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亡人逸事》情感增量的教学实践

2018-08-24沈建妹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孙犁增量情感

沈建妹

《新课程标准》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为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当仁不让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教育目标上,承担着更重的任务。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我们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媒介。知识技能的收获习得,过程方法的体验总结,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完善,这三方面既有机融合又逐层递进。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寻找增量,让学生能深入文本体验感情。

一、《亡人逸事》中情感体验深入的难处

增量的获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经验性的,另一种是情感体验性的。前一种侧重于传授和操练中习得,后一种侧重于体会与感悟的介入。笔者认为,前一种增量在教学过程中相对地容易实施,以《亡人逸事》为例,此文内容朴素,文字简洁,读懂不难,在知识性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当然,她瞑目之时,冰連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这一句。其中“冰连地结”是指文革时期,当时作者还没有写作的自由,不可写作悼亡文字。而另一点“但目前情况不同”指的是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文风开放。这些只要给学生略加说明即可理解。而后一种情感体验性的增量,在本文中就相对难很多了。

作家生活时代和写作风格给学生的情感体验造成了障碍。孙犁文章的特点是“散”“淡”。晚年的孙犁,散文创作远离政治,更多的是注重诉说个人体验,聆听内心世界的呼声。《亡人逸事》“只是以朴实的描写,勾勒出普通生活中真实的人间百态,激昂真挚的感情消融在舒缓的叙述中,将深刻的哲理潜藏在朴实的形式之内,出语平淡而含义深远,感情平实而真挚动人,在不带人间烟火气的文字汇总中,蕴含着传统文人的闲适取向”。[1]这就如同波澜不惊的海面下的漩涡,平静克制下隐藏的深情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去挖掘才能品味出来,这不是浮躁的高中生能做得到的。这些既是难处,又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契机,这个契机就在于让学生有深入体会情感的入口。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同身受,实现情感增量呢?下文就结合本文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深入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增量的三维尝试

1.一维勾连学生生活体验

“要立足创新,将生活中的实践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给予学生充分观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着感性的认识。”[2]当文本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时,教师就需要创造条件,勾连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体验。作者对亡妻深厚的情感倾注在叙述妻子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中一处容易被忽略——“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市上去粜卖”。“二斗”是多少?“三里路”又是多少?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没有直观感受。其实我们可以进行折算,二斗是20升(桶装矿泉水的容量为18.8升),三里路是1500米。单位的换算使原本没有概念的数据立刻有了重量感,而对此妻子“从来没与对我叫过苦”,这个妻子坚忍的形象、作者对妻子成长的赞叹以及不能好好照顾家庭分担困难的愧疚之情也能被学生体会到,情感的增量也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可见,实现情感增量,需要把文本的信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消除文本与读者之间的隔阂,学生才会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会。

2.二维还原当时背景

作者在文中提到两件与封建社会有关的事,如果不注重当时的时代特点,很容易造成误读。一件是“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婚后“她也总说姑姑会出坏道儿”,为什么说是“出坏道儿呢?姑姑的行为是值得推敲的,她是“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板凳跟前”,故意“叫着我的名字”,这是有意让她注意到的。妻子的可爱一“盯”在此特有韵味。

还有一处也十分容易误读的,文中“我”路过她家想叫她一起回去时妻子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就跟着你走。”在这里,学生因为文中有一句“她礼教观念很重”,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特点是保守、守旧,与作者的情感原意相悖。文中妻子不愿意随随便便就跟着丈夫从娘家离开,是出于当时回婆家的要求比较传统,类似于现代白领办公室穿职业装的习惯,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女人在当时的年代里传统中的质朴,矜持中的自重,而不是习惯思维中“礼教”是封建糟粕的理解。

综上几例,学生对旧社会的理解不够深入,就不能准确读出作者的真意,对情感的解读不仅无法深入,甚至还会产生偏差,情感的体悟增量就不可能实现。知人论世可以帮我们突破这一难点。

3.三维进行文本比较

如果能以类似的作品来进行相应的比较阅读,对情感的体验可以更进一层,增量的实现就更持久了。比如,孙犁的女儿孙晓玲以概述的笔法写了一篇《摇曳秋风遗念长》,来回忆父母的夫妻生活。关于孙犁夫妇“雨天结缘”的故事,孙晓玲是这样叙述的:据说,我姥爷是一个热心公益、挺能张罗事的农民。在一个闷热的雨天,他坐在西黄城自家梢门洞乘凉,恰巧遇上前来避雨的两位媒人,她们正为东辽城孙墨池的儿子孙振海(即孙犁)保媒说亲,偏偏说的那位崔姓姑娘条件不太理想,恐怕是难以说成。她们对父亲的一番介绍,倒让我姥爷动了心,两位媒人知道王家二姑娘品貌超群、心灵手巧、楚楚动人,又是“女大三抱金砖”,想来是配得上的了,便马上改换目标,竭力撮合。我姥爷打心眼儿里喜欢读书人,便拜托两位媒人再仔细打听打听。不久,我姥爷下地干活,正巧碰上我爷爷,老哥俩儿一拍即合:“干脆咱们就做亲家吧!”

