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课堂中的沟通技巧

2018-08-28辛艳朋马亚杰王树志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

辛艳朋 马亚杰 王树志

摘 要:研究生课堂中,教与学环节必须有效沟通、高效反馈,使教者有所提升,学者有所思考。在理论基础学习时,简单的“讲述—听课”模式不能满足高效沟通的需要,保持课程信息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活力能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某些能动性学习环节上,教师应模糊“教”与“学”的界限,有意识地设置特定情境,建立共谋观念,用科研团队意识、教研一体意识正确引导,确保教学活动既不是单纯的复习巩固,也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实现师生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有效沟通;教研一体;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科研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课程教学作为一个研究生刚入学就必须实施的基础环节,也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基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沟通质量,实现有效沟通,使各种信息能够高效传递。

一、研究生课堂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沟通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关于知識储备的落差和师生思维模式不够协调等问题。研究生经过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对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看问题的深度有所不足,对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也不够了解。而教师经过多年科研活动,一般都精于某一领域,对理论、实践、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都比较了解,但在其他领域研究深度可能会有所不足。很多教师都习惯了固定的信息发出方式,学生也习惯了固定的信息接收方式,缺乏有效沟通的多个环节,而且可能会存在信息的丢失及错误编码。特别是反馈环节会丢失。反馈不及时或者无效果会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有的问题也不能良好解决,会造成研究生虽然了解了很多知识,学会了一些方法,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思想却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不能良好成长。

二、研究生课堂沟通技巧研究

沟通的目的是信息被正确理解、把握和其后的进化和提高,包括输出方对信息的编码和发出与接收方对信息的翻译接收和反馈,并且包括对反馈信号的接收和分析,这其中存在更多细致的环节。当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正确传达和编码,并且具有良好的反馈和接收效果,才能达到有效沟通,当这些环节的信息不但能够正确传达,还能够激起双方的兴趣和进一步开阔思路,获得更高层次的理解及支持,才能达到高效沟通。研究生课堂中教与学环节必须有效沟通、高效反馈,使教者有所提升,学者有所思考。

1.理论基础学习中的多样化和多向沟通

多样化沟通的实现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吝于付出精力。保持课程信息的多样和课堂的活力能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设置教学内容时,尽量避免“本科化”,避免雷同知识的累积和堆砌。在课堂交流时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沟通时避免单向输出、单向接受,多向沟通过程中,可分解出有效沟通的发出—编码—译码—接收—反应—反馈各个环节,而多样化沟通保证了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能动性学习环节的共谋意识

研究生培养中创新能力是核心,必须加强学术驱动作用。教师必须突破心理桎梏和客观限制,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大力提高自身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充分理解当前学科平面上新知识、新方向。这种层面上的学习要求将专业化讨论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达到“启发、引入、拓展”几方面的效果。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理念都可很好地实现这种教学效果。无论实际应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需要模糊“教”与“学”的界限,有意识地设置特定情境,建立共谋观念,教师不以精英心理为尊,学生不以学生身份为限,用科研团队意识、教研一体意识正确引导,与学习者同步行为。虽然教师需要带领共谋系统运行,但是需要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二者的学习过程是同步的。

沟通既要有技巧,也要具备真心,除了储备知识,也要活跃思想,在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教学共情,师生协同发展,双方都有所得,教研相长,可以使研究生课堂的影响力得到良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文修.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余世维.有效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