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形象构建视阈下的武术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2018-08-11杨军

武术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国家形象视域

杨军

摘要: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武术文化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底蕴中的珍品。传播武术文化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传扬武术文化对构建我国国家形象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的武术文化传播应当贯彻我国独有的武术特色,凸显出我国独有的思维底蕴。文章将从构建武术文化传播体系、传播模式、传播格局这三大方面入手,浅析在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的武术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国家形象 视域 武术文化 有效策略 武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7—0021—03

所谓的国家形象的主要是指物质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综合表征。在国家形象构成的过程中,国家形象在国際上的传播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经过时间立即的过程。武术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精髓部分。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的武术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构建。本研究将从武术文化的传播体系、传播模式、传播格局三个方面入手,浅析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的武术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1 建立活跃的武术文化传播体系

1.1 将中国的特色融入到武术文化传播中去

我国加入到国际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构成逐渐向着国际化、全球化方向发展。要想在国家形象构建的视域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就应当与当前的实下的流行因素相结合,综合分析当前的文化主流。在我国国家形象构架的过程中应当融入我国独有的精神因素、人文因素、水文因素、汉语言文化、医学文化、武术文化等。在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体现出我国武术文化中的尊师重道、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武术文化在我国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并且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洗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构建我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应当将武术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作用凸显出来,突出武术文化对我国人文精神的影响。

1.2 在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促进我国民族振兴、国民觉醒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同样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的发展。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应当将目光放到我国古人取得的成果上,而是要将我国悠久的文化精选出来,搅动传统文化的湖泊,搅拌沉淀的文化底蕴,将其与现代的思想、未来的思想相连接。我国文化研究人员曾经将传统文化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点:代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将我国传统文化总结为凝聚精神、包容精神、经世致用。

一个国家国家形象的凝聚不仅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回眸,还应当融入现代的思想观念和对未来的思索。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具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底蕴,在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到我国的中庸、平和、包容等精神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连接我国历史,还凝聚这对未来发展展望。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传播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将注重传播和弘扬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点,进而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

2 建立多种武术文化传播方式

2.1 武术、文化、民族文化传播

所谓的文化及时表达性的产物,是语言、词语、意向以及负载着意义的客体的综合。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事项要表现出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文化层面,在文化层面武术的精神传播主要是为了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世界语言再次表述出来,向世界推行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二,体育层面,体育层面主要是通过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将我国独有的生活方式、锻炼方式、娱乐方式向全球推广,让世界了解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让世界公民体会到武术的精气、精功、精力、精神等特点。要想练好武术,提升自身的武术素养,就应从“胆”练起,注重自身精气神的磨炼,例如我国武术大家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李小龙等。其三,国家层面,国家层面主要是通过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宣扬,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深入了解我国国民的思维模式以及对外对内的主要政策,消除世界对我国的错误解读。文化属性是武术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将武术-文化-民族文化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模式之一,通过互动值的传播方法在将武术文化传播出去的同时积极的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稳文化,用包容的胸怀来不断吸取西方发达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我国武术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发展。

2.2 武术、体育、强身健体宣传

大众传播方式研究人员曾经将大众传播规划为传播模式、表达模式、仪式模式、接受模式。无论是何种模式的大众传播都会设计到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取向需求问题。我国奥运会代表团曾经指出:应当以奥运会上的表现来激发我国青少年和国民的健身热情,提升我国国民对武术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激发我国国民健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们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进而促进我国国民体育、体育产业、武术健身项目的长足发展。我国武术文化中的太极拳是当前享誉全球的武术运动,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领域中享有盛名,太极拳主要讲究动静结合,通过动与境相辅相成的方式来到达健身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太极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新加坡已经将武术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将武术最为中小学体育课外运用的加分项目。

