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体现

2018-08-23李晓恩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情操祖国道德

李晓恩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思想感情,培养道德品质。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不是外加的,而必须凭借语文教材、语文课程的教学加以实现的。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等德育方面的内容。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体现

一、利用教材,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不是外加的,而必须凭借语文教材、语文课的教学加以实现。语文教材是“传播社会学理论的启蒙本,灌输文化史知识的普及本,同时又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 [1](P182)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都选用了一些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章。作品中有些反映崇高的人物形象,大公无私的爱国精神,助人为乐的美德,也有写顽强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的斗争毅力和不折不挠的为国奋斗的意志等。通过教材中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和道德品格教育。

语文学科德育必须以发展地对待语文学科的内容为基础,语文教学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无可非议就是教学的例子。换句话说,语文教育中的德育不是外加的,而必须凭借语文教材、语文课文的教学加以实现。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等德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理解其中语言文字的精美,更要体会其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教材中渗透着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文道结合的原则,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意大利的爱国少年》通过讲述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回自己的祖国去》塑造华罗庚先生在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毅然回国的爱国形象。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德育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切身体会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所以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解《大禹治水》一课中,老师应讲大禹治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事业,课文从鲧说到禹可以使学生对这个事业的艰难宏大有所体会。这就告诉学生,面对未来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即便当时遇到一点儿困难,也要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有进步的。

3、树立远大理想。

何为理想?顾名思义就是为自己设定的未来将会实现的目标。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如在《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中,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法布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专心致志,勤奋好学,持之以恒,通过艰辛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愿为自己忠爱的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崇高人格。这些伟人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首先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其次他们又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4、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影响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通过这些材料熏陶学生,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使学生更深层地体会前辈、先烈的英勇行为,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精神,以改正他们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另外我们的教材中还选了些具有高尚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榜样。如《永生的眼睛》写了一家三口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体现了 人间大爱,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珍贵的教科书》中的张指导员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的精神。

二、抓住文章细节,深层挖掘文章内容,体现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鱼和水,泥土和沙的关系,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因此,教师要善于动脑,善于实施,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文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红树林》人们不仅欣赏那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红树林的美妙,更要激起人们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操。

三、走出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领域,使学生获得智、德启迪。

课堂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仅仅通过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够的。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得到更完善地发展,就必须走出课堂,利用课外活动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熏陶。

1、组织课外活动,完善品德教育。

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要改变观念,讲究策略,加強对学生的实践锻炼,使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获得生动真切的感悟,从而从生活中得到教育。[2]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开讨论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这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开展讨论活动前,为学生们设置好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见解。

2、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

读书,是对心灵的丰富,是对思想的启迪,无论是专题式阅读还是随意浏览都能获得潜移默化、集腋成裘的效果。[3]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教育是不够的,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课外阅读的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结论: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人生百象,都是作者对生活体验的结晶,学生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的再体验。诚如林砺儒所言:“语文是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现象,要教好语文就必须对人生有丰富而深入的体验。”[1](P207)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德育培养,充分运用每篇课文,把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融入在情感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肩负祖国重任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饶杰腾. 语文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82, 207.

[2]蔡美娟,周忠生.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张伟东.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J].教育现代化,2006(06).

猜你喜欢

情操祖国道德
祖国祖国我爱您
意聊
跟踪导练(五)(2)
对祖国唱出爱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道德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