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8-08-23李清英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多义词

李清英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给出了明确的目标“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不易理解,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浓又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许多语文教师的文言文课堂都摆脱不了翻译式的模式,教师恨不能把什么都讲给学生,结果对有血有肉、富有哲理的文言文学习变成了抽象记忆了。鉴于此种现状,结合我多年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除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方法是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相关的系统知识,并在多读多练的情况下,就会轻车熟路地走進古文化的殿堂。

一、首先是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大多词语是单节词,在翻译时应当把单音节词翻译为双音节词,同时对于语序颠倒应作出调整,而表示名称的词语、自称、谦称的词多保留,对于一些句首发语词、句中和句末的语气词要删掉。例如:这些虚词“者、也、矣、乎、耶、焉、哉、夫”要删掉。其中,对于“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多义词和活用的词语”可要另眼相看,仔细辨别。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译法指导时务必强调这三点。.其具体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点:(1)留:文中的人名、地名、物名、帝号、国号、朝代、数量词等不翻译;(2)换:难解词用现代同义词代替;(3)调:根据表达习惯来理清语序,正确处理特殊句式的语序关系(倒装句);(4)补:补上语句中省略成分(省略句);(5)删:删去表语气、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6)盯:盯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重点突破,再作翻译(关键词为: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词、多义词、表示固定句式的词)。

二、其次是令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句式

(一)文言文一般句式:1.省略句:省略句子的主语、宾语;2.被动句:“为”翻译为“被”;3.倒装句:为了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将句子的宾语、状语前置;4.判断句:常用“......者.......也”或“者、也”单用。

(二)文言文固定句式:1.如......何:把......怎么样 (如何、无以:怎么样呢);2.不亦......乎:难道不......吗;3.得无......乎:能不......吗;4.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一样;5.若夫:像那/何以:凭什么/何、胡:为什么;6.何......为:为什么要(会)呢 “此何遽不为福乎?”;7.以......为:(1)把.....当作(2)认为(觉得)......是......。

三、最重要的是在理解文义时要消灭文言文的“五只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箕畚:用箕畚 灵:灵异);2.名词活用为状语:“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3.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劳其筋骨”(劳:使......劳累);4.名词、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以......为(名词、形容词)”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第二只“拦路虎”:

文言文多义词:1.以:用来,用/把....../认为/凭借/因此、由于/因为;2.其:他/那、那些/他的/恐怕、大概;3.于:向/在/跟/从/对/位于/沿着/ ;4.故:因此、所以/原因/原来、旧的;5.或:或者、或许/有的人/有时;6.为:被、替、给/认为/作/当作;7.之:到、往/他/的/音节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作用:表修饰关系/表限定关系/表舒缓关系);8.而:表顺接(于是)/表转接(但是、然而)/表并列(而且)/表递进关系(并且)/表修饰关系(不译);9.绝:消失/极、最/停止/隔绝、阻绝、断绝;10.方:方形/才/当.......的时候;11.辞:推辞、告辞、辞别/言辞、话语;12.所以:用来/......的原因/通过......的途径;13.于是:在这种情况(时候)下;14然:然而、但是/.......的样子;15善:善良/好/优点、长处/擅长;16.患:担心、害怕、忧患/以......为患;17.诸:所有、全部/相当“之于”;18.谓:说、告诉、对......说/是/称呼;19.何:为什么/什么;20.孰:谁/哪个、哪人;21.则:就、于是/如果;22.既:就/不久/已经/一会儿;23.道:方法、准则/路/说/道义/实行仁政;24.易:交易/改变/交换/容易;25.市:买/集市/市场;26.许:赞许、赞同/大约、左右;27.使:出使/使者/派、让/使节;28.间:夹杂/间或/(有间)一会儿;29.国:国都/地方、地势/国家;30.缘:缘故、原因/沿着/缘分。

第三只“拦路虎”:

文言文双音节词:1.于是:在这种情况(时候);2.可以:可以作为;3.以是:因此;4.如何:怎么样;5.奈何:把.......怎样;6.虽然:即使这样;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8.以为:把......当作/认为;9.妻子:妻子儿女;10.牺牲:猪、牛、羊等祭祀品;11.猖獗:失败;12.卑鄙:(身份)低微;13.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4.中间:中间夹杂;15.会计:聚集商议;16.稍稍:渐渐地;17.前途:前行的路途;18.等死:同样的死;19.无论:更不必说;20.交通:交错相通;21.感激:感动;22.几何:多少;23.鲜美:新鲜美丽;24.旦日:第二天;25.一会儿(不久):未几、无何、少顷、顷之、俄而、倏忽、逾时、既而、须臾。

第四只“拦路虎”:

文言文人称词和文言文时间词:

(一)文言文人称词:第一人称:予、吾、余、臣、寡人、孤、鄙人、敝人、吾辈;第二人称:汝、尔、子、若、卿、陛下、阁下、君、尔曹;第三人称:其、之;指示代词:斯、此:这、这个、这些 / 其、彼:那、那个、那些 /孰:哪个。

(二)文言文时间词:1.表示特定时间:是时(这个时候),表示同时发生:一时(同一时间);2.表示很短时间(不久、一会儿、):既而、逾时、俄而、少顷、顷之、倏忽、未几、无何、须臾、既、有间、寻、少时、顷刻。

第五只“拦路虎”:

文言文同义词:1.“全、都”:悉、毕、一、皆、诸、俱;2.“说、告诉、对……说”:云、道、谓、言;3.“不、没、没有、”:莫、勿、毋、罔/“那、那个”:夫、其、彼;4.“就、于是”:乃、则、而/“因此”:故、是以/“这、这个”:此、斯。

四、最难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

断句前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与自己的文言积累让学生必须疏通文意,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基本以语言意义为断句单位。

1.找语意单位来断句。抓住文言文文句的句意来断句。例如,“故君子有不战”翻译为“所以君子有不战的情况”,此句语意单位为“故、君子、有不战”三个单位,可以划分停顿为“故/君子/有不战”.

2.找虚词来断句。古代汉语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表语气词的文言虚词,这些虚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句首虚词有“夫”、“盖”、“凡”、“故”,“岂”、“若夫”、“且夫”“今夫”“嗟夫” 等,句中虚词有 “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然”“者” 等,句末的文言虚词有 “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两个或一个句子作出正确的停顿判断。

例句(1):盖/大苏/泛赤壁云

例句(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3.找对话的词“曰、云、言、谓、道” 来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常用“曰”、“云”、“言”、“谓”“道”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停頓。例如:“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据固定文言句式来断句。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等。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另外,断句应注意的方面:(1)注意倒装句的断句(2)注意“......者”判断句的断句(3)注意是否定词(不、勿、毋、非、否、罔)与双重否定词(无不、罔不、莫不),应与后面的动词合为一个停顿单位。

如果对文言文教学付出热情与责任,突破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那么一定会引领学走进璀璨瑰丽的古文化殿堂,会使古今汉文化更加灿烂多姿!

猜你喜欢

多义词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策略研究
以chino,na的误译为例,论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数据驱动学习法与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
现代日语多义词研究概观
探究多义词和同别音异义词的区别
浅析俄语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区分
认知理论下的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