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画解词,为课堂教学添一份色彩

2018-08-17陈彰

速读·中旬 2018年7期

陈彰

设计意图

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认为:“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我国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王朝闻也认为:“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对于画的感知能力要远比文字强得多,以直观显含蓄,化抽象为具体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因此,在教这首词时,我决定采用“以画解诗”的教学方式,当做一次尝试:从诗词出发去创设场景,挖掘诗词中的场景(图画),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和理解的平台,以画解词,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任务在师生的“对话”中来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以画解词,感受本词旷达豪放的意境,领略豪放雄迈的词风。(重点)

2.体会丰富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难点)

教学方法

以画解词、以词解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课前预习布置。读完这首词,请选取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画(设计说明:词中有画的想象必须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理解、品味语言过程中想象。想象的过程正是读懂诗句,体会情感的过程,所以作画的过程本身就是全面理解课文的过程。)

2.课前准备。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的扫描,准备课上让学生们边读诗词,边观察、对比、评议插图。

二、直接导入

我们古代的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或者面对名山大川的时候,心中必定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由此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湖北黄州赤壁,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以此来感悟东坡居士的词风。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回答:这首词整体上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三、初步感知

1.聽录音朗读。

2.设问。整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像这类词应该怎么读?

3.学生齐读。

(设计说明: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利于记诵、理解和把握意境,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指导学生应读得铿锵有力。)

四、上阙写景分析

1.请一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阙,其他同学思考:

(1)词的上阙写了什么内容?

(2)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豪放的气势?

(设计说明:带着问题去朗读、听读,学习更有目的性,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上阙的内容在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2.以画解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学生课前预习所画),由生评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画中的景致,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景物的搭配等加以分析与指点,来引导学生解读诗词中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而成的关键词。最后总结赤壁之景的特点:雄伟壮阔,气势磅礴。

(设计说明:用绘画再现当时场面,以画解词的过程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过程: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如品味“淘”、“乱”、“穿”等字词,体会炼字的妙处。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通过词与画的对照,很容易使学生准确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人炼字的妙处。此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艺术想象力。)

3.齐读上阙。

五、下阕周瑜形象分析

1.设问作者刻画了周郎怎样的形象?

2.齐读片段。

3.以画解诗。由生评画,师补充。最后总结周瑜形象:威武雄壮、儒雅、潇洒从容、有军事才能、年轻有为(设计说明:把图画引入课堂,通过对画面人物的外貌、举止特点的观察、对比、评议,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打破以往较陈旧、乏味的分析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也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探求知识的行列中去,激活了课堂。)

六、体会词人情感与人生态度

1.设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豪杰中独独选中了周瑜呢?试着联系作者当时自身状况理解。

2.出示对比表格。从对比中看出,周瑜年少得志,功成名就;苏轼老之将至,却功业未成。明确苏轼想借此要表达对周瑜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设计说明: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3.设问。词的最后,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4.讨论。自这首词问世以来,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你怎么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

5.以词解词。出示《临江仙》和《浣溪沙》,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的一段话来帮助理解(设计说明:这首词的主题复杂而深刻,“人生如梦”是作者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通过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其旷达的人生态度。)

6.小结。人生如梦一句,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就整篇来说,不论从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和对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的抒发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可以看出,作者洒酒祭月,其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旷达的。

七、齐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