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基本诉求与主要形态

2018-08-29黄子瑄鲁昱晖

新闻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合拍片中国电影

黄子瑄 鲁昱晖

【内容提要】合拍片现已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与供给的一种重要样态。中国合拍片的基本诉求可以从文化和商业两个层面考察,主要形态可以从本土认同、商业崇拜和艺术对话三个层面分析。审视中国合拍片的基本诉求与主要形态,对厘清合拍片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电影 合拍片 基本诉求 主要形态

作为概念的中国电影合拍片(下文简称“合拍片”)是指中外双方投资、体现中国元素、主创人员由中外构成(中国演员至少占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的一种电影作品形式。近年来,合拍片相继在产品数量、影片质量、票房收入、社会影响等层面斩获良好成绩,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中国文化借以电影形式进行海外传播提供了实践方式,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与供给的一种重要样态。这是学界和业界持续关注合拍片的重要原因。立足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语境,客观审视合拍片的基本诉求与主要形态,十分必要。

一、合拍片的基本诉求

产业化语境下,电影制片的第一诉求就是商业诉求,即获得高收益、赚取票房,其次才是非商业的其他诉求。在中国电影產业的现实语境下,合拍片的第一诉求却是文化诉求,即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其次是商业诉求,即拓宽海外市场、赚取票房利润;且文化诉求的第一性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一)文化诉求: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流行文化的具体形式,自其诞生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爱,电影传播也因此成为一个具备全球化的公共议题。“纵观全球,正是由于电影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以电影作为中介成功传递国家文化、助力国家经济、塑造国家形象的案例不胜枚举。”①好莱坞驰骋全球电影市场,不仅斩获着口碑、品牌和票房的共赢,更是面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传递美国观念、建构美国文化,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必然也肩负着电影建构国家“软实力”的共通功能。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诉求,是中国电影全面有效完成上述功能的必经之路,关系着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顺利过渡,也关系着电影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的位置归属。合拍片的天然属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这一时代使命,也顺理成章地决定了第一诉求的基本内涵。

(二)商业需求:拓宽海外市场、赚取票房利润

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努力坚守、积极践行的命题。历经百年积淀的中国电影已全面迎来创作与市场双重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迎来了“走出去”的最好时机。重申和强调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策略与意义,是中国电影在成功跨过产业化改革的“十年拐点”后,再接再厉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电影在国民经济顺利迈进新常态发展后,开启文化产业发展新辉煌与新征程的历史选择。中国电影能否真正“走出去”,需直面两个关键问题,即海外市场与票房利润。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及票房收入差强人意,导致这一现实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文化折扣,致使海外受众普遍难以接受其传达的异域文化。

合拍片不同于其他的中国电影,其具有一定的外国基因,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更具海外认同感与普世共通性,能够被海外受众更好地选择、接受和熟悉。所以合拍片理应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先行力量,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主引擎去完成商业诉求。需要明确的是,合拍片的票房构成包括海外和本土两种来源,海外市场一旦得以拓宽,票房利润自然会随之成长;同时,当前一大批合拍片都具有“出口转内销”的性质,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的票房成绩可圈可点。

二、合拍片的主要形态

著名电影学者陈犀禾教授认为,合拍片有三种主要模式,即香港、美国及法国模式。立足于合拍片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情况,拓宽这三种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可以将当前合拍片的主要形态概括为本土认同、商业崇拜及艺术对话。这三种主要形态有着各自对应合作的地区或国家,可以较为全面清晰地归纳出当前合拍片的产品定位。

(一)本土认同形态:抢占中国内地电影市场

本土认同形态是指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中国与韩国、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之间联合制片的一种电影生产方式。这一形态在合拍片的总量中占比最大、历史最悠久、发展最成熟。

一方面,得益于文化习惯、地缘位置等客观因素的一致性与亲近性,本土认同形态的合拍片与国产电影之间的差异性较小,因此在中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中接受度极高;同时2012年之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爆发出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本土认同形态的创作理念在近五年逐渐发生了巨大转变,全面形成了以内地市场为发展导向的新思路,合拍目的也变得更为直接,即全面开掘和抢占中国本土电影消费市场,进而斩获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本土认同形态在潜移默化中为国产商业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类型经验,也为培养观众的消费习惯提供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可以说,《寒战》《湄公河行动》《我的早更女友》《悟空传》《罗曼蒂克消亡史》《大唐玄奘》《我是证人》《重返17岁》等一批市场与口碑双赢的合拍片是本土认同形态的最好注释。

