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中医谈癌症

2018-08-13夏婉莹

侨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扶正黄帝内经正气

夏婉莹

癌症是一切恶性肿瘤的统称。西医认为,癌症是由于癌细胞无止境、无限制的异常生长而成,生成原因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细胞学说由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到了50年代才得以完善,至今已近180年的历史。

细胞学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换定律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19 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翻开华夏祖先经典书籍,《易经》为诸经书之首,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道德经》是诸经书之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医书经典《黄帝内经》至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四部经典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医体系已经成立。

我们聪慧的祖先,远在《黄帝内经》中对癌症就有所记载,并命名为“癥瘕积聚”。《内经》云:“寸口脉沉而横,曰肋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和“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聚集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金匮要略》中则对积聚进行了近一步的发挥,并明确指出癥瘕积聚的病变性质和愈后情况。《金匮要略》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五脏主藏精血,脏病则精血凝涩;六腑主傳化物,腑病则气机不行。因此,积证侧重在血分,聚证侧重在气分。然血凝则气必滞,气滞则血亦凝,气滞和血凝互相影响。

也可以说“癥”“瘕”“积”“聚”是祖国古代医学理论中有关肿物的四种病名。素有“五积”、“六聚”“七癥”“八瘕”之说。然纵观医籍文献记载,其名称、症候之多,治法、方药之广,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

综观古籍,由此可见,癥瘕和积聚都是腹内的积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症和积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脏在血分,属性为阴;而瘕和聚是无形的,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腑在气分,属性为阳。

一般积聚在腑病变为多,症瘕下焦病变及妇科疾病为多,因而根据不同部位而命名。两者往往一并论述。积相当于西医中的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等,多属“积”之范畴,而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

癥瘕积聚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可分以下几点,第一:情志内伤。长期肝郁气滞会引起许多病变,其中也包括癌症;第二:时疫外感。治疗的不当和寒湿恶劣的外环境,常期外感寒热等原因导致的虚实久痹,治疗不当或恶劣的自然环境周而复始所引起的脏腑功能的失调、气机的阻滞、瘀血的内停,日久渐积而成。

正气不足更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就是“正气足而邪不可侵”之理,如今很多西方国家也认识了这一点。

2010年我在南阳学习解剖时,发现很多尸体上都有肿瘤,可他们的死因并不是肿瘤,于是我找解剖室经验丰富的前辈求证,肿瘤是完全可以与人类共存的。

我是一个生长在大自然里的孩子,浓郁的树林里,每年都会有好多不同原因而死亡的树木,如果它们倒在阴暗潮湿无风的草丛中,就会长出木耳等菌类,怎么才会让它们不生长木耳呢?采摘并不是好方法, 采摘的木耳和癌变手术后一样,它们还会长。

中医治本就是要改变木头存在的自然环境,把木头搬到干燥通风有阳光的地方,断绝木耳生长的一切条件,取“釜底抽薪”之意。已经生成的木耳也会慢慢萎缩,无论大自然中漫长风霜雪雨怎样冲刷,风干的木耳并不会悄然而去,只有用特定的药物消灭掉剩余的木耳。如果我们重新把木头放回阴暗潮湿无风的草丛中,木头上依旧会长出新的木耳。所以说改变环境很重要。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长过木耳的木头不那么结实了,这相当于人体正气的亏空。这就是肿瘤病人愈后为什么需要长期养生扶正,“病三分治七分养”也是此理。

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也会采用针药并进,脏腑和经络同调之法,通过用灵龟八法针刺,用子午流注时间学和穴位开穴,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但后枕部及背俞穴我从来不用针,会用刮痧、拨罐、放血、按摩、艾灸等方式来代替针法,确保绝对安全无误。恢复经络外循环的畅通无阻,也有助促进恢复其脏腑的功能。取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意来内外兼治,一般都能取得很好效果。

当然这个体系还不完善,缺点就是治疗时间长、服药后有服药反应,这也是很多患者放弃的主要原因。

关于治疗,还要进一步完善处理好扶正与祛邪、化瘀与止血,攻补各有侧重,即使要攻,也应攻补兼施,以免犯“化疗放疗的虚虚之戒”。同理,癥瘕亦不可滥补,只有久病正气虚弱者才使用补法,以免犯“实实之虞之弊”。一定要坚持用药,缓图其功,以扶正气以鼓邪外出为主,化瘀滞也要不伤正气为主要治疗方案,一般1至4年痊愈。

《医宗必读·积聚》篇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根据邪正双方状况来判断预后。本病初期,邪气未盛,若能及时治疗,病情好转治愈得较快。若病程已久或经误治无效,包块渐大严重,致正虚而邪盛或邪未祛正已衰,则愈后不佳。

猜你喜欢

扶正黄帝内经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健脾扶正法治疗和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卵巢癌疗效研究
正气文天祥
画说中医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