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2018-08-23王玉霞王利军

中医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脾虚综合征量表

王玉霞,王利军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甘肃 灵台 7444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组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排便后症状多有改善,并伴有排便习惯和(或)频率改变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常规检查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1]。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该征全球发病率高达20%[2],我国IBS发病率为10%~15%[3]。本病虽不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调查研究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患者所占的比例最高[4];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5]。虽然目前针对IBS-D的治疗方法颇多,各具特色,但尚无特效疗法及药物。2016年3月-2017年9月,笔者采用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IBS-D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平均(48.0±1.31)岁;病程平均(5.11±2.31)年。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平均(49.0±2.42)岁;病程平均(4.88±2.3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的相关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不少于3 d,且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改变;④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硬粪或干球粪<25%。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主症:胃脘或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次症: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肠鸣失气,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者;②年龄19~65岁;③未参加其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者;④愿意接受本试验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原发病者;③不愿意接受本试验治疗方案者;④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⑥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隔药灸,药物组成:炒白术30 g,炒白芍36 g,陈皮30 g,防风36 g,茯苓60 g,川芎 30 g。将上述中药用中药打粉机打粉,过100目筛子,均匀混合,装入干燥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时取出所需药粉量,加入适量黄酒及10 g松节油,制成 2个长10 cm、宽2 cm、厚0.5 cm的长方形药饼(用于背部施灸)及1个直径6 cm、厚0.5 cm的圆形药饼(用于腹部施灸)。腹部主穴:神阙、脐中四边穴、脾俞、脊中、大肠俞、腰阳关。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用棉签蘸取碘伏对腧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将制好的1个圆形药饼置于腹部腧穴(神阙-脐中四边穴)上(以脐为圆心放置药饼);将艾绒制成1个底面直径4 cm、高4 cm 的圆锥形艾柱,置于药饼之上;用棉签蘸取体积分数950 mL/L的酒精,均匀滴于艾柱之上,点燃艾柱使其均匀燃烧。施灸过程中若患者自觉不适,无法耐受,应及时更换艾柱。每次灸3壮,最后除去艾柱,保留药饼,以胶布固定,并嘱患者待热感消失后除去药饼。腰背部主穴:脾俞、脊中、脾俞、大肠俞、腰阳关、大肠俞。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暴露,用棉签蘸取碘伏对腧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将制好的2个长方形药饼分别置于背部腧穴(脾俞-脊中-脾俞)与腰部腧穴(大肠俞-腰阳关-大肠俞)上,(背部药饼以脊中为中心水平横置,腰部药饼以腰阳关为中心水平横置);将艾绒制成6个底面直径1.5 cm、高1.5 cm 的圆锥形艾柱,分别置于脾俞、脊中、大肠俞、腰阳关6穴之上;用棉签蘸取950 mL/L的酒精,均匀滴于艾柱之上,点燃艾柱使其均匀燃烧。施灸过程中若患者自觉不适,无法耐受,应及时更换艾柱。每次灸3壮,最后除去艾柱,保留药饼,以胶布固定,并嘱患者待热感消失后除去药饼。每周治疗2次,8 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得舒特,Abbott Products SAS, 批号H20120127,50 mg/片),1次50 mg,1 d 3次,进餐时服用。

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以脘肋胀痛,腹胀,食少,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善太息,肠鸣失气,腹痛欲泻、泻后痛减8个症状的不同程度为评分标准,参照中医症状积分方法。

5.2 IBS-QOL量表评价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7]的标准。IBS-QOL量表是目前国内外评价IBS最为常用的专用量表,由34个条目组成,共分为8个维度,即焦虑不安(DY)、健康忧虑(HW)、躯体意念(BI)、行为障碍(IN)、饮食限制(FA)、社会反应(SR)、异性关系(SX)和人际关系(RL)。每个条目分1—5个等级(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分别赋予5—1分。各维度计算实际得分后,需换算成百分制。某维度得分越高,该方面健康状况越好。

