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效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2018-08-1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康复

徐 萍

(江西科技学院护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跌倒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发生的不良事件之一,研究表明近70%的PD患者至少每年会跌倒1次〔1〕,导致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控制能力引起的平衡功能和肌肉力量下降及步态不稳〔2〕。运动康复锻炼作为PD治疗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降低PD发病年龄和发病率〔3〕,还能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和平衡功能〔4〕。而PD患者抑郁、焦虑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还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自我效能和运动依从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和预后〔5〕。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有效的运动锻炼坚持性的干预方案十分重要。自我效能最早由Bandura提出,指人对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对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6〕。自我效能是形成和维持健康行为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在行为改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广泛用于理解健康行为和促进行为改变〔7〕。本研究拟探究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对PD患者运动依从性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6~12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64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PD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PD学组制订的PD诊断标准〔8〕;②意识清楚,无明显认知障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愿;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病、严重心、肝、脾、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③中途不得不退出的患者;④参加其他康复训练项目者;⑤运动康复禁忌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32〕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对PD患者进行集中授课,每次30~45 min,每月1次,共3次。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疾病知识,如PD相关概念、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②技能指导,如日常生活安全管理技能指导、饮食护理技能指导、运动康复锻炼技能指导及睡眠管理等;③心理教育,如压力的自我调节方法,不良情绪对疾病预后和健康的危害,如何面对疾病及其所带来的问题等。

1.2.2干预组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为期3个月。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面对面访谈:根据研究小组预先设计好的谈话提纲,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谈,时间为30 min。主要围绕以下7个问题:您日常生活中有进行哪些运动锻炼;您进行运动锻炼的频率(一周几次,一次多久);运动锻炼对您生活的影响;影响您运动锻炼的因素(哪些使您想参加,哪些使您不想参加);周围朋友、家属、同事等对您进行运动锻炼的看法;您认为PD患者可以进行哪些运动锻炼;您知道怎样进行运动锻炼吗?谈话后,通过分析患者的特点和喜好,结合不同的运动障碍,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并教会其正确锻炼的方法。②小组授课:由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30分组的集中授课,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康复锻炼对PD患者的利与弊;运动康复锻炼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如何制定运动康复锻炼目标和计划;如何坚持进行运动康复锻炼等。③同伴教育:组织PD患者进行30 min的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进行运动和康复锻炼时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④定期电话随访、短信交流:出院后,研究小组与患者每周进行短信交流1次,每2 w进行电话随访1次,询问患者症状有无改善或出现加重,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鼓励和支持其定时规律运动。

1.3研究工具 ①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9〕:采用国内学者李丹翻译制定的《运动自我效能量表》,总分75分,共15个条目,该量表总体的Cronbach信度系数为0.92。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为完全不自信,5为完全自信。②Berg平衡量表(BBS)〔10〕:该量表用来测评研究对象的平衡功能。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坐等14项条目,每项0~4分,总分0~56分。总分得分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得分低于46分,提示有高度跌倒的危险。③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11〕:该量表用于评定患者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根据研究对象每个动作的完成情况分为3个等级:0分为不能完成,2分为全部完成。包括7个动作:无支撑坐位、无支撑下站立、支撑下站立、患侧和健侧展翅反应、患侧和健侧单腿站立。总分最高为14分,得分越低,说明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1.4资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者按照统一标准分别于干预前及自我效能干预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运动效能和平衡功能的测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ESE、FM-B、BB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ESE、FM-B、BBS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

表2 干预前后两组ESE得分比较(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BBS得分比较(分,

表4 干预前后两组FM-B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PD患者的ESE得分显著增加,运动依从性明显提高,这与李莉等〔12〕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分析其原因为:①常规的健康宣教以护士讲解为主,患者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容易遗忘并产生抵触心理。虽然可以对反复多次强化宣教内容,但由于医学知识的抽象性,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疾病管理知识和技能,并且费时费力,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接受能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及容易遗忘、体力衰弱等问题,更难掌握宣教内容〔13〕。②个体自我效能的来源主要有直接性经验、代替性经验、言语劝说和其他社会心理支持等方面〔14〕。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干预方法:面对面访谈和电话随访,通过言语劝说对患者规律运动锻炼产生影响,使其能明确运动目标,加强运动康复锻炼;小组授课,通过强化教育加强了患者的运动康复锻炼,巩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伴教育,挖掘小组成员坚持运动康复锻炼的成功经验,通过示范者的直接经验使其他患者获得替代性经验,进而提高运动自我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PD患者的FM-B和BBS得分明显提高,平衡功能显著改善。分析其原因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PD患者的身体功能、形态结构等均出现退行性改变,致使其肌力衰减、本体感觉降低,最终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目前,PD尚无治愈方法,需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综合治疗。其中,康复与运动疗法对PD症状的改善乃至延缓病程的进展都有一定的帮助〔15〕。研究表明,运动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能更好地坚持锻炼,且在运动训练中和训练后均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导致其不觉得运动训练费力,并且能很快恢复〔16〕。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根据PD患者不同的行动障碍和喜好,选择适合的运动锻炼方式,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尽量让其每日坚持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和平衡功能。②此外,研究报道,致使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导致其容易跌倒的原因除了疾病困扰、体质下降、生理功能衰退及遗传因素外,还与缺乏日常健身锻炼有关〔17〕。运动自我效能愈高的患者,其运动参与情况、运动努力能力和运动锻炼中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愈好。实施自我效能干预,通过坚持不断地运动康复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活动耐受能力,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而有利于提高PD患者的平衡功能,使其不易跌倒〔18〕。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