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2018-08-20祝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性教育中学生

祝暐

〔摘要〕采用自编的中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性知识获取途径、遭遇性侵犯后希望获得的援助及求助对象。结果表明:(1)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较高;(2)性适应水平呈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随家庭月均收入上升而上升的趋势;(3)父母和政府部门是性侵发生后中学生首要的求助对象;(4)关于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性侵犯行为的分类及应对方法、政府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是中学生想要获得的援助。中学生性教育应整合父母、学校、政府部门、心理辅导等资源,结合中学生同辈互助的形式来展开。

〔关键词〕性心理健康;中学生;性教育;性适应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1-0015-03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性侵事件频发。如2013年海南省万宁市的“校长开房”事件;湖北汉川某小学教师趁午睡多次猥亵女学生;重庆医院内一男子抱小女孩排队等待体检时将手伸进女孩裤子里;南京候车室内一男子将手伸进女孩衣服;江西宜春某快递员上门办理业务时,对独自在家的女童实施猥亵;北京名校补课教师性侵一名17岁女生一年多……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量达到10782起,平均每天审结的案件超过7件。频发的未成年人性侵事件让人愤怒,无独有偶,青少年危险性行为的数据也让人震惊。据网易新闻报道,人工流产有早龄化的趋势,在被调查的115人中,55人未婚先孕,其中20岁以下的有19人,年龄最小的仅15岁;19人至少有两位性伴侣,13人已接受过两次及以上的人工流产。这些事件折射出我国性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不懂自我保护,不知如何拒绝或对抗可能的性侵犯;缺乏对未成年人性观念和性道德教育,对性的懵懂容易使他们过早尝试性行为。

目前国内青春期性教育包含六部分: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卫生保健,青春期心理发展与调适,性道德与人际交往,青春期性审美教育,未成年人性法制意识与自护能力培养,艾滋病预防[1]。我国的多所小学曾自发编写性教育教材,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自编的《男孩女孩》系列,北京朝陽区定福庄第二小学自编的《成长的脚步》,杭州杭城小学自编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等,都以介绍性生理知识为主。

我国中学生的性知识较为缺乏。一项对福建、山东和广东1088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了解性行为知识、生殖知识、性病知识及性法律知识的中学生仅占21.1%[2]。对合肥市高中生性知识调查发现,仅44.3%的学生对个体性成熟有所了解。中学生性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中学生不懂得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12.3%的男生和38.7%的女生对异性间交往、拥抱、接吻等行为表示反感,14.1%的中学生认为异性间的交往就是谈恋爱[3]。

在中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方面,学校和父母仍是首要途径。刘红玉等[4]发现,59.1%的男生和49.5%的女生希望从学校获取性知识。中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亲人和书本;其希望获取性知识的首要途径是学校课程[5]。

大部分中学生曾遭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需求较为普遍。何春艳[6]等对上海市3069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47.7%的学生曾遭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50%以上的中学生在遭遇性骚扰后消极应对。89.5%的中学生认为学校需要开展性教育,性心理知识、性价值观和性道德知识方面的需求较为强烈。

调查虽一致表明了中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性教育,但实际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很多学校即使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也是采用“遮遮掩掩”的教育方法:如将性教育纳入“自然科学”等科目中,或完全让学生自学[7-8]。这样的性教育方法带来不少弊端。首先,学校“隐晦的”性教育方式向学生传达了“性是羞耻的”概念,“谈性色变”、对性“避而不谈”的态度让学生不愿公开谈论性,甚至对性产生恐惧。例如,很多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怕得要死,有些女孩觉得用卫生巾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其次,一些学校的性教育较片面,缺乏对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引导。目前的性教育主要是讲授性生理知识,而性心理、性道德和性保护知识很少被提及,而这些正是中学生希望获得的。实际上,中学生处于第二性征发育阶段,身体上的变化将导致心理上的适应问题,这时性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就格外重要。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了后续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本研究还调查了中学生希望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以及遭遇性侵犯后偏好的求助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自编中学生性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该问卷分为四部分:

(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收入水平等。

(2)中学生性心理健康调查,包括性认知(生理知识、性知识)、性价值观(性观念、性态度)和性适应(社会适应、性控制力、自身适应)三部分。采用五级量表考察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得分越高表明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性知识获取途径,调查中学生目前及希望获取性知识的渠道。

