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腾达:有温度,方能达己达人

2018-08-22黄珺余柯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痛点深度家长

黄珺 余柯

25年来,赵腾达所有的教育经历都在这一所学校里———株洲八达小学。

似乎是注定的缘分,“八达”的“达”,与“赵腾达”的“达”,完美契合。

这是一所国有民办小学,赵腾达见证了其从公办子弟学校转型改革的全过程。且在这一过程中,他是重要的推动者和传承者。

如今,八达小学的改革已走过13年。赵腾达回忆起种种,比如如何走向市场让学校“活”下来、如何用制度解决一个又一个办学痛点、如何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下的“生本”……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温度。

什么是有温度?

“获得市场认可,即你要深度契合服务对象———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解决办学痛点,即你要深度对接校长与老师、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真正的‘生本,即你要深度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何种校园生态。温度,即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他说。

始终以人为中心,始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这是一路“创业”而来的校长赵腾达内心最坚定的认可。

他如此达己,更如此达人。

跨界,以服务为根本

从18岁起,赵腾达就来了“八达”。当时,学校还叫株洲车辆工厂子弟小学。

2003年,国企改革,学校移交政府管理。经多方商讨,株洲车辆工厂子弟小学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国有民办,自此更名为“株洲八达小学”。

早在2000年,赵腾达便任了学校副校长,彼时,他30岁。

和大部分教育人不太一樣的是,30岁之前,他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验。

“企业直接对接服务对象,把服务对象的需求看成自己的使命,这种思维模式对我后来的教育人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赵腾达说。

他称此为“跨界”,一次从关注“供给”到更重视“需求”的“颠覆性”认知。

比如,之前的赵腾达可能从未想过,他得花大量的精力首先去思考“一所学校该怎么活下去”的问题。

“活下去”,即有生源,也即有人愿意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这种有偿收费型的教育模式。

赵腾达拿着广告传单去株洲百货、红旗广场上发,路人看了看,问:“八达小学,在北京什么地方?”

2005年,全校倾尽全力,却只招到了75个孩子。

“我们真的体会到服务对象的需求了吗?我们真的知道有效生源在哪儿吗?”赵腾达反思。

的确,学校改了名,市民并不都了解,不了解的东西人们可能去购买吗?

再者,即使市民知道了,也并不曾深度接触学校的教育教学,没有深度接触的东西人们会放心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市场化的转型。以前,每位教师都在等着孩子来读书;现在,他们必须得思考,该如何做才能吸引家长和孩子选择来这里读书。

他们在红旗广场做了一个大招牌,上面清楚地书写:株洲八达小学即原来的株洲车辆工厂子弟小学;他们在实践中洞悉:真正的有效生源,其实是在幼儿园。

与幼儿园建立深度联系的过程,也是赵腾达的一次“跨界”过程。届时,幼儿园直面市场的性质,决定了园长直面服务对象的行为:上学放学时,园长通常是站在学校门口,零距离接触家长和孩子;服务日清日结,问题即来即解;园长办公室一定设置在家长和孩子最容易看到的地方……而之后在“八达”,赵腾达也这样告诉孩子们:“你们看见学校操场边那株最大的树了吗?我的办公室就在那株大树旁边。”

“这是在最大限度地连接教育中的每个角色、每个个体。”赵腾达说,“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007年始,赵腾达深度对接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的家长、孩子,把他们接到八达小学来,让他们提前零距离地、真实地了解学校的建设、教育教学,然后再让他们进行选择。不出所料,八达小学的生源状况开始好转。人们逐渐认可的,是这所学校真正“以服务为根本”的行事理念———这是全体“八达人”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毫无疑问,在教育中,以服务为根本,便是真正地感知学生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家长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角色颇多,便时刻需要我们去跨界,加强连接;同时,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你不去时刻保持跨界学习的状态,又何以提高服务呢?”

不久前,一位家长直接发信息给赵腾达:学校既然把科学课列为主课,那为何科学老师却不够?四年级一个老师管8个班,再有能力也会精力有限,这样怎么照顾到孩子们的学习呢?

赵腾达收到信息后,马上回应:收到!整改!

