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邓丽君的音乐风格

2018-08-23李晓东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邓丽君

李晓东

摘要:邓丽君在扎实的演唱技术基础上,通过对装饰音、音色、力度的变化与处理以达到对不同风格作品的诠释。通过这些对邓丽君演唱风格的浅析,结合自身学习法,浅析提高流行音乐演唱技巧的方法。

关键词:邓丽君;演唱风格;技巧特征

演唱技巧是一个桥梁,歌手借此把自己对音乐的诠释完整地传达给听众。流行歌曲由于诞生时间相对较短,演唱上并未形成专业体系,对演唱技巧也无统一的要求,相比显得随意自由,但无统一技巧并不代表没有技巧,一个真正流行音乐的成功歌手必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仔细聆听邓丽君的演唱就会发现,其低音区自然舒缓、中声区流畅连贯、高声区富有弹性,声区统一、转换不露痕迹,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将语言和唱腔完美结合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其演唱技巧主要可以归结如下:

气声唱法

邓丽君演唱上的总体特征是运用了现在通俗唱法的一个普遍演唱技巧——“气声唱法”。后被归纳为“通俗唱法”。她是中国内地“气声唱法”的源头,确立了内地流行女歌手的演唱风格。“气声”唱法是一种不按正常发声规律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是让声带有意不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闭合的声带发出。像这样将气息、和声带配合产生出来的声伴气、气伴声的声音便是“气声”。声音形象显得飘逸、优美、抒情,情感表达自然亲切。贴近观众,容易与观众沟通。

颤运用

气声奠定了邓丽君的总体演唱特征,在此基础上她形成了“颤音”“泣声”等个性特点,特别是“颤音”的运用是邓丽君演唱的典型特点。颤音是通过气息与喉头的配合,使声音具有一种波动感和起伏感,这种波动和起伏的幅度依振动喉头的频率而定,具有一定的人为性质。邓丽君在很多歌曲的演唱上运用“先直后颤”,就是先唱直音,后在余音部分进行变化,形成颤音。如:

这是《我只在乎你》歌曲片段的高潮片段,邓丽君在演唱“去”“你”“息”“何“已”字上都运用了颤音,而在“你”“息”“惜”字上运用了“先直后颤”的方法。可以看出,这些字基本上都是乐句的尾音,时值较长且处于强拍位置,运用先直后颤的“你”“息”“惜”则是此片段中时值最长的音,邓丽君对此进行了演唱上的处理。

这是《情人的关怀》歌曲的段高潮部分邓丽君在演唱这个片段时颤音运用更为频繁大多数的字如‘地流”“一”“回来”“你”“我”“光”“来”使用了颤音。这是一首节拍的歌曲强拍每隔五拍出现音多字少抒情性是其主要特点颤音的运用加强了歌曲的抒情性。

声区统一

邓丽君演唱时各声区能做到高、中、低运用自如不出现换声痕迹声区过渡非常自然。邓丽君的很多歌曲音程跨度很大但她在演唱中声区过渡自如、声音连贯统一。如:

第一个片段是《绿岛小夜曲》的起始乐句音乐的起音就是纯八度大跳,在这个只有4个小节加一个弱起的乐句中,最高音小字二组的d到最低音小字组的a,音程跨度为纯十一度,第二个片段是《酒醉的探戈》的起始句,起音很低,小字组的e,再加一个小六度大跳,第二个乐句又以纯八度起音。这两段对声区的转换要求很高,邓丽君在演唱时声区和音色都非常统一,声区转换不露痕迹,高中低音浑然一体。

高音混声

一般来说,通俗唱法中演唱高音有两种方法,一是假声、二是喊唱,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邓丽君的高音也是她演唱的一大亮点,在流行歌手中她的高音并不算高,但很有特色与魅力。她没有像很多流行歌手一到高音就声嘶力竭地大喊,主要运用推气的方法演唱高音,她的高声区假声的成分高过用喊唱方法的高音演唱,真假混合的比例控制得很好,松弛宽广、不紧不憋、不白不虚。当演唱过渡到高音时,她不是硬起音,而是由气声带动声带的振动,通过气息的控制由弱渐强,由小到大,这样的声音很有穿透力,也有很大的伸缩空间。邓丽君的这个演唱特点在《情人的关怀》、《谁来爱我》、《雪中莲》等歌曲中都有体现。

咬字清晰

鄧丽君的演唱注重清晰的咬字发音,不论是国语歌曲、台语歌曲、粤语歌曲、还是日语歌曲、英语歌曲、邓丽君都能做到字,下腔圆、发音标准,而且很注意字的高低抑扬,这种在音乐中对声调语言的讲究形成了一种音韵美的特质。如:

这是《漫步人生路》歌曲的段部分,这首歌邓丽君有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的演唱,更为人熟知的是粤语版。该歌曲音乐风格轻松欢快,节奏速度较快,从上述谱例中可以看出短音多、字密集,邓丽君在用粤语演唱时很注意咬字的颗粒性和强弱字的对比,在变化音“脚”“边”两字上加重了力度,发音准确、清晰且迅速,给人一种从容不迫之感。我们在演唱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爱的箴言》等,通过口腔、咽腔、唇齿、舌头、下腭的配合,邓丽君演唱时将字头、字腹、字尾交代得非常清楚,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同时在气息的支持下字头、腹、尾的转换也很连贯。再者,流行歌曲无须像西洋传统唱法那样在共鸣腔内竖着吐字咬字给人以距离感,它的咬字更讲究自然、贴近生活。总之不论快与慢,邓丽君在咬字都做到了生动清晰、抑扬顿挫,表现了语言的韵律感。

参考文献:

[1]干立行《一代歌后邓丽君》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2]付林《中国流行音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3]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邓丽君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邓丽君的男情人与女情人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
邓丽君泰国身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