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8-08-29殷樟凤朱姬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有效途径医学生

殷樟凤 朱姬莹

[摘要] 国家重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给高校课程思政,即在传统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医学院校,要想培养时代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对课程思政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意义进行思考与探索。本文以《医学影像诊断学》为例,探索医学生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并思考其意义。

[关键词] 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医学生;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3-0129-05

Think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ncorp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YIN Zhangfeng ZHU Jiying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untr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rings the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corporating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 of specialized courses, new opportunities. As a medical college,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ncorp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so as to culture the medical workers required by the age. This article took the course “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approach of incorp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ink about its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rofessionalism; Courses incorporat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 Effective approach

2014年,衛计委、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两个时代背景给各个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即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医学院校,要想培养时代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对课程思政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意义进行思考与探索。

1 概念和内涵

1.1 课程思政

1.1.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 思政课程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高校中已经存在且正在正常运行中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课程思政要求老师们在制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时,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领医学生拥有好的职业素养品质,是目前高校中尚缺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高校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的实施现状是相对独立,各有优劣的。思政课程,高校对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在指导思想上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上分配的学时也相对较多,思想政治元素教育相对集中,但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这种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有的学生会在意识上抵触的现象,有点儿事倍功半。而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正好可以有效的弥补思政课程上遇到的这些问题。课程思政形式新颖,隐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学生在思想上更容易,也更加愿意接受。学生对课程有兴趣了,那教育效果自然就好了。但是,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更加高,要求专业课教师也要去挖掘、学习并讲授好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这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挑战之处。

1.1.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这两者一个是灵魂,一个是载体,且都是立德树人的表现方式。思政课程是一种课程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教学体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课程思政集中表现在思政教育在课程载体中对学生和老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但无论是基础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操作课程,都有培养目标、文化习俗和价值标准,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细化的知识载体,都需要在逐步的知识积累中渗透思想政治元素。

高校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的实施现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是前提和基础,是要学生对思想政治元素有个基本了解的有效手段;课程思政是在思政课程基础上的升华,是一种层次上的提升。学生扎实的思政课程功底有利于他更充分地去理解他们在课程思政中遇到的思想政治元素概念,反之,学生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如果真正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元素相结合,能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好思想政治理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2 职业素养

正确的意识对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让每位医务工作者明确自己在岗位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是符合医德的,做什么是不符合医德的。在这种螺旋上升的运动中,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又会作用于他们的意识,会不自觉地产生敬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个概念包含多方面。职业素养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又包括许多内涵。见图1。

2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问题

2.1 意識上,重视不够

社会的现状是很多医学院校一直没有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也只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加之部分医院坚持经济利益至上原则,结果就是许多医务工作者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但是会疏忽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以致医务人员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岗位上的义务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上进行重视,将正确的意识根植于医务工作者的大脑,不断酝酿,将正确的意识物化于他们的日常工作中,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医务人员。

医学院校传统的对医学生的政治教育仍停留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并没有大范围地实施课程思政。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授课教师很少会结合医学生的专业背景,讲授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是什么,而医学生自己也很少会去思考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要求来应对将来的职场需求,同时,医院在组织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时,也并没有相应的职业素养考核指标,因此,医学生从校园走进医院,这过程中是缺乏职业素养教育的。但是事实上,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是有严苛要求的。这种意识上的不重视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在高校里进行课程思政,从意识上重视,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显得异常迫切。

2.2 教育上,全面不够

杭州医学院会在每年的暑假和11月中旬有组织地下点对全部在校实习生进行实习检查,主管部门的带教老师们经常反映我们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基本能满足岗位要求,但是他们在与患者产生同理心、爱岗敬业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在历年的实习检查总结报告中,有几条带教老师提的问题比较常见:(1)实习生学习主动性不够,主动提问少,带教老师医疗工作繁忙,学生不主动问,老师就认为学生都懂了;(2)实习生工作主动性不够,只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会主动找任务;(3)实习生缺乏沟通能力,对带教老师有时感觉比较冷淡,在礼仪方面存在欠缺,如看到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4)组织纪律性不强,比如,学生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实习期中考试前,没有提前请假,参加学校招聘会也是提前一天请假,给医院造成一些被动。这些问题不是实习生理论知识不够的问题,而是涉及个人组织纪律性、学习工作主动性、礼仪谦卑等方面的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

学校针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也显示,毕业后一年内,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离职,离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常见的是对这项工作已经失去了兴趣。导致这一结果的,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冲动,可以说是90后的个性和特色,但是如果深究,高离职率还是学生自己缺乏恰当的自我认知导致的。所以,学校针对医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是很必要的。在专业课程中,教育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发展。

