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语文课堂

2018-08-27鲁燕

文理导航 2018年10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激发兴趣

鲁燕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授课模式,改变着学生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本文通过论述语文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的课堂效果,来表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关键词】激发兴趣;促进想象;强化理解;提高效率

二十一世纪的曙光悄悄地照亮了人类的额头,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赋予教育以全新的概念。将文字、音像、动画等转换为编码信息,利用宽带光缆进行大容量传输。实现远距离的及时传送,为现代教育手段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于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媒体,正逐步展现出它的优越性。它利用圖像、实物、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多媒体能够创设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信息量大,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创新,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3.人机互动的模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也为知识的归纳和检测提供了便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的一个拓展和创新,它实现了语文课堂可以即时营造不同的情境,可以快速转换时空,可以进行情感的渗透,可以更广泛深入的对文本加以解读。它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灵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开拓了更广的天地。

下面我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它的优越性,谈几点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想要学习,乐于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事实证明:能强烈调动感官的事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感情需要在某种情境中才能被激发出来。多媒体技术手段就是创设课堂情境的好手段。它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强烈地调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变化阶段,借助具体的物象来帮助自己思考和学习是抽象思维的最大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色彩丰富,具体可感的实物非常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态的画面、鲜艳的配图、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为课堂营造氛围。

比如我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将文中提到的各种星体加以归类并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做一个说明,往往教师就会用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逐段地找寻答案。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仅使得课堂异常沉闷,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宇宙的兴趣也不会被激发。我当时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制作了宇宙中一些重要星系运动情况的动画视频,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并将课文内容作为解说词,让学生一边欣赏动画,一边伴随优美的背景音乐聆听解说词。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兴趣被彻底激发,强烈的调动了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动画看完之后,我让他们根据动画内容来说一说宇宙中有哪些星体,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一篇非常抽象的、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在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又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文中有对泉声的描写和解读,过去在教学这一片段的时候往往是采用朗读课文,然后品味语言之美,最后借助想象来聆听泉声。学生不能调动更多的感官来感受泉声,对文中作者情感的表达也会理解的较为肤浅。现在借助多媒体教学,我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中鼎湖山的泉水淌过草丛,流过石缝、从空谷中坠落,在深潭里回响。随着各种画面的出现,我配以由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录制的音乐,最大程度展现了鼎湖山泉水的魅力。学生都很投入地聆听,虽然身在课堂中但心灵却在经历着鼎湖山泉水的洗礼。

二、多媒体可以促进想象,激发灵感

荣格说过:“人类所有的成就都源于创造性幻想。我们没有权力轻视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想象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实现情感的共鸣和升华。

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产生灵感,打开想象之窗,开发他们创新的潜能。如教《木兰诗》时,由于古诗的语言非常凝练,很多内容只能借助自己的想象加以体会。诗中写到木兰辞别父母,奔赴战场的情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我当时播放动画片《花木兰》骑马奔赴战场的片段,同时配以悲壮哀伤的背景音乐,很快实现时空之间的转换,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通过诗歌中所展现的特定环境,来揣摩、想象主人公木兰当时复杂的心理状态。在音乐的调动下,借助想象,学生对木兰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发掘。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化理解

语文课堂最理想的形式莫过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全部调动凝聚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全都投入到文本中。要想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教师懂得创设与文本要求符合的情境和氛围。只有创设了理想的情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状态,忘掉本我,自然地融入到文本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文本内容转变为真实可感,具体生动的画面。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关于月色的描写,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文字十分优美动人,学生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月夜之美,但是,如果在学生感知画面的基础上再加以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学生对朱自清笔下美好的月色会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四、多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板书直接呈现,节约了很多黑板书写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等更有价值的教学环节,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加入更多读写环节。如在教学《呼兰河传》(节选)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后花园中有哪些植物,它们的生长状态是怎样的,作者当时的内心状态又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文本加以分析的时候我就能通过投影将答案呈现出来。这样做,减少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加快了课堂的进程。学完《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后,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起来,我让学生描写班级中他熟悉的一位好朋友,描写他(她)的外貌,并表现他(她)的性格,文中不能出现朋友的名字。写完后,借助多媒体将学生的文字展示出来,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猜测描写的是哪个同学,猜对之后再对这段描写进行点评并且通过多媒体直接进行修改。整个的过程非常地直观,展现的学生作品非常丰富,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差别也是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切实有效的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整堂课内容量大,环节紧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适当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使教学过程不再单一、枯燥,将教学难点分解、简化,将抽象画面变得生动形象,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中,让他们通过轻松、主动、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真正达到优化语文课堂的目的。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激发兴趣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六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感悟语文教学魅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