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宁浩电影中幽默元素的运用

2016-12-20骆紫燕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导演宁浩

[摘要]宁浩是为数不多坚持黑色幽默艺术创作的中国电影导演,低成本商业电影的拍摄经验使他更注重戏剧冲突与喜剧效果,低成本电影的“以小搏大”往往是对观众审美趣味的成功迎合。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到《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再到《心花路放》,宁浩始终坚持着幽默风趣的“亲民电影路线”。本文从讽刺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模仿的差异化幽默、台词的陌生化幽默三个方面,重点研究宁浩电影中幽默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宁浩;中国电影;导演;幽默

电影《疯狂的石头》是导演宁浩的成名作品,以350万元的低成本成功博得了2350万元的高回报,成为2006年的票房黑马,同时也是低成本电影的一个奇迹。分析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之道,黑色幽默无疑是该片成功的“制胜法宝”,一场关于小人物的黑色狂欢正中观众的笑点,满足了观众对于一部喜剧电影的所有想象和心理诉求。电影《疯狂的石头》既是导演宁浩的创作巅峰,也是其黑色喜剧创作的开始,由此宁浩开始了众多中国电影导演不曾坚持的黑色幽默艺术创作,始终坚持走中小成本电影的制片路线,将老少咸宜的黑色喜剧进行到底。宁浩此后执导的电影《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和《无人区》都是彻头彻尾的黑色喜剧,小人物的粉墨登场和狂欢化喜剧情节让观众欲罢不能。宁浩的黑色喜剧远离于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与癫狂,反而呈现出一种独树一帜的贴近社会现实的小人物狂欢。这种小人物的狂欢和癫狂体现出观众可以感知的生活经验,总能让人在哭笑不得之间又能会心一笑。因此,宁浩电影的喜剧艺术特征以及幽默元素的运用方法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从讽刺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模仿的差异化幽默和台词的陌生化幽默三方面,分析宁浩电影中的幽默艺术。

一、讽刺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

小成本电影的受众群体是需要十分明确的,不同于娱乐大片广泛的受众覆盖面,小成本电影的预算有限,导致无法实现全明星阵容,电影的视听效果也无法做到商业大片的高水准效果。制作成本的捉襟见肘导致小成本电影唯有剑走偏锋,满足一部分特定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才能回收成本并进一步谈及票房利润和成功。

导演宁浩借助“亚洲新星导”计划创作的电影《疯狂的石头》(2006)是一部制作成本仅有35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却在200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赢得了2350万人民币的高票房,这对于小成本电影创作持续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也正是借助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才真正开启了新世纪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创作热潮。然而,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大片时代整整四年时间,观众的大片审美取向已经在张艺谋《英雄》的热映下培育完成,商业大片充斥着电影院线,第五代导演纷纷放弃了坚持已久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情怀,进入了非大片不拍的商业电影创作阶段。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无疑打破了这种大片当道的形势,一时间,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一批诚意满满的中小成本电影,欲与大片相抗衡。但是,中小成本电影与商业大片始终无法实现彻底的抗衡,直到2011年导演滕华涛执导的小成本爱情片《失恋33天》彻底打破了大片当道的神话。

无论是《疯狂的石头》黑色幽默的开创性,还是《疯狂的赛车》黑色幽默的继承性,导演宁浩以低成本电影为媒介传达了自己对于幽默的一种认知和理解。宁浩的黑色幽默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虽然宁浩的诸多电影人物不免偶尔有着类似的无厘头搞笑,但相对于周星驰喜剧片空穴来风式的荒诞喜剧,宁浩的黑色喜剧贴近现实,虽然并非真人真事,但是凭借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和细节,观众愿意去相信宁浩拍摄的故事内容很可能会发生。观众对宁浩黑色喜剧中情节和细节的心理认同,直接导致这种黑色幽默存在被理解的可能。