2.3 门槛上,高度不够

目前,一方面,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在职业素养这方面的需要越来越强,而另一方面,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又在这方面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缺乏敬业精神,不从患者角度出发,从最大程度上方便患者看病;缺乏责任感,对患者态度恶劣;缺乏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联合药厂,做出一些欺诈患者的行为等。这些不正之风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医务工作者的认知。但是,反过来说,这些不正确的认知也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者自己的一些不合适的做法所造成的。学校和单位对医务人员的素养教育仍然是以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说教为主,没有发自内心地将这一条件内化成用人单位考核医务工作者的条件之一。

因此,医院在进行招聘计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大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水平,设置职业素养门槛,争取从源头上减少不正之风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由于职业素养考核内容很难量化,因此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也会比较繁琐,但是,这不是降低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门槛的理由,相反,这是医院人事部门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3 医学生利用课程思政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医学影像诊断学》为例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当将医学影像技术和PACS系统应用于教学,从而实现专业课和思想政治元素相统一。这种教学方式既是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必然需求,两者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本文以《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为案例,进行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的探索。

3.1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的简介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应用实践课,是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它在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医学影像医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临床工作的好坏。

3.2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构建方案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的现状是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相脱节,理论和实际脱节,目前我国医学院医学影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沿袭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育模式。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系统性较强,但存在突出缺陷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滞后于临床。在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集中在大课进行,而实验课则集中安排在分组阅片中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学环节缺乏连贯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难以快速融会贯通,出现教学效果差,学生职业素养难以培养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采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元化教学的建设和实践贯彻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各方面做改革性教学的尝试,力求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将其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绪论、理论基础和绪论,针对相应的模块,我们制定对应的德育目标,明确课程建设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体建设方案。

图2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逻辑清晰,但是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目前小班化教学,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将立项课题的资金作为课程开发提供经费上的有力保证。

4 医学生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价值

对医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意在提高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具体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有助于国家相关部门政策的落实,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对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尤其是高校课程思政表示高度的重视。如果想将这种重视转化成实际的动力,具体的优势,必须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4.2 有助于提高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提升学校就业率

对于一名医学生来说,毕了业,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很重要,而这背后,职业素养要素非常重要。职业素养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校的就业率。从长远看,这种素质的缺失还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

就业只是职业规划的起点,就业后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还是非常重要,比如能独立完成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能自行处理与一些难相处的同事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能力也是医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之一。

4.3 有助于形成和谐关系,从而改善医疗行业作风

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关系,包括医生和患者、医师和技师、医师和护士、护士和技师、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有关系的主体都是人,可塑性很强,但不稳定因素也很多。而医学生作为这么多关系中的未来当事人,提早对其进行和谐医患关系教育很重要,也很有效,具体到医学院校,那就是应该着力加强对医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对其职业素养的培养。

4.4 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老师通过课题研究,不仅能从深度上,还能从厚度上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得以提高和加强,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这无论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而言,都是好事。

4.5 有助于政府解决医疗民生问题,给国民生活提供一份保障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着很多权利,健康的权利就是人类基本权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飞跃的提高,东西部、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也非常悬殊,但是即使是这样,国民在享受健康的权利上也应该是平等的。西方国家总体富裕程度比中国高,贫富差距也比中国大,但是他们的穷人并没有遇到一人生病,全家穷苦的境遇,他们有良好的保险体系,这是一种保障。也就是说,在西方,无论贫富,他们享受政府医疗资源的权利是不悬殊的。但是在中国却不是,“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中国的严峻医疗国情。

造成“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因素除了国情,很大程度上是医疗服务提供者造成的。重复检查、不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等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使得患者看不起病。从源头上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从而缓解政府亟待解决的医疗民生问题,给国民生活提供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学峰,汪春红,李玲,等.高职高专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路径问题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73):66-68.

[2] 陈玮.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13-16.

[3]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7):31-34.

[4] 江先锋.“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人文阅读的缺失现状与复位路径—基于上海7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0):9-14.

[5] 徐冬梅.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75):73-75.

[6] 龙丽.医教协同医院研究生医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64-67.

[7] 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5-20.

[8] 燕连福,温海霞.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7,(4):13-19.

[9] 苏李.音乐通识课程的育人价值意蕴及其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2017,(9):107-111.

[10] 申文杰.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路径[J].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4):35-40.

[11] 曹阳.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66-67.

[12] 吴涛.发挥专业特色,实施“课程思政”[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7,13(28):143-144.

[13] 宁喜斌,晨凡.高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7):153-154.

[14] 张丽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239.

[15] 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10):138-143.

[16] 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10):27-30.

[17] 顾莹.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7,(23):34-35.

[18]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67):16-18.

[19] 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

[20] 康俊民,胡锦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之构建——以《Excel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2):68-69.

(收稿日期:2018-01-03)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有效途径医学生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