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法的思考

2018-08-25陈璇

西部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涵义建议问题

陈璇

【摘 要】 双语双文化教学法是西方世界较为流行的聋人特殊教育手段之一,但在我国还处在发展的早期,对双语双文化教育方法的认识还存在着问题,在实践中也有较多的障碍,本文从双语双文化教育法的概念入手,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介绍,并简单总结了在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让这种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得到推广,革除目前聋人教育中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 双语双文化 涵义 问题 建议

1.引言

聋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一直争议不断,关于教育方法人们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最后发现都存在着这样活那样的问题,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早在上个世纪60年,美国语言学者威廉·斯多克便认为美式手语应当作为一种本土语言,引起了争议,到上世纪80年代,瑞典政府首次以政府身份承认瑞典手语是瑞典的本土语言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开了先例。

上世纪80年代,一种关于聋人教育的新思想和方法被提了出来,即双语双文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聋人文化定位于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区别于主流文化。这种新的视角为聋人教育提供了一些全新的方法。

2.双语双文化教育的概念

所谓的双语双文化,双语指的是手语、社会通用语言——在我国应当是汉语。双文化是指第一是聋人文化,包括以聋人手语讲述的故事、交流、社群关系以及其他相关的聋人文学。第二是所在地区国家的主流文化。

2.1 手语的概念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聋人手语与交流的手势辅助之间的关系。交流中的手势辅助是人们在交流时,以汉语的语法和句法,使用手势来进行表达。手势辅助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具有一些特点的手势,但是并不能形成一整套、用以表达完整意义的动作。而手语则是聋人发展出来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义、能够进行交流的特殊语言系统。手语具有语言的特征,例如,在手语中每个手势都是有一定的意义,手语具有系统的特征,并且具有独特的结构,能够进行传承与发展。

关于手语是否属于一种语言,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有些学者认为手语只是一种符号,并非语言,主要是因为手语并不具备语言所具有的语音性,但从语言的性质上来说,手语仍旧能够算作一种语言。

双语双文化教育是以手语作为一种语言这个条件为前提的。只有认同了这个前提,才能对聋人教育有新的认识。即在聋人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手语都是其第一语言,当地母语应当是第二语言。

2.2 聋人文化的概念

在本文中的聋人,指的是天生听力受损的人。聋人文化是指聋人所创作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的总和。

聋人以手语为第一语言,进行交流,与正常人不同。在社会主流文化中,人们认为文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人的差异造成的,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语言。聋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主要表现在聋人的语言特殊性。

对于聋人文化,人们虽然熟知,但熟视无睹,大部分人所认同的聋人文化是聾人具有特殊的交流途径以及行为方式。这种对文化的认识显然是存在着部分偏见,在双语双文化教学中,应当认同聋人文化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即聋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聋人文化并非是次等文化,而是作为社会多元化文化的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具有意义上的平等地位。

2.3 双语双文化教育的概念

双语双文化教育,即对聋人实施手语、社会主流语言,聋人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的双重教育。相比其他具有生理缺陷的人,聋人融入主流社会要更加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聋人具有与常人所不同的交流方式,造成聋人与正常人之间的沟通困难。另外一方面,主流社会对聋人存在着部分的偏见,看待聋人文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施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聋人融入主流社会,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如果仅仅施行单一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就会变得比较困难。文化的表征之一就是语言,仅施行手语教育,则聋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不顺畅,难以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员。若是将主流文化作为聋人文化的教育之一,则难免会让聋人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即便融入主流社会也会出现问题。

双语双文化教育需要充分认识到聋人教育的特殊性,即聋人与其他具有生理缺陷的人不同,聋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沟通上,对沟通不顺产生的种种恶果,需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3.聋人双语双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双语双文化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仍处在探索的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聋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1 社会未能对聋人文化产生认同

发展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主流社会承认聋人手语是一种语言,对广义上的聋人文化认可。但是截至到目前为止,社会还未对此形成共识。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手语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目前聋人学校教育主要采用的是文法手语,而文法手语存在着学生看不懂的问题,接受率只有约39. 87%。许多聋人也不怎么看新闻,因为新闻中主要采用的是文法手语,按照汉语的顺序和语义进行直接翻译,导致许多聋人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对于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目前尚未出现定论,但毫无疑问地是,这造成了许多聋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聋人文化无法走入大众视野,得到众人的认可。

3.2 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虽然聋人教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展开,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聋人教师较少、教育力量不足够等诸多问题。

国家对于聋人教师资质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已经实现了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但是对于聋人教师,目前尚无相关规定,这也导致了许多特殊教育教师虽然具备了相应的教师资格,但是并未具备相应的特殊教育资质,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另外一个方面,许多聋人教育的老师是由正常人担任的,聋人担任教师的情况比较少。这里既有社会的问题,例如对聋人的担忧、歧视聋人等,也有聋人自身的问题。

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的是聋人教育发展缓慢,相对于正常教育的发展速度来说,聋人教育进步较为迟滞,对聋人教育的研究投入不足。

3.3 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

聋人教育与常规教育所不同的是,聋人教育中需要使用手语作为第一语言,但目前国内的聋人学校大部分是以口语教学为主,手语教学为辅。这是不符合双语双文化教育思想的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手语作为聋人与正常人交流沟通的中介作用。也导致了聋人在学习文化知识、社会主流文化时非常困难。

另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聋人的特点,进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建设。

4.关于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对聋人教育进行规范,带动聋人教育的发展。首先应当承认手语的语言地位,确定聋人以手语作为母语的特点,规范手语的使用,在教学中统一使用自然手语教学。因为对于聋人来说,自然手语是可理解的,可学习的。而文法手语聋人难以理解。在自然手语中,量词比较少,比如三只松鼠,在手语中就需要首先表达出三这个数词,之后再表达松鼠,即三松鼠。如果依照文法手语进行直接翻译,很可能聋人无法看懂。另外,需要国家充分考虑到聋人教育的特殊性,针对聋人符合其实际需要的聋人教育课程。将手语作为第一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授课。

其次,需要聾人老师因材施教。因为每位聋人是不同的,其心理承受能力、听力受损程度、补偿程度都有着不同,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实施不同的教育模式。聋人除了听力受损之外与常人无异,对聋人实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聋人融入社会之中,因此需要以此为终极目的,针对不同的聋人,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最后,应当推动聋人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首先统一使用的语言,自然手语作为聋人交流的重要手段,需要规范使用,由国家统一制定聋人手语的使用规范,并且在聋人教育中推广开来,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国家在聋人教育学校推广使用文法手语,但是文法手语并非是聋人沟通的语言,类似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区别,聋人首先要掌握的理应是自然手语,之后才是文法手语。通过对语言的规范,使聋人文化能够真正发展,并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

【参考文献】

[1] 陆晴. 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03):116-119.

[2] 吴铃. 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9):45-49.

[3] 陈婉芬.特殊需要教育视域下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李强,鲍国东.聋人自卑心理寻源与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7(2).

猜你喜欢

涵义建议问题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俄语名词指代喻人表现力及修辞色彩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