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8-08-11刘晨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主要问题新媒体环境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新媒体和新技术应用广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新媒体环境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全方面、多维度的。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好宣传主阵地作用。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34-02

新媒体时代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迅猛发展起来的全新媒体形态,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互联网的高速崛起,网络新兴媒体形式多种多样,QQ、微博、微信、以及网络直播等全新平台不断更新换代,具备操作便捷、传播速度快、实时更新等特点,在学习、生活、交友等诸多层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颠覆了多年来的恒定人际关系。高校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当前95后一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思维异常活跃,易于受到网络负面消息的影响,不自觉地成为消极言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正能量传播作用,积极促进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等院校亟需重视和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高校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反应迅捷,加之各类网络信息内容丰富,发布及时,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最新的时政要闻和通知信息,既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个人状态,和亲友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尤其以微信表现得最为突出,老师们还可以通过朋友圈的信息来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态,并及时根据情况反馈开展工作。这种快捷直接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青年学子的现实交流需要。

2)高校学生虽然尚未完全踏出校门,接触社会,但是他们对于国家和地区建设比较关心,对于今后自身发展普遍关注,渴望尽早融入社会,具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匿名性质的、线下沟通的方式,可以为大学生省去很多尴尬,避免很多矛盾,为构建个人社交关系网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容易表露真情实感,对于大学生性格的塑造和完善提供了平台。

3)当代大学生普遍个性突出,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渴望表现自己,希望被社会理解和认同,有强烈的自我认知意识。新媒体环境在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同时,学生也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因此這些青年学生不仅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和评论,互动十分频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社会属性方面的价值认同需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受负面影响冲击大,影响“三观”的养成

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脑,荒废学业,整天呆在宿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有的痴迷网络游戏,有的痴迷聊天交友,有的痴迷电影,不参与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甚至连同宿舍的同学都懒得说话,用微信互动。久而久之,会变得性格孤僻内向、与世隔绝,且对周围人表现得越来越敏感,缺乏起码的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也就必然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思想问题,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难题。此外,国内外一些反华势力也在不停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西方腐朽的价值观,诋毁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成果,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试图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所以当代大学生群体就天然成了他们最好的利用对象。通过不良价值观的输出,影响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亲近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发展模式,对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产生质疑和动摇,严重影响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新媒体环境打破了固有的空间局限,形成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普遍具有虚拟性,加之监管的缺失,很多人不用实名注册。大多数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往往以匿名方式交流沟通,言行规范性不高,真实性难以保证,很多学生摆脱了道德和高校行为准则的约束,放纵自己,缺失社会责任,道德弱化严重,有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学生在长期上网后出现了性格孤僻、不易合群、逃课厌学的现象,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紧张,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不愿意接触社会,甚至毕业不愿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和人格障碍,学风校风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凸显,使班级和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和冲击。

3.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地位弱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习惯于传统媒体或传统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如报纸、广播、班会、座谈等,这样可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将工作与思想理论教育相结合,也方便管控各类信息,增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便快捷,来源渠道十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高校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度较高,思想活跃,往往能够先于学校或老师获取各类信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经常会主动传播很多负面甚至反动信息。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理念保守陈旧,满足于传统教育模式和手段的使用,没有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改革的动力不足,甚至排斥阻碍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这就导致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自身需要不相匹配,逐渐失去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1.高校领导和相关从业者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理论研究

高校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明确工作重心,牢固树立顺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要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十九大文件精神,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结合网络思政课程不断加强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行为规范以及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网络语言进行互动交流,要深入学生内心,走进学生思想,发挥亲和力,与学生互动,牢牢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大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有害信息鱼龙混杂,来源广泛,难辨真伪,这些都会时时刻刻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心理健康,所以新媒体环境下必然要求一支素质过硬、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因此,学校党委应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环境,建立顺应时代发展且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热情,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随时监控网络舆情,同时掌握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外界情况变化随时调整工作思路,有效应对各类网络突发事件,做好正面引导和教育。

3.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高校要始终加强校园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将精力集中到专业学习上。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各级党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这些自媒体工具开展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门领导机构,统一协调校内各类资源,出台网络教育的政策和制度,做好激励和保障。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布舆情信息,传播正面言论,带领学生开展理性的讨论和交流,发挥主流舆论影响力。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榜样作用,鼓励开通微博和个人微信公众号,以自身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宋红岩.媒介擅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3]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刘志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

[6]雍月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研2017.

作者简介:

刘晨曦,男,1981.3,硕士学位,日语学院办公室主任,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主要问题新媒体环境对策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