(4)性侵犯调查,了解中学生受性侵犯后的求助对象。

(二)调查对象分布

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男生48人(47.47%),女生54人(52.53%);高三学生10人(10.10%),高二学生23人(23.23%),高一学生50人(50.51%),初中学生16人(16.16%)。

三、研究结果

(一)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分别将性别、年级、父亲/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作为自变量,性知识、性价值观、性适应得分分别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

(1)性适应与年级存在线性关系,年级越高性适应水平越低。高二年级学生的性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初中生(β=-0.29,p<0.05),高三年级学生的性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初中生(β=-0.55,p<0.01)。

(2)性适应与家庭月收入存在线性关系,家庭月收入越高,性适应水平越高。家庭月收入在3万以上学生的性适应水平显著高于月收入在1万及以下的学生(β=0.427,p<0.01)。家庭月收入在2~3万家庭的学生,其性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在1万及以下的学生(β=0.405,p<0.01)。因此,被试性适应水平呈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随家庭月均收入上升而上升的趋势。

(二)性心理健康与性知识获取途径的关系

整理“性知识获取途径的次序”,分析性心理健康水平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性知识获取途径上的差异。分组方法是,将高于总体平均分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分在高分组,低于总体平均分一个标准的被试分在低分组,两组各14名被试。结果发现,高分组获取性知识的首要途径是网络、教师、父母;低分组的首要途径是网络、宣传资料和书籍。可见,父母和教师在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中学生遭遇性侵犯后的求助对象及希望获得的帮助

性侵犯发生后,父母(50.98%)、政府部门(25.49%)是中学生首要的求助对象。有关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86.87%)、性侵犯行为的分类及应对方法(79.80%)、政府相关部门的法律援助(77.78%)、心理辅导和咨询(75.76%)是中学生希望获得的援助。

四、中学生性教育的行动方向

首先,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性心理教育。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往往跟不上生理发育,加之繁重的学业压力,日益凸显的性别意识、自我意识,往往使他们比从前更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社会角色是什么、如何调整自己来适应该角色。因此高年级学生的适应问题需更多關注。

其次,父母及学校教师需承担起性教育者的角色[9]。学校开展科学的性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性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渐进式的性教育课程,能有针对性地协助中学生解决性心理困惑。另外,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平日对“性”话题的开放和关注度,影响了孩子对“性”的态度。若父母对“性”持刻意躲避、视为禁忌的态度,孩子或在探索中受到父母阻止干涉最后无疾而终,对“性”极不了解;或在探索中缺少父母指引摸黑前行,通过不可信的报道、色情刊物、影视作品等渠道获得性知识,迷失在网络的庞大信息流中,导致其性价值观、性道德观受损,酿成悲剧。

再次,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各教育机构。在中学生的性自我保护方面,学校可联系相关部门、专家开设法律法规、性侵犯行为分类及应对等相关内容的讲座,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供心理咨询、青少年法律援助等服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另外,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考虑中学生的需求。例如,学校可开展与性教育相关的情景剧表演活动;开展网络教学,录制视频课程,设计趣味性教育程序,利用社交媒体普及性知识等活动,都是开展性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校内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性价值观。在校内开展性知识讲座;联合其他中学在学生中普及性知识;录制专家访谈并在网络上发布,设计性侵犯防范手册等,这些方法均能有效提升性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闵乐夫. 青春期性教育教师实用手册[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悦,林柔君,王亚平,江剑平. 沿海三省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及需求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5, 36 (2) :213-216.

[3] 王淑芬,徐粒子,王志强. 合肥市高中学生性知识、性心理和性行为现状调查[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 (1) :33-36.

[4] 刘红玉,潘小毛,李团生,叶秋英,朱丹. 中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及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9 , 18 (7) :31-33.

[5] 彭彧华,向燕辉.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

[6]何春艳,涂晓雯,楼超华,高尔生. 上海市中学新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 , 30 (11) :1028-1030.

[7]金燕.初中青春期性教育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9):16-18.

[8]黎晓娜.国内外中小学性教育研究进展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8):14-16.

[9] 骆一,郑涌.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 2006 , 29 (3) :661-664.

(作者单位: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200030)

猜你喜欢

性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环境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状况的影响浅析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