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英两国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

2018-08-29尹嘉陈威霖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新闻报道

尹嘉 陈威霖

摘要: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收集了20篇《中国日报》和《经济学人》关于中国两会的报道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为基础,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认知。

关键词:三维分析模式;批评话语分析;新闻报道

一、理论基础

Halliday 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通过语言显示说话人的各种经历和社会现象;人际功能指通过言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语篇功能指通过衔接连贯,进而将文本从词汇选择、词类转化和衔接方面进行分析。Fairclough 的三维分析模式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Fairclough(1992)认为话语的三大要素是文本、交际和社会语境,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描写、阐释和解释,并指出描写是形容文本的形式特征;解释是指语篇与传播和交际之间的关系;阐释是指语篇与交际过程及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从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提出了三维分析框架(如图1)。

在语篇层面上,费尔克劳认为上下文,交互和文本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语篇,本文主要从及物性和词汇选择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话语实践层面上,从语篇的连贯性和互文性论述了话语的意义,本文从话语转述方面进行解释。本文主要通过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二、分析过程

(一)文本

1.及物性

因为及物性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分析及物性,可以看出话语者的真实意图。主要从以下六个过程对及物性进行分析,分别是: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新闻报道的及物性分布,得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的比重最小。中英两家新闻媒体的在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占比相似,分别是53.7%和55.6%;对于言语过程,《经济学人》的比例30.8%低于《中国日报》38.2%;关系过程相差较大,分别为9.1%和3.3%。从物质过程,可以看出在新闻报道中,是否隐藏事件的参与者,而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只关注事件本身,忽略引发事件的动作及过程。《经济学人》中的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均高于《人民日报》。

2.词汇选择

词汇是构建话语最基本的语法手段。在新闻报道中,词汇的选择是有特定含义的,不同的词汇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于报道的理解。同样的事件在词汇选择,描述模式方面可以有不同的报道以及基于不同思想和政治立场构建句子。《人民日报》在报道两会时,反映了人民关切,树立了一个积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

(二)话语实践

在新闻报道中,引语的使用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与客观性。政治新闻主要报道政治事件,传播政府的政策和规定,宣扬政治立场。Fairclough指出,话语描述是新闻文本中的普遍现象,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话语描述。在话语实践部分,通过研究报道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看出两家新闻媒体的消息来源,同时消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会对新闻报道产生影响。

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人民日报》的消息来源确定,均来自于中国政府高层,缺乏底层民众对政府政策的直观感受。而《经济学人》的消息来源多来自于普通民众,其目的在于批评中国政府压迫民众言论自由,限制人权。通过对比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不确定消息高达41%,而《人民日报》仅为10%。

(三)社会实践

语言使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语篇与社会结构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语篇是社会结构的构成部分,会受到社会结构、社会阶级的限制;另一方面,语篇又反作用于社会结构,在社会意义上具有建构作用(李素玲,2004)。

中英两国存在文化差异。文化是可以传承的,不同的文化形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英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国家作为西欧的一个岛国,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世界上许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在英国,同时英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和文学巨匠,这些与英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然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与英国截然不同的文明。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学以“仁”为核心,强调中庸之道。因此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提倡集体主义,这符合了中國的政治体制。政府的职责在于为人民服务,《中国日报》刻画了一个使国家发展得更好,造福人民的政府形象。

三、结论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主要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和《经济学人》共计20篇的新闻报道,明确新闻报道者是如何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对客观事实的认知。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92.

[2]Fairclough,Norma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3]Fairclough,Norma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4]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5]Van Dijk,Teun A.News as Discourse[M].His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8.

[6]李素玲.批评性语篇分析:发展概况及其应用前景[J].山东外语教学,2004(5):23-26.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解读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