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泥混凝土路面减少纵缝崩边的施工要点

2018-08-27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纵缝交底劳务

李 霖

(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近年来已完成或者正在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现纵缝或多或少存在崩边的现象。纵缝崩边已经影响到路面的美观、行驶舒适性和使用耐久性,减少混凝土路面的纵缝崩边率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巴马燕洞至田东公路土建工程№2合同段为依托,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出现崩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减少纵缝崩边的施工要点,减少了由于纵缝崩边处理断板的相关费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改建,路基宽度8.5 m,面层采用24 cm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该项目为改建工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采取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工艺,施工完的半幅路面待满足设计要求时,才能开放交通对另外半幅进行施工。所以该工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纵缝。

2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3 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

根据工程自身特点,并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查,分析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出现崩边的原因,并绘制成因果分析关系图(见图2)。

从因果分析图,总结出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崩边的因素:

3.1 无岗前培训交底

项目编制有专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到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到劳务人员层层进行交底培训(见表1)。

表1 岗前交底培训表

图2 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崩边因果关系图

小组成员检查施工技术交底情况,发现技术交底记录存档规范,全部工人(25人)签押齐全。

现场抽查12名工人,12人全部熟悉施工技术要点。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项目由上至下严格执行进行三级交底,不是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

3.2 现场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2017-05-08,由小组成员对现场施工准备进行检查,发现2个班组均未对纵缝位置浮浆进行切除,现场技术员未进行监督,导致施工后面板下存在软弱层,当受到重车荷载时,软弱层被压碎导致板块纵缝位置轻微下沉产生崩边。

通过查看,现场存在拆模磕碰板块边缘现象,为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制度执行不够彻底

现场调查:2017年5月8~10日,管理人员对近期施工的水泥路面施工进行紧密跟踪,统计并记录纵缝位置模板浮浆清理及拆模后崩边情况(在确保无暴力拆模导致崩边前提下进行对比),记录如表2所示:

表2 浮浆清理及拆模后崩边情况表

由表2数据可分析:施工时,水泥混合料经三轴机平整后需及时对侧模面上粘连的水泥浆进行清除,否则会导致拆模时纵缝崩边。

调查相关资料,查看奖罚制度的执行情况:经查,技术交底中明确要求施工时必须对模板进行收浆清理,K46+800~K47+880段仍然出现模板浮浆未清理现象,但并未对施工班组进行处罚。此外,项目能够每月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记录,但并无对各施工班组的月度考核记录,制度执行不够彻底,为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模板陈旧未更换

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及劳务招标文件要求,进场劳务队使用的侧模必须为全新或无明显变形的钢模。为确认模板是否合格,根据路面施工规范JTGF30-2003模板允许偏差:高度偏差±1 mm,局部变形±2 mm,顶面平整度±1 mm,侧面平整度±2 mm,纵向变形±2 mm。按该要求对模板进行了抽检,发现劳务队模板中部分明显变形,抽检数据汇总如表3所示:

表3 模板变形抽检情况表

由上表可知,劳务队部分模板已产生明显变形,容易导致施工纵缝线型不顺直,产生三角区域,最终造成纵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崩边,为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之一。

3.5 拌合站长期未标定

小组成员查阅了水泥拌合站标定证书,发现近期标定的时间为2017-03-05,未到第二次标定时间。为保证其准确性项目对拌合站重新进行了一次标定,发现均无问题。水泥拌合站1年标定一次,不是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

3.6 材料人员责任心不强

小组成员对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路面水泥、碎石、砂、减水剂等材料进场均能按照验收制度进行抽检,并有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报告中各项指数均满足要求。材料进场全部经过验收。材料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是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

3.7 未按要求设置拉杆

小组成员对水泥路面施工进行了紧密跟踪,发现2个路面施工班组均配备了拉杆插入机,且施工时工人均能按照工序要求进行拉杆安插,拉杆间距能满足设计要求,不是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

3.8 路面掉石未及时清理

经小组调查确认路面施工班组在养护完成后均对水泥路面进行彻底的清洗,项目部也安排专人定期对已施工的路面进行清扫,因此碎石嵌入纵缝现象较少,不是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

3.9 未采取刮浆工艺

小组成员现场调查中发现,振动梁拖振整平过程中,动轴前余浆过多,但工人未采取刮浆工艺对超厚浮浆进行刮除。随后,小组成员对浇筑后路面表层浮浆厚度进行了抽检,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表层浮浆厚度抽检表

将不合格的67个点的浮浆厚度进行了分类,见表5:

表5 浮浆厚度抽检分类表

由表5可知浮浆超厚率(>4.1 mm)高达90%,即由于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对浮浆进行刮除导致大部分路段表层浮浆厚度超厚,进一步影响混凝土表层强度,导致边部产生崩边,为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之一。

