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转变”

2018-08-23李宁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例题教材情境

李宁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地依赖教材,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完全以教材和参考书为依据。这样就是使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不利于教学进程的教学设计与内容的调整。课改以后,我对教材灵活的运用教材,根据本班的学生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不同的例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几个转变:

一、科学指导 转变例题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的头脑里对生活中的数学也有所概念,生活中的数学赋予一定的生活色彩,对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数学问题不可低估的作业。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身边有很多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7+6=?复习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如47+21=?我在教学时把这两道计算题改为有趣的文字题,课件出示:汉堡12元一个,薯条10元一份,鸡柳8元一包,披萨47元一个。

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你最喜欢吃什么,选择两样,需要多少钱?并列式计算。(2)自己尝试着计算。(3)学生汇报算式,进行分类。(4)选择一道进位题做重点讨论、思考到底有多少种算法,哪种算法最简便,把学习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带着兴趣学,乐于探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创设情境 转变问题

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要死板的利用教材,不要机械地执行教材,一节好课不能是孤立于生活之外的,而应该是学生探索生活世界的窗口。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

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较”的教学,我改变了以往只凭教材例题进行教学的做法,一“人体中的数学问题”为课题,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会说出自己搜集的信息,可能会说:我在网上查到,人全身共有206块骨骼,其中头骨有29块,躯干骨有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还有可能说:我从美术课上得知,成人的身长一边等于自己的7个头长,儿童的眉毛是头的中线。

教师趁机总结,课件出示,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运用已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接着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编题,由组长统计把有价值的题写到黑板上,组员负责讲解,教师适时引导,看谁的算法多样,让后进行评比,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细节 转变活动

现在的教材陈显得例题是生活提炼和抽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如结合学校组织的秋游活动我编制了这样一道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秋游,每人预收60元,结果乘车费每人15元,门票费每人28元,午饭每人5元,預收的钱够吗?学生解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兴趣是不言而喻的。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数学,根据生活问题。如五年级有一个选学内容是有关“付出的钱”、“买东西用去的钱”和“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关系的4步应用题。我们在设计时,就地取材,让4人小组将学习用品汇集,标上价格,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老师当顾客,学生当售货员,解决问题,找数量关系:付出的钱——买东西用取得钱=应找回的钱。然后4人小组开展活动,学生在轮流当顾客和售货员的乐趣中解决了4步,甚至4步以上的应用题,对“付出的钱”、“用去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更深刻,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这时,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去参与到售货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让数学课堂也有激情。

四、出示例题 转变故事

我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沉闷的学生,一到游戏,或听故事时,也会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我把较教材中的计算例题转变成小故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们自主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故事情境,图的左边画了一只灰兔子,相对应出示“我拔了37个萝卜”;右边画了一只白兔子,相对应出示“我拔了25个萝卜”。让学生尝试编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这时,学生的兴趣提高,展开想象,尽情的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画卷,诱发学生进一步的思维活动。教师趁机提问“看了图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提出了合理的问题,接着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这样一道枯燥的题,就这样的让学习学的轻松,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分析能力。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不是最终归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光准确的把握教材精神,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用活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的发现者,带领学生去寻找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也会事倍功半。

猜你喜欢

例题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