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研究

2018-08-12魏志茹左宇

商情 2018年36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高校辅导员信仰

魏志茹 左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的现状以及成因。针对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道德信仰问题,系统提出了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道德 信仰 现状 培养路径

一、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的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信仰研究

当代高校辅导员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教育的重要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群体对于个人信仰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研究

1、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问题的表现

(1)道德认知出现偏差

具体地制定行为准则和规范以使人们达到社会道德目标,但制度与道德不是完全等同的,制度主要是靠国家,比如法律为代表的制度具有刚性、强制性,面对所有人,而且是依靠国家力景维系的[1]。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到重大经济转型和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作为公民大众的高校辅导员个体的道德认知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上,但其同时又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得以顺利付诸实践的保障,但一部分人看到的还是眼前的利益而对道德信仰这一理论方面的认知有所弱化。

(2)道德情感淡漠

由于社会逐渐开放的环境和基础道德知识的淡薄等原因,导致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对道德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直接导致他们对对自己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自己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和社会义务也采取冷漠的态度,形成道德情感淡漠的负面现象。

(3)道德行为弱化

高校辅导员在道德认知出现偏差、道德情感淡漠这两种意识层面的危机直接导致了其在道德行为上也出现与道德规范不相符的状况。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辅导员群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其人生方向不够明确,其信念意志不足以支撑其教育事业。对于原本符合当代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实际执行上有所弱化,具体可以表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对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问题的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对道德使命感认知的相对缺乏

道德使命是人们基于对道德的认识把握而形成的挺立道德、弘扬道德和建设道德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是人们对道德敬畏、崇尚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捍卫道德和巩固道德的心理意念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使命应该包活咯尽职守、公平正义、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等重要内容,然而,因为社会中各种原因的影响,辅导员对应具有的道德使命感的认知逐渐不坚定,甚至出现模糊不清,找不准自己作为辅导员应承担的责任,这是导致高校辅导员出现道德信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尚未完善

道德情感的形成要受到道德主体生理基础的影响,另外,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年龄、性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等生物特性,都会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的情感的生成,其中也包括道德情感;其次,道德情感虽然与有机体的生理状态有密切关系,但它并不是单纯地由生理状态所决定的,道德认知作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使命感形成的前提条件,其存在的问题也从根本上造成了道德情感形成的不完善;再者,道德情感是在人类社会道德生活实践中所发生的,它是人的道德实践的一种反映,所以外部环境条件也是造成高校辅导员群体道德情感形成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上面两个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了高校辅导员群体道德情感的形成过程及结果,从而造成了其尚不完善的局面。

(三)高校辅导员的道德良知体系建立的困境

道德良知体系的建立对道德信仰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这里的良知指道德意识,高校辅导员道德良知体系的建立是导致这一群体产生道德信仰问题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正因为如此,道德良知体系建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培养的路径

(一)道德信仰教育是手段,道德信仰传播是途径。

1、高校辅导员道德信仰教育既要满足辅导员个体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高校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n}q}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信仰教育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识培养负担元的道德信仰,通过道德信仰教育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素质,以建设和谐社会。

2、调动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道德信仰教育需要把客观的知识按照规律有效地融入到培养道德信仰的活动之中,同时要考虑到教育的对象不是普通的学生,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形式,使得辅导员道德信仰知识学习中做的更全面,更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道德制度的规范性引导

一是要培育高校辅导员的制度意识。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变成人人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的行为准则,这需要人们首先理解制度所包含的静态规则,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和思维,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在涉及利益的评奖、评优等活动中,要坚持制度优先,促进辅导员群體形成科学的制度意识。

二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和发展人”的管理思想。一切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对象都以人为主体,无论何种道德和制度,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促进当代辅导员群体的伦理觉醒。其次,要创建制度管理原则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育人环境。一切道德和制度都以人为主体,践行以人为本,真正达到以道德制度规范辅导员道德行为的目的。

(三)道德信仰境界的提升

道德信仰境界是指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道德觉悟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文章以上谈到的道德信仰教育、道德信仰传播以及道德信仰制度的规范都是为提升道德信仰境界所做的铺垫。通过各种切实的、有效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到达提升道德信仰境界的目的,将高校辅导员的道德信仰提升一个高度,到达一个较高的层面,这就是道德信仰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辅导员群体达到较高的道德信仰境界,在面对道德信仰的有关问题上就自然会遵从内心做出正确的、符合高校辅导员道德规范的选择和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国荣信仰与制度道德教育的两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唐明艳论当代为政者的道德使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高玉萍道德情感形成的制约要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2):58-60.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高校辅导员信仰
信仰
漫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