成的因素与两个时段的汇率差有直接关系:一个时段是结算日到资金收取日;另一个是资金收取日到资金支付日。假设结算日汇率为H1,资金收取日汇率为H2,资金支付日汇率为H3;结算日到资金收取日汇率损益为PL1,资金收取日到资金支付日的损益为PL2。如果要实现上述两个时段的汇率净损益不亏损,则:

按上述关系,公式可变形为:

资金支付时段,盈亏临界点汇率为:

综上所述,资金支付时点的汇率如果等于两倍的资金收入日汇率减去结算日汇率,则可实现盈亏平衡。该汇率即汇兑损益的盈亏平衡点汇率。

根据资金支付时段换汇盈亏临界点汇率公式,可得出资金支付时段换汇盈利区间的公式:

也就是说,只要换汇时的汇率小于盈亏临界点的汇率,汇兑就保持盈利。

在实际工作中,H1是既定的,H2是按银行放款日确定的汇率,只有H3是可以选择的。因此,目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好办法,是使用套期保值工具锁定H3。具体做法是:企业在业务结算审批日,与银行签订一个金额为结算数、汇率为一月远期汇率(视实际支付周期而定)的远期合约,在收款日按照远期合约的约定换汇。上述方案的前提条件是远期汇率小于盈亏临界汇率H3;如果情况相反,则采取外汇期权的方式,与银行签订人民币对外币的看涨期权合约,将行权条件约定为小于H3的汇率。

二是货币支付过程的套期保值操作。对于项目而言,货币支付过程就是对分包商的结算支付过程。由于分包合同一般都明确了从结算到付款的期限以及结算币种,本阶段的汇率风险管理只要进行常规套期保值操作即可。

三是项目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套期保值操作。境外项目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涉及的变量较国内要多,包括金额、币种、利率、汇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一般来说,贷款货币和使用货币不一定一致,具体要看经济性分析的结果。

例如,某境外项目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需要补充短期流动资金500万美元,期限为1年。假设贷款币种仅限于人民币、美元。人民币1年期贷款利率为5.77%,美元1年期贷款利率为0.5495%;美元对人民币1年期远期汇率的买入价为627.79,卖出价为633.34;贷款当日汇率买入价623.85,卖出价626.35。

方案1:贷美元

到期本息500万×(1+0.5495%)=502.7475万美元

方案2:贷人民币

到期本息626.35×500万÷100×(1+5.77%)=3312.4520万人民币

方案2人民币折合527.6369万美元(3312.4520万÷627.79×100),高于方案1的502.7475万美元,故贷美元更合算。那么,远期汇率处于什么水平,人民币贷款与外币贷款成本相同呢?

假设人民币利率为RC,外币同期利率为RF,外币即期汇率为H1,与贷款期限同期的远期汇率为H2。如果二者贷款成本相同,将出现以下公式:

公式变形后得出:

按照既有条件计算出H2,与市场同期的远期汇率做比较,实际值越小,外币贷款的到期本息数额越小。同时,此公式也可作为贷款锁定远期利率的一个盈亏平衡点。

将上例中的具体数值代入该公式,对H2进行测算,则有:

也就是说,美元1年期远期汇率为658.8699时,人民币贷款与美元贷款未来的本利相同。而根据市场数据显示,美元1年期远期汇率为633.34,小于盈亏平衡点,所以贷美元更经济。

在实际工作中,以上公式除了做贷款方案比较与远期利率锁定决策外,还可以用作外币应收、应付账款的远期价值测算决策对比。

工程竣工阶段

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对业主的主要工作是结算尾工款、质保金,对分包商的主要工作是收取保函或留置质保金,结算尾工款。在此阶段,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资金收支的配置和余款及时换汇,以避免损失。同时,如果业主留置质保金,还要提前做好一年后质保金收回的汇率测算,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提前锁定汇率,确保资金收入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币种分包汇率
探析公路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兑换外币有技巧
全币种卡省去货币转换费
建筑分包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