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24周学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诗眼雨巷意象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方式开始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而改变,其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加简单容易地学会诗歌鉴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高中语文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从而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和综合素养。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题材,它不仅语言生动形象、精炼简介,往往还蕴含着丰富的作者情感和文化韵味。所以在高中阶段,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到现在社会重视成绩等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导致高中语文的教学过分的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还有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研究。现在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于的单一化和教条化,不仅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感,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从而更好地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美读诗歌,读出韵味

诗歌饱含着语言美感,从它的每一个词句我们都可以发现音律美和节奏美,所以带领学生诵读诗歌是诗歌鉴赏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语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诵读诗歌,能够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感,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凝练的词句和丰富的情感。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诵读,多层次、多方位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从而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诗歌大意,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歌情景,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诗歌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味。

在带领学生进行诗歌诵读的时候,语文教师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多样化的诵读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句子,采取合适的诵读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此外,在带领学生诵读诗歌的时候,还要让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把握音色、语气、语调、停顿、重音以及节奏变化,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面对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理想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更好地掌握诗歌的主旨内涵。在《雨巷》的第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一副阴沉的细雨朦胧中的江南小巷图画,它的感情基调是迷茫而低落的,所以在带领学生诵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采用缓慢而深沉的语气,在读到“悠长、悠长”“寂寥”“愁怨”等词语的时候,应该采用延长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渲染出凄清惆怅、优美朦胧的氛围。在《雨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抒写了理想的美好、到来、离去、破灭的过程,感情基调是凄婉而凝重的,所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语调较之前要逐渐提高;《雨巷》的第三部主要是首尾呼应,揭示了主题。所以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重读,而且语调要稍有提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读出期待之情。通过带领学生准确的诵读《雨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雨巷》的语言美,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雨巷》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寻找诗眼,炼字品析

在诗歌中,存在着一些诗眼,它是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凝聚点和点睛之笔,它既可以是诗歌中最为凝练传神的字词,也可以是体现诗人巧妙构思、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内涵主旨的精彩句子。诗歌作者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往往十分地注重炼字达意,而一旦在关键的地方采用合适的准确的字词,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使整个句子充满灵气。例如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的句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个字就是整首诗歌的诗眼,一个“闹”字,让整首诗歌的境界有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包含了声音,还充满色彩感觉。再例如,宋代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句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字,这个字把拟人的妙处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让整首词都情趣盎然。对于“诗眼”的把握,不仅可以从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字、词、句中得出;还可以通过对诗歌形象化语言所创造出的形象进行分析,再借助联想,从而在象征意义中明确诗眼。此外,还可以再反复推敲、锤炼诗歌的思想主旨之后,发现诗眼,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魂。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寻找诗眼,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学习诗歌鉴赏。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诗眼的时候,可以在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诗歌之后,再对诗歌进行细心品味,反复斟酌,从而挖掘出诗眼的隐含意义,更好地掌握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蕴。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杜甫的《登高》的时候,整首诗以“悲”为主线,贯穿始终,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悲”字就是诗眼。在这首诗中,诗人杜甫通过对悲景的表现,通过“内心伤悲——登高遣悲——触景生悲——借酒遣悲——倍增新悲”一系列“伤悲”的过程,渲染出寒凉凄苦、惆怅无奈的氛围和情调,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忧国伤时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所以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用心揣摩、仔细推敲“高”“急”“哀”“渚”“独”“繁”“浊”等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三、捕捉意象,领略诗歌

在诗歌作品中,意象是诗歌中浸透诗人主观体验和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它寄托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哲理,是情与景的内在统一。诗歌中形象的理解、意境的领悟以及情感的把握,主要从感知意象开始。诗歌中的意象较为丰富,不同的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在大量的诗歌作品中,“月亮”这个意象,常常代表这思乡的感情;而“杨柳”这个意象,常常用来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梧桐”这个意象,往往表达了作者凄苦、悲凉、悱恻的感情;“长亭”这个意象,多用来描写送别的情景,流露出了作者面对离别时候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对意象的深入剖析,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放飞思绪,进而揣摩出诗人的意图,领略诗歌的深远意境,体味诗中情意。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诗词时,面对这首情景交融,运用众多意象,格外缠绵悱侧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的诗词,老师应该带领学生更好把握意象,从而鉴赏诗词。上阕“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几个物象的融合,渲染了凄清、忧愁、孤寂的意境,奠定了全词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将“酒”“杨柳”“晓风”“残月”四个触动离愁的的意象组合人词,营造了一种凄婉、哀伤、悲愁的艺术氛围,抒发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四、开展音乐鉴赏教学,体悟诗歌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十分的巨大,每天都要面临十分繁重的课程,还需要完成很多习题练习。此外再加上时间紧迫,高中生很可能会出现很难接受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这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减压教学。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的诗歌教学如果运用音乐教学的方法,能够受到高中生的普遍欢迎。例如教师在讲解对李清照的诗歌《一剪梅》的时候,将诗歌进行配乐诵读,能够让优美的诗歌配合音乐旋律更好的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意识,不自觉地在音乐的教学氛围中陶醉。这时候,学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作者李清照在写作诗歌时身处的环境状况,只有如此,才能将诗中的“红藕香残玉箪秋,輕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体会得淋漓尽致。对诗歌的鉴赏教学进行移情,把诗歌中没有生命的物质,通过转换变成一种有生命的情感主体,从而达到读者与诗人思想意识上高度的统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将移情教学恰到好处的运用于平时的语文诗歌的鉴赏教学中。在老师讲解《琵琶行》这首诗歌的时候,将琵琶行的相关图片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来。当我们的学生在看到一位女子面色愁容的弹奏琵琶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古代的风尘女性在那个时候的一种生活环境,通过图片来达到移情的效果。同时与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学生更能体会诗歌作者白居易当年被贬仕途时的一种无奈心境,从而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认同感。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感悟能力、审美品位以及文化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诗歌教学,注重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感受诗歌的无穷韵味;要注意引导学生斟酌诗眼,炼字品析,锤炼推敲,有效解读诗歌的浓厚诗意;同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意象,大胆想象和联想,领略诗歌的深远意境,让学生在赏析鉴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知行统一。

周学来,江苏灌云县陡沟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诗眼雨巷意象
戴望舒《雨巷》(节选)
诗眼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玉人”意象蠡测
梦中的雨巷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