(二)商业崇拜形态:畸形发展的中美合作

商业崇拜形态的基本含义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指中美、中英、中加等双方联合制片的一种电影生产方式。这一形态的基本理念是参照传统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制作流程,借助机械化、标签化的方式在电影叙事将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作为一种包装素材用以呈现,从而在概念上达到合拍片身份的设定标准,其实质更倾向于“协拍”或“贴拍”,甚至催化出了所谓的“特供版”合拍片。

显然,商业崇拜形态的本质仍是打造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环形使者》《变形金刚:绝迹重生》《功夫熊猫》《钢铁侠3》《魔兽》等合拍片是这一形态的典型代表。可以说,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商业崇拜形态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美双方在电影产业资源机械叠加的大背景下,合作目的各不相同。美国的动机主要源自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潜力,想要巩固自身在世界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中的地位。中国的动机主要源自于对好莱坞电影帝国的想象与崇拜,想要通过合拍的形式学习好莱坞电影发展的产业经验。

由于中国在合拍过程中,存在主体性缺失、独立性不足、定位不清、目标浑浊等病症,所以导致商业崇拜形态下大多数的合拍片成为仅有“合拍”身份,却无“合拍”意义的一种好莱坞电影的“变装”;或是具备中国文化,却难以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国产电影的“变质”。2016年,《长城》的中美合拍与全球公映开辟了一条商业崇拜形态发展的新路径,这是中国电影产业与美国电影产业深度耦合的一次有效探索,也为合拍片的商业崇拜形态树立了新标杆,指引着新方向。

(三)艺术对话形态:促进电影文化多样性

艺术对话形態是本土认同、商业崇拜等形态之外的另一种合拍片方式,主要针对艺术电影的国际联合制片而言。这一形态下,合拍的重点是强调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主要通过中国导演获得海外资助进行创作、外国导演参与中国项目等形式完成合拍落地,其中法国是这一形态的重点合作对象。

艺术对话形态不同于本土认同形态和商业崇拜形态的全面商业化战略,其创作思路立足于文化共生、艺术共享、意义包容的平等对话地位,旨在通过拍摄题材小众、类型多元、风格多样、成本低廉的一批艺术电影,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创作实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先锋性;致力于消解中国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之间的隔阂,为建构媒介生态视野下中国电影生态的平衡性与多维性提供一种有力的支持。这一形态的重要特质是借以合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也就是说,大量艺术对话形态下的合拍片通常会精耕中国的本土文化,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在电影叙事中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味道。《我11》《狼图腾》《夜莺》《雾光巴黎》《永恒的瞬间》等一批合拍片皆呈现出了艺术对话形态的鲜明特质。

受制于商业语境的现实掣肘,艺术对话形态的地位较为边缘,社会影响力和大众传播力也较为有限。但合拍身份的合法性以及艺术电影的文化性为艺术对话形态开辟了参与电影节展映、长期推广发行等新途径。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日臻成熟必将带动电影媒介生态的日益完善,艺术对话形态会在繁荣多元的生态系统中获得长足发展,从而助力和反哺这一必然趋势。

三、结语

厘清基本诉求与主要形态之后,明确合拍片发展的重点方向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下个阶段,中国唯有在重视内容与创意的前提下,合理积极地发挥出制片方的主动性、特色性和独立性,寻找与其他国家深入合作、有效合作的契机与渠道,才能催发出合拍片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传播力。“然而,对于正在加入全球文化大舞台的中国电影来说,在合拍创作过程中,如何做到不是左右迎合而是传达东西方共享价值观,如何善于用有表现力的故事而不是堆砌视听奇观,如何将制作规模与创作精致度融合,如何用艺术创新来改变文化惯性,应该说对于刚刚踏上中外合拍道路的中国电影来说,都还是漫漫征途。”②但正因如此,合拍片的未来才更加令人期待。

注释:

①王秋硕.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文化路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5):96-99.

②尹鸿、梁君健.从市场的黄金时代走向创作的黄金时代[J].当代电影,2017(3):4-12.

作者简介:黄子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硕士研究生;鲁昱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猜你喜欢

合拍片中国电影
浅谈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的本土化移植之路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漫谈宁浩电影中幽默元素的运用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