3.10 气温过高

小组成员对照近期的施工台账查阅天气气温情况,发现K37+200~K40+560段施工气温均在20 ℃~30 ℃,气温适中,未发现持续高温情况,但该段纵缝崩边较为明显,因此判定高温不是影响崩边的要因。

3.11 仪器未标定

小组成员通过调查发现项目部所使用水准仪、DPS测量仪在1月8日刚矫正标定合格,未到第二次标定时间。为保证其准确性小组成员让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所有仪器从新校核,发现均无问题。

从以上因果分析图和主要因素确认得知,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崩边的主要原因为:(1)现场质量意识薄弱;(2)制度执行不够彻底;(3)模板陈旧未更换;(4)未采取刮浆工艺。

4 整改施工要点

4.1 提高现场人员质量意识

针对现场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经常出现纵缝位置模板底部漏浆、后浇水泥板浇筑前未对浮浆进行切除的情况,再次组织现场技术负责人及劳务队所有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学习:

(1)会议中给所有参建人员详细介绍施工工序,旨在让全体人员熟悉施工要点,提升参建人员技术水平。

(2)会议还要求现场人员加强对劳务队监督管理,施工前做好模板底部封堵,减少纵缝处模板底面漏浆。

(3)会议提出严格执行质检工程师复查制度,要求后浇水泥板施工前必须对纵缝位置进行检查,对浮浆及松散碎石进行彻底清除,由质检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

(4)在后期的施工中,严格按照要求对路面施工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确保了纵缝模板进行封底完好、浮浆彻底切除后才进行水泥路面浇筑,达到了预期效果。

4.2 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

针对制度执行不够彻底,工人未对侧模表面浮浆进行清理,造成拆模时纵缝崩边等未按技术交底施工的现象,由项目部召集项目各部室、现场技术员、劳务队所有人员召开制度宣讲会议,主要措施有:

(1)宣读项目质量管理奖罚实施办法,明确个人责任,并把相关文件分发到各现场负责人、劳务队负责人签收、学习。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加强现场管控,对不按要求野蛮施工的现场负责人、劳务队班组进行处罚。屡教不改的,进行清退处理。

(2)详细解读了劳务分包管理细则,明确今后将严格按照分包管理要求,将劳务队伍的实际表现客观地反映至信用评价中,让劳务队伍意识到只有拿出优质工程,才能维持一个良好的信用等级,才能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脱颖而出。

经过几次现场督查,路面劳务班组的现场执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预期目标。

4.3 定期检查模板

针对劳务队部分模板不合格的问题,对路面劳务队下达整改指令:责令路面劳务班组限期内更换完所有不合格模板,对于拒不更换或更换数量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队伍给予停工处理。

4.4 采取刮浆工艺

针对现场施工未采取刮浆工艺,导致水泥面板浮浆过多、强度下降所造成的崩边问题,由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负责召开现场质量会议,结合现场情况说明目前施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要求,并明确执行班前技术交底制度,确保全体参建人员对施工技术要点都了然于胸。

5 效果检查

通过实施以上四个措施,后期水泥路面纵缝质量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抽样后期施工的450个水泥面板,纵缝质量存在崩边缺陷的有28块,缺陷率为6.2%,即纵缝质量缺陷率由之前的16%减少至6.2%,很好地实现纵缝崩边的质量控制(见图3)。

图3 活动完成情况柱状图

6 效益分析

6.1 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纵缝施工的要点控制,项目部很好地解决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质量低下的问题,发现问题迅速解决的态度和能力得到了监理、业主的充分肯定,当地老百姓也充分地感受到平顺美观的水泥路面带来的幸福感,社会效益显著。

6.2 经济效益

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大大提高了路面纵缝施工质量,减少了纵缝崩边处理费用,还通过对制度的执行,对现场的有效管控,大大提高了路面平整度。本次质量控制期间施工水泥路面3 250 m,约1 444个水泥板块,按照活动前的16.0%的崩边发生率,将有116块水泥板块出现崩边现象,其中有部分崩边后豁边严重,按5%计(116×0.05≈6块板,折合6×16.9=101.4 m2)进行破板处理,需要费用101.4×160元/m2=16 224元(含破板及重新浇筑),因此可节约后期处理费用16 224元。

7 结语

边通车边施工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缝崩边是常见的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对崩边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减少纵缝崩边的施工要点,使得混凝土路面拥有了更好的质量外观,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度,减少了由于纵缝崩边发生的断板处理费用,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纵缝交底劳务
基于问卷调查的施工技术交底现状分析与对策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旧桥加宽后的纵缝问题对改建方案的影响
浅析混凝土桥梁纵缝处理措施
浅析水利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①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探析安全技术交底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