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2018-08-23李新圃罗金印刘龙海李宏胜

微生物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装液葡菌荚膜

张 哲, 李新圃, 杨 峰, 罗金印, 刘龙海, 李宏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5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以下简称金葡菌)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1-2]。金葡菌之所以难以防治,是因为在菌体的表面存在一层“保护膜”,即荚膜(Capsule)。有研究表明,荚膜几乎存在于所有金葡菌菌株的表面,可保护细菌免受抑菌或杀菌物质的损害以及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同时还有助于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以诱发感染,是细菌得以生存的重要表面结构[3]。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是细菌结构变化最少的表面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最适宜做疫苗的靶抗原之一[4]。现已证明,金葡菌荚膜基因的表达受生长环境,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适宜的生长条件可提高菌体及荚膜多糖的产量[5-6]。为此,本研究选取了4种培养基(THB肉汤、哥伦比亚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和脑心浸出液),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以菌液吸光度、菌体湿重等为指标,确定最适金葡菌生长的培养基;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等,对培养条件,如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及培养温度等进行探究,以筛选出最适宜金葡菌的生长条件,并通过透射电镜对优化前后培养细菌的荚膜进行比较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J581,为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并冻存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强毒株。

1.1.2 培养基 血琼脂培养基,为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脑心浸液肉汤(Brain Heart Infusion Medium, BHI)、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 NB)均为广州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哥伦比亚培养基(Columbia Broth, CB)购自招远托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odd-Hewitt Broth(THB)为实验室自制。

1.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新生牛血清(兰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戊二醛固定液(Sigma)及乳清(实验室自制)等;透射电镜(JEM-1230,JEOL)。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筛选 开启冻存的菌种J581,以1%的接种量接种至2 mL营养肉汤管中,37 ℃培养10 h制备一级种子发酵液;取0.3 mL一级种子液接种于装有30 mL营养肉汤的三角锥瓶中,恒温摇床(37 ℃、120 r/min)培养至12 h得二级种子发酵液,短期置4 ℃冷藏备用。按1%的接种量将二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含500 mL THB、CB、NB及BHI液体培养基中,混匀后各取150 mL,分装至5个100 mL灭菌摇瓶中(每种培养液含1瓶350 mL和5瓶30 mL)。所有摇瓶均置于恒温摇床培养至28 h(37 ℃、120 r/min)。每隔4 h从350 mL摇瓶中取样5 mL,采用pH计测定菌液pH值;取样3 mL,测定600 nm处的吸光度;取样1 mL进行稀释,并采用软件计数法[7]对平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分别在0、8、16、24及28 h于5个含30 mL的三角瓶中取15 mL置于离心管中,低温离心后菌体称重。

1.2.2 培养基外加营养成分的筛选 经过对4种培养基的筛选比较,哥伦比亚培养基(CB)最适于金葡菌J581的生长。为进一步优化CB,查阅相关文献[6,8-10],在CB中分别添加葡萄糖、乳糖、乳清和血清,通过测定菌液的吸光度、活菌数及菌体产量,确定适宜的外加营养成分。按照步骤1.2.1中方法制备种子发酵液,以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添加有1%葡萄糖、1%乳糖、1%乳清和1%血清的CB中,37 ℃、120 r/min培养至16 h;以CB为参比,测定OD600,采用CB稀释至10-7,取200 μL涂布计数,离心收集菌体,称量菌体湿重。

1.2.3 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采用优选的培养基(CB),对不同的装液量、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以及1.2.2中优选的营养成分(乳清)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各因素水平选择见表1。除各因素变量外,初始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0%(体积分数),接种量1%(体积分数),乳清添加量1%(体积分数),初始pH 7.0(高压灭菌前),37 ℃、120 r/min摇瓶培养。培养至16 h,测定OD600,离心收集菌体,称量菌体湿重。

表1 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1.2.4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起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及乳清添加量为试验考察对象,以菌体湿重为考察指标,设计 L9(34)正交表,其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L9(34)正交设计编码值及水平

1.2.5 菌体的电镜观察 金葡菌分别按照优化前后的条件进行发酵培养至12 h,各取1.5 mL金

葡菌发酵液,8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加入2.5%的戊二醛固定,送至兰州大学医学院电镜中心做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的筛选

经过对4种培养基(THB、CB、NB和BHI)的pH值、吸光度及菌体湿重等相关指标的测定,绘制各指标随培养时间变化的曲线(图1),综合分析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哥伦比亚培养基(CB)最适于金葡菌J581的生长,确定16 h为最佳培养时间。利用CB发酵金葡菌,其菌体产量(0.215 g/15 mL)是NB培养菌体产量(0.142 g/15 mL)的1.5倍。

图1 不同培养基的pH值变化曲线图(A)、活菌数变化曲线(B)、吸光度变化曲线(C)、菌体湿重变化曲线(D)Fig.1 Variation curves of pH(A), colony-forming units (B), absorbance (C), and bacterial weight in different medium(D)