孙晓玲的叙述方式缺少细节,比较干瘪乏味。而孙犁是把细节嵌入“我”的叙述流程内,将一个个细节扩展为一个个生动可感的情境。如果能引导学生,从叙述方式的角度去对两个片段进行比较,了解孙犁以细节刻画人物,以对话组织情境、创设场面,“叫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背后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那么从写作手法的深一度层面更能让学生获得通过散文阅读方法获取情感的增量。

三、基于孙犁散文风格开展的《亡人逸事》阅读课设计

基于孙犁散文中这种平淡而又深刻的情感风格,笔者尝试了以下这样的阅读课设计。第一、先按章节梳理本文,把握写了哪些事情,从天作之合、初次见面、操持家务、临终心事来把握全篇结构。第二步,可以品味细节,重点抓住妻子的喜联横批之“笑”、戏场用力之“盯”、下地劳动之“哭”和花布往事之“笑”等细节,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妻子的性格、心理以及成长变化。第三步,结合前文所述,将勾连生活体验、还原时代背景、进行比较阅读这些方法运用于容易被学生忽略或无法体味深刻的片段,推进增量的实现。对写人的散文,我们读者不仅是要把握被写的那个人的性格心理情感,更是要深入体会写的那个人的情感心理,这样才能深入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精髓。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增量

所谓“打铁趁热”,增量的拓展如果能延伸到课外,那么语文的情感教学效果就能加倍。本人在执教此文时,趁着课堂上学生情感体悟的热度,布置了两项作业,以期实现教学的提升。第一,观察祖辈是如何将平淡而真切的爱的暗流缓缓流淌出来的,并把它写下来。第二,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搜集当下年轻人和老一辈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两者的不同,作出分析评价。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让笔者体会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了。

作业一:点滴中的真爱选段

爷爷爱喝酒,每天三餐,就着花生米、一点小菜,端起白色陶瓷小酒盅,嘬一口,辣辣的酒味让他眯起了眼,嘴巴咧开一条口子,“啊”的一声咽下喉咙,摇晃着头,回味无穷。每当这时,一旁的奶奶就忍不住开腔了:“又喝又喝,每天喝,餐餐喝,看不喝死你!”一双怒目、满脸生气。可说归说,每次等到饭点,奶奶都会摆出爷爷常用的小酒盅,放齐筷子,端上花生米、一点可口的小菜,然后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抬着眼望着小路,等着下地的爷爷回家来。

作业二:调查报告要点——老一辈与新一代求婚特点比较

老一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流程,所下聘礼注重实用性(钱财、衣料、首饰等),男女双方订婚后依然保持距离、低调、含蓄等。

新一代——婚姻自主,对象自选,求婚更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如各地新闻报道中的新奇点子,求婚场面追求浪漫、影响力大,男女双方订婚后不稳定性依然存在等。

这些作业,折射出了学生对日常生活平淡细节的深刻体会,对婚姻观、爱情观的理性认知,这对今后人生的方向引导是有一定价值的。课堂的温度能够在课外留有余温,让学生学一文而知一点、感一悟、用一生,這才能发挥文章的终极作用,增量才能真正实现并延续下去。

五、小结

教学增量的获得,期待老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问题设计问题,是生本理念的体现。让我们在了解学生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去追求增量,实现提升。其实在准备这些增量实现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何尝不是也在提升呢?

参考文献:

[1]练清华.试论孙犁晚年散文的闲适取向.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5期.

[2]李晓丹.浅论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中学教育.2010年08期。

猜你喜欢

孙犁增量情感
研发信息的增量披露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吗
Поезд Харбин-Россия стимулирует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哈俄班列拉动黑龙江中俄贸易增量
情感
孙犁与求助者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
台上
晚年孙犁
作家孙犁的“吝啬”
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促进学校“增量”发展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