然而,宁浩的黑色幽默又和西方国家的黑色幽默不同。西方国家的黑色幽默主要与政治问题挂钩,多用于政治问题和社会体制的讽刺和抨击。宁浩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则是一种针对人性的揭露和讽刺,更多地关注人性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多方面作用力之后如何变化。但是,当这种对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内部关系作为全片探索的重点时,宁浩的电影主题又上升为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冷静旁观,对众多癫狂的人物的细致表现和彻底讽刺,正是基于一种对社会问题的觉醒意识,当片中的人物表现出一种极强的相似性时,这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宁浩对于社会问题进行的幽默化消解以及对于人性的幽默讽刺,都汇成了他电影中极致疯狂的黑色幽默。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三伙人为了争夺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在你来我往的钩心斗角中,呈现了对于人性欲望的黑色幽默书写。在这个彼此争夺玉石的过程中,当时热点的社会问题也作为故事背景呈现在电影当中,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诈骗团伙、工厂亏损倒闭、工人下岗等,都让观众在感同身受、哭笑不得之间,对故事情节产生极大的认同感。而在《疯狂的赛车》中,宁浩再次将小人物的癫狂进行到底,多线并进的叙事结构融入了多个彼此关联的故事段落。仅以0.01秒之差获得银牌的赛车手耿浩祸不单行,在比赛中场休息时拍摄了一个饮料广告,不料饮料中含有兴奋剂,比赛终了耿浩被查尿检呈阳性,终身禁赛,而耿浩的师父也被李法拉气死,无奈墓地价格高昂,耿浩不得不去找李法拉要钱;导致耿浩终身无缘赛车的经理李法拉与妻子感情不和,冒出了杀妻继承家产的想法,而他雇用的两个呆头呆脑的杀手却反被妻子雇用,李法拉最终成了被追杀的目标;然而,耿浩找李法拉要钱,李法拉企图杀妻,李法拉妻子反雇用杀手追杀李法拉,本就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又与一场毒品交易交织在一起。在看似错综复杂、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巧合的故事中,蕴含的是对于社会普遍存在的虚假广告、社会中看似正规却充满着不公正的各种比赛,以及受利益驱使而扭曲的人性,导演宁浩将这些社会问题融入疯狂的黑色幽默之中,让人哭笑不得之际,又发人深省。

二、模仿的差异化幽默

宁浩之所以拍摄他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就是受到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的影响,这种近似癫狂的娱乐化电影创作极具魅力,让观众直接感受到镜头的运动、人物的表演和画面的变化产生的叙事功能——这也正是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本质特征。同时,宁浩在拍摄《疯狂的石头》时,虽然一开始刻意规避盖·里奇式拍摄方法,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入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这种拍摄方式。宁浩在模仿盖·里奇的过程中,做到了将西方的电影拍摄经验进行本土化移植,《疯狂的石头》或是《疯狂的赛车》都呈现出完整的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图景。

在宁浩的电影中,制造喜剧效果的关键元素就是差异化的模仿,这种模仿制造的差异化让观众在似曾相识中产生陌生感,在间离的过程中生产幽默。同时,这种差异化的模仿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模仿的过程中,人物的性格逐渐得到彰显。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谢厂长在关帝庙中举办了一场不伦不类的翡翠展,策展地点选在关帝庙本身就是对当下层出不穷的艺术展、珠宝展等展览选址的模范和讽刺。时下的国际大牌奢侈品举办的展览往往选址奇特,如故宫、长城、圆明园等,这种企图以策展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反哺展览商品的行为,既是一种文化炒作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冲突中的奇观美学的表现。片中谢厂长在关帝庙中举办翡翠展这一模仿行为,本身就极具讽刺意味,这种模仿的差异化让这个展览行为极具黑色幽默。在展览上,谢厂长又请来了厂里唯一上过警校的保卫科长包世宏承担起展览的安保工作,包世宏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入住关帝庙旁的夜巴黎招待所二楼,对于翡翠展安保工作的运筹帷幄,都让包世宏的业余安保形象与观众认知中的职业安保形象相去甚远,进而在差异化对比中产生一种喜感。此外,翡翠展中一板一眼模仿央视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舞蹈也在差异化中产生了喜剧效应,失去了绚丽的灯光等舞台效果的“千手观音”最终只能成为一出闹剧。

