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

2018-08-27陈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细节问题实验

陈波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涉及许多的教学细节,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绝非虚言,要想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就必须要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从实验操作技能抽测情况入手,分析当前小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实验;问题;细节

一、实验教学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和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规律、本质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形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手段,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主要载体,是科学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通过实验操作技能抽测,不难发现,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在常规的实验教学活动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应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因此,对实验教学活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一:实验仪器的认识不够全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器材是展开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实验器材的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实验操作能否顺利完成。从实验操作技能抽测反应出现的情况分析,学生对实验材料的认识并不全面。如,在测量一杯水的体积时,如果教师为学生同时提供了量筒和烧杯,就会有一些同学选择烧杯来测量;再如,在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时,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蒸发皿和培养皿,也会出现一部分学生选择培养皿来进行实验。具体数据见下表: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错误,原因是常规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之前忽略了对实验器材的介绍,导致有些学生不能明确选用哪种器材进行实验,从而影响到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问题二:实验操作的方法不够规范

小学科学中的实验规范化操作指师生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观察现象时按一定的程序规范和动作规范完成操作活动,这些规范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并经实践总结而得出的。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由按部就班的统一的程序化的教学向自主、开放的形式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对规范化实验操作的重视不够。如,在抽测用量筒测量一杯水的体积时,有很多学生把水倒入量筒的操作不够规范,也有的在读数时将量筒举起来和自己的眼睛平视进行读数。具体数据如下:

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教师“教”的问题,也有学生“学”的问题。关注这些细节是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题三:实验记录的填写不够完整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一般都要用到实验记录,这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教学中,常发现科学记录流于一种形式。正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记录,导致在实验技能抽测中学生的记录也不够规范,有些学生只顾自己做实验,忘记了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也有些学生在填写记录单时只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却忽略了记录单填写的完整性。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相悖的。具体数据见下图:

问题四:实验习惯的养成不够良好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习惯。小学科学的实验习惯培养包括准备实验材料的习惯、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善于分工合作的习惯、及时观察记录的习惯、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很难得到发展,老师和学生都觉得不快乐,甚至在实验中有时还会出现危险。从实验操作技能的抽测结果来看,被抽测的共96个学生中,没有明确实验要求就开始进行实验的有26人,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的有39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了教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缺少对细节的关注,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科学教师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对于以上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深刻反思。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教学细节更趋于完美,我觉得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在如下方面苦下功夫:

(一)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

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不够,自然会影响到日常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广大科学教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更要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1.多读、多交流

读有关科学教学的书刊,如《科学课》杂志,它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科学课程专业刊物。“浙江小学科学教学网”,它是全国点击量较高又有知名度的网站。这些书刊与网站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教学片段、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是我们开展教研的指路明灯;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2.熟悉教材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材料和主要媒体。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小学科学教材包括课本、作业本、参考书、学具箱等一整套材料。熟悉教材,不仅要熟悉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研究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知道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只有熟悉教材,掌握课程标准,才能更好更科学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掌握技能。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最好的方法是从以下两点入手: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一个人,再有能力,也干不过一群人,说明团队很重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可以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拥有更多共享交流的空间。教研活动改变了教师独学无友的状况,满足了教师交流研究的渴望,达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交互引领、双赢共好的目的,从而快速地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2.熟悉活动材料并下水实验

作为科学教师,除了应具备其他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曾听浙江电视台《新闻深呼吸》评论员舒中胜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我怎么样,这个社会就怎么樣。实验操作也一样,教师操作不规范,学生操作自然也不规范。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操作要规范,少不了对实验材料的了解。小学科学实验材料包括仪器室里的专用仪器、教学工具箱、学生材料袋,以及教师自制教具和学生自带的活动材料等。要想让学生的分组实验获得成功,教师事先必须要知道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顺利完成实验。因此,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自己先下水实验,了解所提供的材料能获得怎样的实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会井然有序。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授方法不科学,就很难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头脑,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理的教授方法

据了解,大部分科学教师都会教一个班级以上的科学,尤其是专职的科学教师,教的班级就更多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班级的学生学情不同,教授方法的选择自然也不同。对于担任多个班级科学教学的专职教师来说,更不能拿着同一本教案逐个班级进行教授。

2.遵循科学探究的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实验的操作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这就是一种科学能力,这就是一种科学素养。科学实验课教学,只要我们遵循“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再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授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验习惯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除了选择合适的教授方法,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验习惯。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意义重大。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动手实验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的精神,让学生充分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积极的探究体验,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思维的一般性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实践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也许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困惑和迷茫,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就会在新课改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任存宝.合理选择材料,提高实验的有效性[J].科学课,2010(7).

[2]陈芬红.注重“下水”实验[J].科学课,2010(9).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细节问题实验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做个怪怪长实验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