“这是我们与服务对象———家长建立起的亲密连接。要知道,家长与学校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孩子的成长。”他笑着说。

的确,在“八达”,家长是真真切切深度融入管理的一份子。他们会不定期地来学校食堂吃饭,以此进行反馈,谓之“食堂督导组”;学校的校服设计、竞标、采购等,都由家长深度参与并决定,谓之“校服改革组”;每天放学时,家长义工会在校门口帮助疏散交通,谓之“交通疏导组”;外出游学,学校成功实现了家长组织带队、体验教师岗位的不易,谓之“亲子研学组”……

而当如此融合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边界后,教育着实开始变得温情脉脉。

2018年,八达小学招生三百多人,慕名而来的却有一千多人。无疑,这是赵腾达及其团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真正认可的最好证明。

痛点,即为前进方向

跨界、融合、直面痛点,是赵腾达经常提到的三个关键词。

什么是教育中的痛点?赵腾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小朋友站在八达小学的园丁谱前问他:“校长,园丁谱是做什么用的?”他回答:“是用来介绍我们学校所有老师的。”“校长你为什么要排第一呢?我想找到我们老师,可是不知道怎么找到她。”……

“这便是我们育人中的一个痛点。”赵腾达说,“是啊,校长为什么要排第一呢?在孩子心中,他最想找到的是他最熟悉和最想了解的人,而我们的园丁谱帮他们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了吗?”

教育中的痛点,即教育中需求的不满足;直面痛点,便是面对这样的需求,立即付诸行动进行解决。于是,经过那次谈话后,八达小学的园丁谱排序便再也不是校长第一、副校长第二的“吃果果”的游戏规则,而改为了按老师姓氏的拼音排序。如此,学生、家长以及来到学校的客人,都能很快按拼音排序的方式找到自己想找到的那个人。

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校生活的一个痛点,更是宏观教育中的一个痛点:如何真正在学校撒下民主、平等的种子,而不受“官本位”“师本位”等思想的侵袭?

“痛点,即为前进方向。”赵腾达笃定地说,“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该做的,是不回避任何一个小问题。”

因此,当有孩子向他诉说“学校各个角落都玩遍了,现在没味”时,他立即思考如何在校园里面增加体育器材。于是,在足球场上合理规划,竖起篮球架,重新划线,“生出”两个篮球场———分年级共享篮球的形式出现了。现在,很多孩子一下课便井然有序地取球、打球,有了更多的玩乐、锻炼项目。

当然,也常有孩子向他反映一些内心的不平———

“校长,我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可以进教职工餐厅?”

“校长,我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吃的菜比我们的辣椒多,味道好?”

基于此,赵腾达在教师大会上这样劝说:“请大家理解公平育人对于每个孩子的意义,我真诚地希望教职工的子弟能回到他们的同学中去。”之后,经多方征求意见,学校新规马上出台:所有的教师子弟不得进入教职工餐厅,要让他们与其他孩子同学习、共生活。且老师与学生的饭菜一定相同,这样,当学生饭菜不好时,老师也能第一时间感知到。

“这其实也是育人的一个痛点。要知道,在学校,吃饭不仅是吃饭,更要让孩子吃出德育、吃出‘习惯养成、吃出‘核心价值观。”赵腾达说。

几年前,赵腾达就开始在八达小学推进“食育课程”,这是基于孩子的成长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于人的基本素养的需求。如此,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那么,对于教师的需求呢?

“八达”有特殊的校情———教师每年都几乎都保持在10%的流动率。怎么办?

“基于痛点找对策,不回避。”赵腾达说,“你若建立一套特定的校本培训体系和教学体系,其实就始终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的确,教师的真正需求其实是成长感、是成就感。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学校约30人的行政团队充分发动了全校老师的行动力和成长力———

大量的外出培训促使全体教师慢慢找到自己的“高人”:2015年,老师们去北师大住校培训;2016年,老师们去往华东师大培训;2017年,老师们去往川师大培训;2018年,学校则采用菜单形式,由学校提供外出学习的十个课程,老师们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一个人必须找到高人,才可能跳出自己的固定思维、打开新世界。老师如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便很容易产生高原期,职业倦怠由此产生。这样的老师何谈教育的真正幸福感呢?”