《疯狂的石头》中的关帝庙成了闹剧的发生地,一块锁在简陋的玻璃柜中的“价值连城”的玉石成为众人争夺的目标,关帝庙安防措施的简陋与两伙小偷偷窃行为的煞费苦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安保队长包世宏仅凭一个电铃就将两伙小偷耍得团团转。其中,在展现国际大盗麦克盗取玉石的过程时,导演宁浩利用差异化的模仿制造强烈的戏剧效果,麦克几乎倾尽力量从关帝庙屋顶吊着绳子缓缓降下时,电影《碟中谍》的经典盗窃场景瞬间浮现在观众的脑海中,《碟中谍》中的高科技安防环境与《疯狂的石头》中简陋的关帝庙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国际大盗麦克的“空中悬浮”在差异化和对比冲突中制造了喜剧感,而麦克悬吊的绳子短了一截,使其无法拿到近在眼前的玉石,将这份喜剧冲突进一步升华。最终麦克无法拿到的玉石被躲在角落的小军拿走,这段情节彻底成为一段黑色喜剧。

宁浩将经典电影中的经典情节和场景,在差异化的模仿中制造了喜剧效果,形成丰富的幽默元素充满全片,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疯狂的赛车》对港剧中毒品交易情节的模仿,对香港电影中黑帮人物形象的模仿等,都是宁浩差异化模仿的实例。

三、台词的陌生化幽默

在宁浩的电影中,台词作为构成喜剧艺术特征的主要幽默元素存在其中。虽然黄渤等众多演员的夸张演出是制造喜剧效果的主要动力,但是台词是宁浩电影中幽默的点睛之笔,在演员的一番夸张表演过后,一句经典的台词能够将这份喜感进一步升华。

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再到《黄金大劫案》,宁浩将方言的语言魅力彻底展现在大银幕之上,方言不仅是央视春晚地方小品在几分钟之内制造笑料的工具,更成为电影在几十分钟内反复构建喜剧效果的主要工具。但是,相对于方言代表的地方文化、人物身份特征、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方言台词带来的陌生化,一句让观众能够听懂并理解的普通话台词更具直接的幽默表现力。因此,方言台词只能作为宁浩电影中制造喜剧效果的一部分动力,只能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普通话台词更加能够顺利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戏剧冲突。

《疯狂的石头》中的小偷头目道哥发现自己的女朋友和工艺厂长的儿子睡在一起以后,竟然拨通了律师电话,要追究谢小萌的刑事责任。道哥的一席话表明了他虽然是一个小偷,但是知道在受到侮辱和损失时,寻求法律援助,这种法律意识与他的小偷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制造了喜剧效果。同时,道哥的话中也挑明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三者插足问题,法律对于婚姻并没有一个健全的保护措施。又如,道哥在片中多处与身份不符,甚至极为矛盾的台词都极具喜感。“你们这些个女人哪,就是不明白,这个阶段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我怎么能走得开呢?”“你侮辱我的人格,你还侮辱我的智商!”

在《疯狂的石头》结尾处,饥饿难耐的黑皮抢了一个刚出炉的面包,面包师傅骑着摩托车拿着菜刀就追,高架桥上二人你追我赶,面包师举着菜刀大喊:“都60迈了,还跑啊?”短短的一句话就将黑皮为了一块面包而做出的疯狂行为表达得淋漓尽致,而速度的超现实性也彻底表达了台词和情节中的幽默意味。在看似精准的解读中,冲突、矛盾和对比构成了宁浩电影台词的幽默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琳.大众的“自我”选择——影视小人物盛行现象的文化解析[J].当代电影,2009(07).

[2] 张晓梅,贺伟,干芳洁,陈思如.荒诞的巧合,带笑的悲凉——宁浩“疯狂”电影的生存性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

[3] 韩王韦.中国式狂欢与小人物的现代生存空间——论宁浩的疯狂电影系列[J].艺苑,2009(05).

[4] 李静.从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探析多线索叙事的结构特点[J].电影文学,2011(16).

[5] 李倩.电影中的草根文化分析——以宁浩执导的影片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11(10).

[作者简介] 骆紫燕(1982—),女,河北衡水人,硕士,西安航空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教学法。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导演宁浩
谁最怕过新年?
宁浩,累了!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翻转课堂”中教师“翻转”之反思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浅谈舞台行动在话剧排演中的重要性
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