2.2 外加营养成分的筛选

通过测定培养至16 h菌液的活菌数、菌体湿重及OD600,得到添加不同营养成分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与其他营养成分相比,在CB中添加乳清,更有利于金葡菌的生长。

2.3 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

通过测定菌体湿重及600 nm处的吸光度,得到不同装液量、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及乳清添加量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摇瓶装液量越少,转速越高,菌体生长状况越好。但结合生产实际,装液量过少将导致资源的浪费,确定30%的装液量为最佳;而转速过高,可能导致摇瓶被晃出,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确定200 r/min为最佳转速。考虑到各培养条件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对菌液起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及乳清添加量,还需进行正交试验。

图2 外加营养成分的筛选Fig.2 Screening of nutrient components

图3 装液量(A)、pH(B)、接种量(C)、发酵温度(D)、转速(E)及乳清添加量(F)对细菌的影响Fig.3 Effect of liquid medium volume (A), pH (B), inoculation amount (C),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D) shaking speed (E) and addition of whey (F) on growth of bacteria

2.4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及验证

对起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及乳清添加量的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发酵温度>初始pH>乳清添加量>接种量。综合来看,优选的实验方案为A2B2C2D2,即高压灭菌前调pH至7.0,添加2%的乳清,接种量为1%,37 ℃、200 r/min摇床震荡培养。因正交试验组合中无此组合,故需照此条件做一个补充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优选方案每15 mL菌液获得0.258 g湿菌体,优于9号实验方案(0.242 g),与优化前(0.215 g)相比,菌体产量提高了20%。

2.5 菌体的透射电镜图像

将菌体在透射电镜做50 000倍放大,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A为优化前条件培养的菌体,B为采用优化后条件培养的菌体。由图4可知,菌体外层半透明状物质即为菌体荚膜,在优化后条件下培养的细菌,荚膜层增厚且有荚膜菌体数量增多。

表3 试验方案及结果

图4 透射电镜下的菌体Fig.4 Observed bacteria by TEMA:优化前菌体;B:优化后菌体Bacteria before optimization (A) and after optimization (B)

3 讨 论

微生物发酵受内部代谢机理、调控机制等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如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影响。因此筛选合适的培养基,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对于实现目标产物的高产、经济等,显得尤为重要[11-12]。本研究选取了4种培养基(THB、CB、NB和BHI)进行金葡菌的发酵培养,对菌液吸光度、菌体湿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哥伦比亚培养基(CB)最适于金葡菌的生长,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多位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最终选择CB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培养基。

为进一步提高金葡菌的产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不同外加营养成分(葡萄糖、乳糖、乳清和血清)、不同装液量、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及乳清添加量等进行了研究。与其他外加营养成分相比,添加乳清的培养基,更适合金葡菌的生长。乳清是干酪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含有牛奶中一半以上的营养物质,20%左右的牛奶蛋白、几乎全部的乳糖、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13]。试验用的金葡菌分离自患病奶牛乳汁中,因此乳清的添加更有利于该菌株的生长。乳清能否有利于其他来源金葡菌的生长,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试验表明,装液量越少,越适于金葡菌的生长。这可能是由于装液量越少,摇瓶中的空气越充足,更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摇瓶发酵金葡菌时,装液量越少越好,但考虑到生产实际需求,本研究最终选择30%的装液量作为初始装液量。由于发酵罐可以往发酵液内不断注入空气,因此当用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时,装液量的确定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有较大影响,如微生物酶活性、细胞膜电荷及细胞膜通透性等,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外排等。本研究发现,金葡菌培养基初始pH 7.0为最佳,且在发酵过程中,菌液的pH值先下降,在发酵后期上升。大多数的葡萄球菌都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生乳酸、乙酸和苹果酸等,这些有机酸的产生导致了pH值的下降。发酵后期菌体发生自溶,导致核酸类物质外排,从而引起pH的上升;此外,其他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也会造成pH的波动[14]。此外,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及乳清添加量对金葡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试验比较确定,调发酵液pH 7.0,添加2%乳清,30%装液量,接种量1%,37 ℃,200 r/min摇瓶培养至16 h为最佳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具有所需实验次数不多、可显著提高试验效率,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之一[15]。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以起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及乳清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菌体湿重为考察指标,设计 L9(34)正交表,做正交试验。最终确定,调发酵液pH7.0,添加2%的乳清,30%的装液量,1%的接种量,37 ℃、200 r/min摇瓶培养至16 h。与试验优化前相比,菌体产量提高了20%。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乳清对金葡菌生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优化前后的金葡菌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优化后条件下培养的细菌,荚膜厚度增加,为后续荚膜多糖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然而,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尚未建立,因此未能对优化前后细菌产生的多糖进行提取,以比较荚膜多糖的增加量。

猜你喜欢

装液葡菌荚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添加矿质元素对灵芝菌株G8液体培养产漆酶的影响*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裂殖壶藻发酵过程中脂肪酸合成代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富含VC菇娘果米醋的研究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土大黄内生真菌L10的培养条件优化
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中国北方奶牛金葡菌乳房炎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和流行类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