5.3 SF-36量表评价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8]的标准。SF-36量表是目前国内外评价IBS最为常用的普适量表,是一个包含了36项内容的结构式问卷,共分为8个维度,即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能测定与健康相关的8个方面的内容。各维度计算实际得分后,需换算成百分制。某维度得分越高,该方面健康状况越好。SF-36量表换算公式同IBS-QOL量表。

6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症状总积分来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评定方法依据“尼莫地平法”来进行判定。计算公式: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N≥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N<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N<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N<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IBS-QOL量表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评分对比 分,

组 别例数时间FASRSXRL治疗组60治疗前57.52±17.0264.48±13.1790.59±8.9670.59±16.10治疗后63.07±16.77#68.53±13.2892.16±10.6573.06±15.19对照组60治疗前52.23±16.3162.65±13.2188.76±9.1969.73±15.51治疗后55.50±16.6363.28±14.07#89.15±10.4568.69±18.0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8.4 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对比 分,

组 别例数时间VTSFREMH治疗组60治疗前55.31±10.7263.17±16.6167.88±22.0156.14±10.01治疗后64.32±15.77**##80.53±18.28**##80.37±10.65**##71.06±13.19**##对照组60治疗前53.54±10.9268.65±18.2165.76±21.1952.73±11.51治疗后56.50±14.6371.28±19.0770.15±22.4561.69±16.0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9 讨 论

虽然中医学中没有肠易激综合征这个病名,但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泄泻”“便秘”“腹痛”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IBS-D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外邪侵袭、体质虚弱、禀赋不足等因素相关,其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脾、胃、肝、肾有着紧密的关系。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肝郁则气机阻滞,脾虚则运化失常,日久湿浊、湿热、食滞、寒凝等病理产物内生,最终导致腹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等症。中医治病讲求辨证论治。本研究所选疾病为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就肝郁脾虚而言,治宜抑木扶土。肝属木,其性疏泄条达,体阴而用阳,且有赖于脾土化生气血以滋养肝木,方能刚柔相济,即“脾土营木”;脾为太阴湿土,主司运化,然其性阴滞,须赖肝木之疏泄调畅其升降功能,方能运化有度,即“土得木而达”。若肝木疏泄不及,则土失木疏,气壅而至,发为腹痛、腹胀;若肝木疏泄太过,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则生泄泻。其治在《景岳全书》中便有明确记载曰:“凡遇怒气便做泄泻者……此肝脾两脏病也。故治此者,当补脾之虚,而顺肝之气,此故大法也。”

本着证型决定治法,治法决定方药的基本原则,本研究选用痛泻要方作为药饼的基本处方。大量文献显示痛泻要方治疗本病疗效显著[9]。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4药组成,以补脾柔肝、除湿止泻为功用,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是古今治疗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名方,现代常被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虚肝旺者[10]。艾味苦辛、性温,归脾、肝、肾经,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逐寒祛湿、散结消肿、回阳救逆、防病保健之效。隔药灸是灸疗中间接灸的一种,是以饼状物(主要是药物)作为传导介质,在皮肤和艾柱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疗法。该法借助灸火的温热之力与所隔药物的药效之力对穴位进行持续刺激,以起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该疗法最早见于《肘后备急要方》,随后便发展起来了。古代药饼多以辛温芳香之药制成,以起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等功用。现代药饼无论是药饼成分、施灸方法,还是治疗范围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因隔药灸疗法很好地将腧穴、艾灸与中药3者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灸疗中艾的药性作用、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及艾的燃烧生成物等综合作用,又充分体现了腧穴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隔药灸治疗IBS-D,通过腧穴、艾灸与中药的综合治疗作用,达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进而使得脏腑机能趋于调和,胃肠动力和感觉异常得到改善。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隔药灸与匹维溴铵均能改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但隔药灸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匹维溴铵,且疗效稳定、持久,可为治疗本病提供一种选择。

猜你喜欢

脾虚综合征量表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Chandler综合征1例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考前综合征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