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

2018-08-23马锡霞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马锡霞

在新课改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也在做进一步的提高。在这样的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能够使得教学课堂洋溢出生活的阳光,而怎样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便是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接下来,在此,结合自身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来试着分析一下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这样的一个问题。

一、生活化情景导入

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法》时,运用一则公益广告视频,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个视频非常简短,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个视频当中它把法律形象生活化了。就像我们登山的时候需要一个缆绳,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需要一个安全帽,游泳的时候需要游泳圈,开车的时候你得系上安全带,如果你仔细去观察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日复一日,法律就是这样护卫着我们,救济着弱小,保护着善良。

二、生活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师生间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分享学习,分享快乐,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能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随时渗透到课堂中,抓住良好的时机,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在教学《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这一单元时,安排了“体验生命价值”、“感知生命价值”、“反思脆弱生命”等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树立了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课近尾声,我布置了课外探究题:请深入自己生活的社区,调查社区的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观察每个物种及每种生命的特征,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关爱生命不能仅停留在认识上,而应在生活中付诸行动,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出生活的阳光。

三、思索生活,在活动中探究体验

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显著之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探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就应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模拟”社会真实,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围绕探究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探讨,一步步接近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学生亲临其境模拟解决现实问题,他们会随着问题的深入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置身其中,形成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

四、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践行准则

从新课程的特点来看,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显著特点,学习是为了应用。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用学过的理论指导生活,同时回归生活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既检查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又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感情得到升华,知识得到应用。

五、构建“生活化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1.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增添了让学生举例分享这一类的活动,我们日常教学当中,举例、分享是一种常态化的,老师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在好多情况下,没有把举例分享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举例和分享停留在你说一个,我说一个,他说一个,缺少归纳和概括。没有归纳和概括,学生的认识就很难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有时老师完全是出于一个旁观者、听众的角色。他捕捉不到学生提供的案例当中,很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对于举例、分享这一类活动的目的性,有清晰的定位,老师在倾听学生分享案例的过程中,就会有足够的敏感度,能够捕捉到学生提供的特别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知识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很多观点会自然而然的生成。

2.教师要备“生活”,即与时俱进,不断搜集信息,积淀生活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和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比,教材内容中引用的案例、材料也难免会显得滞后。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积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新闻时事,尤其是学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把一些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接受能力的事件整合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充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从而保证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同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赋予教学内容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师平时只有注重积累,在备课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不至于脱离生活让学生对课堂感到索然乏味。

3.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设置有思维含量的探究性问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开展是新课程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无法体现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对话。但是,我们安排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探究、体验的时候应注意、安排的探究活动应适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有所取舍,选择重点,精心设计和创造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能停留在只重“挖 坑”不重“挖 井”的层面上。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问题太易,没有探究的欲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因此设计的探究性问题要难易适中,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同时,要“力戒”简单提问。

4.贯彻“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三贴近”原则是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必须切实贯彻好的原则。只有切实贯彻这个原则,才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在贯彻“三贴近”原则时,就要做到:情境的创设,要实现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要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必要的知识提供和价值标准引导,要贯穿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和合作探究、教学互动 的活动中;课堂练习,走进生活,要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源泉,教师要时刻将生活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真正地融入生活之中,使得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完善,使他们能够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