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研的收益成本分析

2018-08-29王鹏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考研

王鹏

【摘 要】 由于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考研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广泛关注的话题。考研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考研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否真的合理,需要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和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本人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对考研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考研 人力资本 收益成本

近年来,无论从考研报名人数逐年攀升,还是社会上大量的考研辅导机构,都折射出考研越来越热。除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大量已经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也加入考研大军,导致考研大军队伍越来越大,到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200万,2018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38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这项人力资本投资,从理性人的角度分析,是否值得人力资本投资,需要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考察,本文接下来分别讨论了考研的收益和成本。

一、考研这项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分析

考研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比较好衡量,主要包括考研期间的书本费、考研辅导班的花费、报名费等,如果成功考上研究生,则还包括研究生期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相对有形成本,无形成本就很难度量,为了准备考研大部分考生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可以选择工作,获得收入,工作的收入就是这一年时间到机会成本,由于准备考研时间有限和学习的难度,考研期间还会经历心态的折磨,这些都是无形的成本。如果考上研究生,需要在学校进行2年到3年的学习,如果这段时间不在学校学习,而选择工作,则会获得收入,工作的收入就是这段时间学习的机会成本。

二、考研这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考研这项人力资本投资是有成本的,但由于硕士毕业生工资显著高于本科毕业生工资,并且在未来工作中晋升的机会更大,目前很多工作单位晋升经理的首要条件就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的高起薪和未来更好的晋升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已经工作的选择考研都是因为需要硕士研究生才能有更好的晋升。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考研的收益:

(一)硕士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根据调查数据,2017年硕士毕业生的起薪为6791元/月,重点院校毕业生为8550元/月,普通院校毕业生为6450元/月。本科毕业生的起薪为4854元/月。重点院校毕业生为5885元/月,普通院校毕业生为4255元/月。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硕士毕业生的起薪显著高于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起薪,前者有更好的晋升机会。

(二)考研是一次二次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

从往年的数据来看,双一流院校考研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双一流院校,首先,双一流院校就业率要明显高于非双一流院校;其实,双一流院校保研率要明显高于非双一流院校。对于非双一流院校的学生,考研是考入双一流院校一种最直接的途径,考入双一流院校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并且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增强信号。以上是关于二次选择院校的分析,接下来分析二次选择专业的问题,大部分考生高考选择专业时,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也不太清楚高校的专业信息,专业的选择都是听取家长或者老师的建议,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是通过调剂,导致本科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想要學的。考研给了这些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比如,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有很多本科非经济类专业,而在研究生期间选择了经济学类专业。

(三)考研可以获得更好的人脉关系和声望

在上研究生期间,可以认识很多的同学和老师,特别是自己的导师,这些都是未来的人脉资源。通过考研提高自己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高知识分子的尊重,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声望。

三、使用永久收入假说分析考研的收益和成本

根据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人们是追求终身效用最大化的,人们应该做出有利于终身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考虑退休年限一致,研究生毕业工作比本科毕业少工作两年到三年,相应的减少两年的收入流。并且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研成功,即考研成功有一定的概率。所以在做考研的决策时,应该考虑考研成功所获得的收益是期望收益。如果考研终身期望收益减成本大于不考研的收益,则考研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否则,则不选择考研。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考研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否是理性的决定,取决与考研终身期望收益减成本是否大于不考研的收益。当前我国本科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工作岗位缺口并不足以容纳所有的毕业生就业,对于失业的本科生来讲,考研的无形成本就会降低,相比较一致找工作而言,考研是理性的选择。对于学生能力很强的学生,在考研期间不需要忍受很大的折磨,考研的无形成本也会降低,相对而言,考研是更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考研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