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2018-08-28刘立敏曾小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刘立敏 曾小敏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SaO2、pH等动脉血气值及患者HR、RR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PaCO2、SaO2、pH等动脉血气分析值及HR、RR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生命体征指标,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46-02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旦并发呼吸衰竭会引起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患者表现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2]。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临床优势,笔者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2)符合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3)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的患者[3]。排除标准:(1)患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甲亢、急慢性胰腺炎、肝肾脏器疾病的患者;(3)同时合并痛风、外科手术或严重创伤的患者;(4)同时服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5)同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6)合并全身性急性感染疾病的患者;(7)存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禁忌证的患者;(8)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4]。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2~78岁,平均(68.4±4.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20年,平均(8.3±2.3)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4~79岁,平均(66.5±3.7)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18年,平均(8.5±2.7)年。兩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参数设置如下:氧流量保持在4~7 L/min;呼气压保持在4~12 mm Hg;吸气压保持在8~20 mm H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以上参数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氧浓度<35%,8 h/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HR、RR)及动脉血气分析值(PaO2、PaCO2、SaO2、pH),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SaO2、pH等动脉血气分析值,以及HR、RR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pH等动脉血气分析值及HR、RR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意识模糊1例、心动过缓1例、呼吸急促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患者意识模糊3例、心动过缓4例、呼吸急促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0/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患者往往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气流阻塞,从而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甚至引起死亡[5]。临床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交叉感染,营养不良等症状,从而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6]。其中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以Ⅱ型呼吸衰竭为多见,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7]。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以兴奋呼吸、抗感染等治疗为主,但常规的对症治疗并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因此,临床急需一种更加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式[8]。

临床研究证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及心率,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这主要是由于,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经吸气运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肺泡通气量,利于降低患者的气道阻力,并促进氧向血液循环扩散,从而有效降低无效死腔气量[10]。而通过呼气运动则能够有效防止肺泡萎陷,有效改善其弥散速度,促进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排出,并改善血氧分压[11]。不仅如此,患者能够经无创呼吸机进行自主呼吸,避免了建立人工气道,良好地维持了患者的进食、语言功能。同时无创呼吸机具有操作簡单,方便快捷的特点,患者的接受度较高[12]。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生命体征指标,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郑大伟,王承志,刘仁水,等.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为切换点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5):224-227.

[2]梁文启,郑国栋,晏竹林,等.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1-102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4]魏学霞,张大健,李化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4):294-296.

[5] Manawadu D,Quateen A,Findlay J M.Hemicraniectomy for massiv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a review[J].Can J Neurol Sci,2013,35(5):544-550.

[6]张丽丽,薛培丽,曾凤英,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82-983.

[7]周泽云,吴红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5):2336-2337.

[8] Manczur T,Greenough A,Rafferty G F.Comparison of the pressure time product during synchronous intermiR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Arch Dis Child,2010,83(8):265-267.

[9]沈贵洪,张治,许灿龙,等.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27-1828.

[10] Chen W H,Lin H S,Kao Y F,et al.Delayed 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fter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crit Care,2014,7(2):148-151.

[11]何山,蔡萍.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9(21):1979-1981.

[12]李辉,杨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3):164-167.

(收稿日期:2017-08-21)

猜你喜欢

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阻肺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