随着我国武术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伴随着强身健体理念的日益流行,我国应当紧抓当前的流行元素,推行武术文化,加大对武术文化的宣传。转变原有的武术修习方式,将《全民健身计划》贯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探寻到我国武术文化中优秀的拳种,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武术师资团队,构建完善的武术文化管理制度,鼓励我国国民开展全民武术健身活动。通过武术-体育-强身健体来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素养,带动武术稳文化的传扬。

3 构建全范围的武术文化传播格局

3.1 单行、多向并行的传播

所谓的传播形式主要是通过多种传播方法的运用来达程传播目标。当前通用的传播形式可以分成单行传播形式和多向传播形式。对于单行传播形式而言,单行传播形式主要是指传播者相接受者的单向线性的传播形式。对于多向并行的传播方式而言,多向传播形式主要是指多向的流动形式,多向传播形式注重接受者信息的反馈,因此多向传播形式相比单行传播形式的合理性更强,传播者能够通过接受者的实时信息反馈来改进和完善传播策略。

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播格局来说要想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就应当通过单行、多向并行的传播方式来丰富武术文化的传播形式。由于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以及世界上的多个种族的差异性,因此武术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文化差异、人文差异。

3.2 单级、多级并行传播

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播层次而言,要想提升武术文化的传播速度就应实现从单级传播层次向着多级并行传播层次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多级并行的传播层次相比单级传播层次而言,单级传播层次主要是将传播的内容看做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信息的传播,而多级并行的传播层次是将传播的内容划分为多个层级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循序渐进地传播内容,采用由近及远的一次分级、分层并行传播。多机并行的传播层次更为注重传播内容的层次性。

随着我国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推行,武术文化逐渐向着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内和国外的功夫迷、太极迷、咏春迷数量逐年增多。在武术文化的传播策略上,要采用多级并行的传播层次,将基本的武术理论、武术套路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之后再逐步的分层级的、有主次的渗透武术文化,不断的扩展武术学习者和武术爱好者的数量,进而逐步的建立起广大的武术文化传播体系,多层级并行的传播层次的划分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多样化、具有丰富内涵的国家形象,能够让世界上的民众更为深入的、多层次地了解我国人文元素、民族文化,促使我国的国家形象由原有的抽象的国家想象具体为更为生动活泼的国家形象。

3.3 官民互动、官方为主的传播

要想进一步提升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率,构建完善的武术文化传播体系,就应当采用官民互动、官方为主动传播格局,实现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的协同促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體制,官方武术文化的传播一直是武术文化国际化发展主要动力,但是随着我国国家化发展的日益加深,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武术文化受众人数的不断提升和武术文化受众需求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官方武术文化传播方式的弊端和局限性日益显著。

从项目发展的视角来看,官方推广为主、官民互动的推广方式能够将民间组织和个人自主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让民间组织和个人资质的优势能够更为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得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传播效率。通过对于民间组织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制度的修订以及个人组织的规范性要求,能够使得民间组织和个人自主在武术文化推广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保障和引导民间自主和个人自主在规范化、健康化的武术文化推广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最终实现官方推广为主体,以民间组织、个人资质推广为辅助的官民互动传播格局的形成。

4 结语

武术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凝聚力、传承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地域间传承与传播,以海纳百川之气魄,融百家之所长,与人类文明相生相成。武术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走向国际的同时,要保持它独有的中国气息,为实现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目标,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侯胜川,林立.民间武术家与中、小学武术教育融合路径研究——对福州市三所学校的考察[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05).

[2]吴明冬,李政,张萍,姜传银.“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

[3]陈兴雷,高凤霞.大学体育武术选项课形成性评价的理论探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7(05).

[4]胡国.关于武术教育的文化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4).

[5]张玲.酒文化的多维透视:2016年中国酒文化研究总结与展望[J].酿酒科技,2017(11).

[6]王晓晨,赵光圣,李洋.民国经验: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借鉴的历史遗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04).

[7]方国清.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内涵解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7(02).

[8]王晓晨,赵光圣,陈朋.文化传统视域下武术教育仪式的生成、流变与重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国家形象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