有“高人”的前瞻性引领,还要有落地的实践性跟进。“高人”负责帮你打开一扇窗,而打开窗后怎么作用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这其实也是一个摆在很多老师面前的一个痛点。

基于此,赵腾达在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带徒弟,实现责权利到位。师傅少上一点课,双方互相听课,基于常态化的课例不断进行探究。与一般的青蓝工程不一样的是,在这里,名师与徒弟相互听课、相互交往的频繁性和深度性———一位老师一学期就听了64节徒弟的课,且在日常生活中,她们是互相倾诉的对象、关系亲密的闺蜜……

“对于刚入职不久的老师来说,最需要的,其实就是有师傅能告诉他怎么上课、怎么教学、怎么做人。每个人都想找到情感的寄托,我们这种师徒深度契合的形式,其实就是一种有温度的带领。”赵腾达说。

学校深度走近学生、教师深度走进教育,这,就是一种“温度”。

达人,达有温度之人

去年11月,学校带着52个孩子赴港交流。在深圳收集港澳通行证时,老师们发现有一个孩子的通行证没有签注———然而学校之前已然反复强调和提醒过———这意味着这个孩子无法通过边检,只能打道回府。

“有没有熟人可以通融一下?”这是老师们首先想到的办法。但是很可惜,没有人能打破规则。那个孩子也只好连夜返回了株洲。

为此,赵腾达写下自己的思考:我们是否明白,规则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温度?要知道,这个世界,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明白———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不守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赵腾达称此为“大格局意识”。“我达的是人,若不带宏观眼光的情感和温度,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的确,我们走得太快,是否总忘记那有温度却没跟上的灵魂?

前几年,若“八达”出了清华、北大学子,学校一定会通过多种途径大肆宣传。而且学校还会不自觉地认定,孩子今天的成功,“八达”是有功劳的。但从去年开始,学校就不再这样做。

2017年,赵腾达发现,学校共有17名孩子转出。一位家长这样对他说“:这是一所好学校,各学科的成绩都在全区领先。但我的孩子成绩一直跟不上,很压抑,可能他天生就是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去一所普通的學校,让他在那里自由自在地长大。”

这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我们在不断做优学校的同时,是否正慢慢向功利主义靠拢?我们的内心和行为是否在慢慢失去从容和等待?我们的这种急切,是否在慢慢走向教育的反面?”

他读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深感文字的灵动。一位孩子在课上说: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园子,因为萧红的童年是自由的,她的心是自由的,所以,她笔下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你看,真正有灵性的作品是蒙不住儿童的慧眼的!”赵腾达激动地说,“温暖和自在的童年,才是人成长的关键。如此,你还会急促地强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

有老师去鄂尔多斯参培主题阅读,向他“抱怨”:“别的学校搞主题阅读,一年出效果、两年出成果、三年就可以办展示会了。您看我们搞了一两年了,感觉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赵腾达笑着说:“我是一个农民家庭出身。我爸爸告诉我,苗秀而果不实。如果有些禾苗突然长得很好、很高,那么十有八九是稗子。你们去学习,实在感觉没即时出效果,在鄂尔多斯上看看蓝天白云也好啊!”

在他看来,蓝天、白云,就如同校园里的树、老师的笑脸,都是有温度的存在。

毫无疑问,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说的也是温度———这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

2017年,八达小学正式引进佐藤学先生的“学共体”理论,进行课改。

当然,课改并不稀奇,但重要的是,课改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教育中不乏课改轰轰烈烈而以失败告终的案例。

“要知道,课堂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那么,该如何充分运用课堂来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我们思考的方向。未来人,一定是与他人发生深度连接的人,一定是懂得与他人进行分享、合作的人,‘学共体就是让孩子在课堂上实时与同伴发生深度连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赵腾达如此诠释。

这是一个让孩子快乐学习、让课程有温度、让课堂有温度的过程。

一天,副校长李蓉晖走进教室,发现了一位因过于调皮而暂时调离小组的“孤独”男孩。她示意小男孩坐在她身边,二人成为一个“学共体”,然后开始师生问好、共同学习等。让人欣喜的是,在自由读文时,男孩用手指指著课文一字一句认真读完,且坐在她左边的另一个“调皮鬼”也变得安静了不少,也安心地读完了课文———这在以前的课上是很难见到的。这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两个“调皮鬼”看起来很快乐。

她在笔记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室无法做到小班化教学,老师也无法在近50人的教室中给予每一个人同样多、同样到位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尊重、倾听来创设安静、平稳、舒适的气氛,通过对孩子细致的观察来达到润泽人心、实现真正学习的可能……

温度,是育人的目的,也是育人的过程。

“带着温度行走的教育时光,特别让人回味。”赵腾达笑了笑。

此刻,白云悠闲,一阵轻风吹在人身上,暖暖的。

猜你喜欢

痛点深度家长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尾巴帖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家长错了
藏在“抱怨”背后的商机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