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

2018-08-30许德青

价值工程 2018年20期
关键词:EPC模式风险控制建设项目

许德青

摘要:近来年,国家大力提倡改进工程建设方式,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属于工程总承包中较常用的一种建设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许多的优点。本文分析了EPC模式下建设方所面临的风险,并结合笔者从业经历、管理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建设方就EPC模式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has vigorously advocated the ways to improv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ccelerate the general contracting of projects. The EPC mode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in general contracting of a proje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the EPC mode has many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isks faced by construction parties under the EPC mode, and combine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party to carry out risk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under the EPC mode.

關键词:EPC模式;建设项目;风险控制

Key words: EPC mode;construction project;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0-0016-02

0 引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简称,是指项目建设方按照相关法律,运用招投标方法选择工程总承包企业,并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由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所有步骤和具体活动安排,进行全程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在EPC模式下,总承包方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后期维护,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建设模式。同时,由于建设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减弱,加之总承包方的利益诉求与建设方不完全一致,该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1 EPC模式的主要优势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的设计和施工分开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的合同关与利益格局。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单位的沟通协商更为顺畅,各方互相配合、合理交叉,有助于建设周期、项目质量和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第二,有助于设计方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实现创新。在展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重视设计的功效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发挥,能够优化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

第三,工程建设过程之中明确建设工程的质量主体,能够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之时展开追责及索赔创造条件。

第四,促进项目管理的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EPC模式避免常规模式下施工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管理比例失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总额。EPC模式下的投资总额相对明确,有利于项目资金的充分利用。

2 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分析

EPC模式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从项目建设方的角度看,在项目的诸多阶段(如:造价控制、竣工验收甚至项目设计等等),EPC模式的采用会引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

2.1 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风险

在项目的决策、设计、实施及竣工等阶段,因采用EPC模式导致的风险一直存在。在项目的决策及设计这两个阶段,相关结果对造价的影响达70%以上。此外,EPC模式的项目通常工期要求较紧,若总承包方对项目背景数据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或者出现另一些情况,如:受不同完成主体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将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2.2项目造价控制风险

当采用EPC模式的过程中出现前期准备不足、开工延迟等情况时,出于确保工程总进度的考虑,总承包方会采用加大入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等方式确保目标完成。这些举措将会加大管理难度,建设成本也随之增加。此外,建材成本、人工成本经常处于波动状态。此外,建材成本、人工成本以及政策规范经常处于波动状态,这些变化给EPC项目的工程造价带来极大的风险。

2.3设计变更风险

项目具体建设标准不够完善,缺乏细化方案,可能会导致总承包方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设计标准,或者采用劣质材料或产品,给项目质量和安全造成一定风险。设计方案的后期更改给工程项目的造价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因主要有:材料品牌、材料规格、材料型号等等。建设方对项目描述不清楚,往往会导致工程设计变更风险增加。

2.4竣工验收风险

EPC项目的收尾阶段是:建设主体对工程完成情况展开验收,对项目进行移交并展开试运行。这一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风险:其一、质量风险或者功能风险,承包方向建设方进行项目移交时,如果建设方未能严格把关,将导致存在缺陷的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其二、履行合同的风险,受估算工期过短或开工延迟等情况影响,项目执行会偏离预算范围,导致费用明显超支等情况出现,引发双方在结算过程中的争议。

3 EPC模式下建设方对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

3.1 决策和设计风险控制

采用EPC模式的项目建设方可以使用既定的方案展开招标工作,如基于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招标,而后再将设计的细致工作交由总承包方完成。选择总承包方之时,建设方要从资质、业绩、能力等方面严格审查,选择在诸多领域(如设计和施工等)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较高技术的总承包方,为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3.2 项目造价风险控制

EPC项目合同是建设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建设方和总承包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因此,在选择项目合同模式时,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总承包方的技术水平,灵活选择不同合同模式。需注意的是,在订立合同时,需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要考虑风险分担规则,避免将过多的风险不合理地划分给总承包方,导致其增加工程造价,或一旦发生高风险事件致使总承包方无法履约,进而影响项目进展;二是要考虑合同的执行成本及对总承包方的激励作用,促使其全程选择与建设方目标一致的行为,避免项目建设出现超投资、超工期以及工程质量标准下降的现象。

3.3 设计变更风险控制

采用EPC模式的建设方,可在合同条款及附件中添加一些规定,如:规定总承包方制定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标准规范,从而对总承包方的诸多举措进行有效约束。再如:基于鼓励承包方展開新方案的设计等考虑,制定奖励性条款,当承包方制定并实施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工程进程的方案时,对承包方进行奖励,为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创造有利条件。

3.4 竣工验收阶段风险控制

EPC模式运行过程中,监督机制主要是两种:过程管控、事后监督管控。过程管控模式效能的发挥主要依靠:监理工程师、日常现场代表、政府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展开监督和管制。其主要依据是EPC总承包合同当中的相关条款。事后监督控制模式效能的发挥则主要依靠:竣工验收标准的设置及严格执行,双方在合同当中约定的工程质量奖惩条件,以及违约责任条款下的责任追究机制。这两种模式效能的发挥对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4 结语

在现代工程项目之中,EPC模式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工程建设方、承包方所采用的主流模式。防范由这一模式催生的工程造价风险、进行成本控制对项目的顺利展开及完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方开展工作之时,必须采取有效举措防范风险,使EPC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水波,陈勇强.国际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合同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2]万欣,秦旋.考虑风险分担、激励及执行成本的合同选择策略研究[J].水力发电,2011(3).

[3]范瑞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防范[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1(2).

[4]赵伟.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业主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2(5).

[5]王小林.国际EPC项目成本控制浅析[J].建筑施工,2015(5).

猜你喜欢

EPC模式风险控制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