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康复干预的效果

2018-08-15徐国会宋花玲沈利岩郑洁皎陈秀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平滑肌胃肠血浆

徐国会 萧 枫 宋花玲 车 文 沈利岩 陈 一 郑洁皎 陈秀恩 董 璐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

慢性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为5%~15%〔1〕。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远期疗效不理想,长期用药还可损害肠壁神经,引起药物依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分析康复干预老年F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防治老年FC,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于华东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FC患者112例,用SPSS18.0软件随机分组。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病程<6个月;②存在消化道器质性疾病;③全身性疾病和药物因素性便秘;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或神经系统疾病;⑤其他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⑥不能配合治疗或完成研究者。剔除和脱落标准:①未按原方案进行治疗;②观察中增加服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③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不做疗效统计,但仍纳入安全性分析);④受试者或医生认为不宜继续治疗。

1.2设计 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分组方案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估计的样本量为112例,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原有药物和饮食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干预,对照组则维持原有的药物和饮食等治疗。康复干预方法如下:

1.3.1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声治疗:采用频率800~1 000 kHz的超声作用于腹部,移动法,1 W/cm2,10 min/次,1次/d。②音频电刺激治疗:电极于腹部两侧并置,耐受量,20 min/次,1次/d。

1.3.2运动疗法 ①促进肠道生理运动:餐后手膝位俯卧,柔和前后晃动2 min、左右晃动2 min,然后以腹部为中心顺时针转动3 min,每次间隔休息1 min,1个循环为1组,2组/次,2次/d。②律动疗法(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双腿自然站立,频率3~10 Hz,时间15 min,1次/d。每周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律动频率和时间。上述治疗5次/w,共2个月。

1.4疗效观察指标

1.4.1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中文版便秘相关生活质量问卷(PAC-QOL)进行评定〔3〕。PAC-QOL量表包括28个条目,从4个维度,即生理(条目1~4)、社会心理(条目5~12)、担忧(条目13~23)、满意度(条目24~28)方面对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测评。采用5级评分,按程度从“不全是”、“有点”、“中度”、“较严重”到“重度”,分别给予1~5分,最后取各项目的平均分。

1.4.2大便性状及相关症状评分 以问卷形式记录有效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性状参考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2,4〕,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每周排便次数、每日排便时间等。便秘腹痛症状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

1.5血浆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 w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浆SP和VIP水平(美国Zymed公司的SP、VIP 免疫组化试剂盒)。

1.6安全性分析 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随访观察血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 112例受试者进入研究,男62例,女50例,年龄65~90岁,平均(72.58±8.52)岁,病程0.9~18年。其中,对照组因迁往外地失访4例、因发生肠道以外相关疾病失访2例、因行动不便失访3例,共失访9例,失访率8%;治疗组因迁往外地失访5例、因发生肠道以外相关疾病失访4例、因行动不便失访3例,共失访12例,失访率11%。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91例,其中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70.50±5.80)岁,平均病程(5.23±2.29)年;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平均年龄(71.28±4.98)岁,平均病程(4.87±2.41)年。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症状评分(包括PAC-QOL量表评分、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次数)、通便药物服用情况及血浆SP、VI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2.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治疗组的排便时间〔(15.56±3.72)min vs (9.56±2.91)min,t=10.22,P=0.02〕、VAS〔(35.32±9.52)分 vs (15.45±6.52)分,t=8.28,P=0.03〕及PAC-QOL评分〔(3.42±0.62)分vs(1.42±0.44)分,t=12.12,P=0.00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照组的排便时间〔(16.21±3.83)min vs (12.36±3.02) min,t=7.21,P=0.04〕、VAS〔(33.32±10.65)分 vs (22.97±8.16)分,t=8.51,P=0.03〕及PAC-QOL评分〔(3.26±0.67)分vs (2.25±0.51)分,t=11.02,P=0.02〕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排便时间、VAS及PAC-QO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2及0.02。

治疗后,治疗组的排便次数〔(2.11±0.89)次 vs (6.34±2.15)次,t=15.22,P=0.002〕及Bristol〔(2.12±0.76)分 vs (4.38±1.24)分,t=13.45,P=0.001〕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排便次数〔(2.23±0.92)分 vs (4.05±1.86)分,t=8.12,P=0.03〕及Bristol评分〔(1.98±0.91)分 vs (3.02±1.06)分,t=9.19,P=0.04〕上升,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及Brist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和0.0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治疗前后SP、VIP变化 经过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血浆SP升高〔(42.65±8.77)ng/L vs (48.56±9.38) ng/L,t=5.84,P=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5.68) ng/L vs (41.12±5.45) ng/L,t=1.73,P=0.47〕。血浆VIP水平降低〔(29.45±5.32) ng/L vs (24.72±7.16) ng/L,t=3.30,P=0.03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8±5.85) ng/L vs (28.55±4.22) ng/L,t=1.51,P=0.16〕。两组治疗后血浆SP和VI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15和0.027)。

2.4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FC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5〕,可导致腹胀、腹痛、头痛、头晕及食欲不振等。老年人如果排便用力,还可使腹内压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肌缺血、氧耗增加,从而导致心律失常、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6〕;长期滥用通便药还可造成泻药结肠,大肠黑变病〔7〕。有报道称便秘导致的病死率约为18.12%〔8〕。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年龄是FC的高危因素〔9〕,随着增龄FC患病率增高,60~64岁患病率为8.7%,85岁以上人群高达19.5%。结肠传输减慢,排便动力障碍及肠神经肌肉病变是老年FC的主要原因〔1〕。老年患者因年老体弱,肠平滑肌萎缩、张力减退或膈肌、腹肌、提肛肌萎缩,导致结肠无力或排便动力缺乏。老年人运动减少,对渴、饿的反应下降,饮水及进食明显减少,再加之咀嚼能力差,食物中纤维素缺乏,本身活动又减少,使肠壁缺乏刺激,使肠内容物传输减慢〔1,8〕。

人体组织对超声有较大吸收力。超声可增加肠神经和平滑肌细胞的胞质流动,产生细胞震荡,从而产生细胞“内按摩”作用。较低能量的超声(0.5 W/cm2)可以刺激肠道壁内和肌间神经丛,促进平滑肌细胞运动,调节FC患者肠道功能有巨大的优势。中频电疗亦具镇痛、消炎、散解粘连的作用。超声合并音频电治疗,效应可以叠加〔9〕,明显增加平滑肌收缩功能。

合适的运动治疗有利于改善肠道动力平衡,尤其是振动训练的治疗效果,是近期在康复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10〕。低频振动可以调节FC患者肠道的压力平衡,并可能和肠道蠕动产生共振〔11,12〕,促进肠道传输功能,从而减轻FC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肠道康复的介入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认为,慢性FC的发病机制与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密切相关,其中SP和VIP是机体重要的胃肠动力激素〔13,14〕。前者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为体内最强的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物质;后者是抑制性神经递质。VIP和 P物质分泌异常,可能便肠内容物有效推进运动减弱,导致便秘的发生。本研究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血浆SP水平上升,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15〕,提示这可能是其治疗便秘有效的原因之一。VIP水平增高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抑制结肠和直肠的紧张性,以致蠕动性收缩减少,导致便秘。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血浆VIP水平治疗后降,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14,15〕。由此认为,康复干预老年FC,改善胃肠激素平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康复治疗通过促进体内SP释放、减少VIP合成,刺激胃肠收缩运动,提高胃肠道动力,加快胃肠排空速度,从而促进肠道内容物的排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猜你喜欢

平滑肌胃肠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胃肠病糊上就好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