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开放交流模式探讨

2018-08-10黄鑫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

黄鑫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了学术信息交流环境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学术信息开放交流模式给当今学术交流活动带来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其实现模式包括:知识社区模式、机构知识库模式、开放存取模式等。

关键词:学术信息;开放交流;信息服务

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了学术信息交流环境的变革,传统的基于纸介质环境的学术信息交流体系已经不能全面适应新型的网络学术环境下学术交流活动的要求。一种基于网络的学术信息开放交流模式给当今学术交流活动带来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学术信息开放交流模式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青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术机构、图书馆和科研人员所研究与使用。

1学术信息开放交流原理

前苏联情报学家А.И.米哈依洛夫把科学交流的过程分为非正式过程和正式过程,这是学术信息开放交流的理论基础。非正式过程又称直接交流过程,是一个基本上由科学家和专家本人完成的、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科学交流过程。在科学交流过程中不存在作为“第三方”的控制者,通过科学信息使用者和创造者之间的个人接触,科学信息流直接在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實现交流。正式过程也称间接交流过程,是通过科学文献系统或“第三方”的控制而进行的科学信息交流,科学信息流在科学文献或“第三方”的控制下实现信息创造者与使用者间交流。开放学术信息交流系统是对А.И.米哈依洛夫传统科技文献交流系统的创新与改进,它克服了其基于纸介质文献载体的传统信息交流系统的不足,充分发挥了网络传输手段的优越性,从而大提高了学术信息交流的效率。其原理是:信息用户通过公共网络利用学术信息开放交流系统平台(如机构知识库、知识社区、开放期刊等)免费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利用爬行器搜索并建立本地索引,支持在法律允许的所有范围使用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唯一的限制是要求保证作者对其作品完整性的控制以及在使用作品时对其进行恰当的引用。

2 学术信息开放交流机制

学术信息开放交流模式是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环境下运行的一种新型信息交流模式,它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实现:(1)基于0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 )的开放元数据机制。0AI起源于电子出版界的互操作项目,目的是为了开发并推广开放互操作协议标准、实现信息的高速交流与传播。为解决系统间互操作时元数据格式转换和匹配的障碍难题,OAI把都柏林核心元数据作为统一的元数据接口规范,将资源与服务分离,构建起了一种集数据挖掘、元数据收集与服务提供于一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机制[1]。(2)基于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永久性保存与利用机制。DOI又称为数字对象标识符,是一种为实现学术资源的永久性保存和利用而为每个资源分配的永久性的唯一标识符。用户通过DOI可以在任何时候,准确唯一地获得指定的信息对象,从而保证创建的书签、链接等信息的永久有效性。(3)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存取机制。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存取就是让普通搜索引擎能够对数据库内学术资源进行爬行、索引、下载,并提供广泛的检索服务。(4)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存取机制。Web Service是指由研究机构发布的在线信息服务项目,它允许其他机构、合作伙伴以及终端用户通过因特网开放搜索、识别、获取以及动态调整这些在线服务,实现服务层次上的资源共享与互操作。

3 学术信息开放交流的实现模式

3.1知识社区模式

知识社区模式是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有效形式,是挖掘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以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为目的,采取社区互动机制实现实体和虚拟学术信息资源交流的新型社区。其形式既包括在传统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也包括各类网上论坛、讨论室、博客、WIKI等。知识社区不仅包括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的海量信息资源,还包括通过知识社区形式集中起来的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群。[2]它对管理隐性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知识管理与信息交流不可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促进为完成共同任务或者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知识社区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是社区成员在线注册登录,而后按主题发布自己的经验知识,系统自动记录并提供附件功能以保证社区成员能够顺利发布信息。为了鼓励社区成员参与知识社区活动,系统自动记录成员发布或者浏览文件的次数,按参与程度给予相应鼓励,给发帖多的成员相应的称号并给予更多的管理权限。

3.2机构知识库模式

机构知识库是在网络化信息环境下,为方便学术信息开放交流,以数据库平台为核心,依托网络运行的一种知识管理与服务交流机制。它以本机构成员在科研过程中所创造的知识产品尤其是数字化知识为内容,通过对这些数字化知识的收集、描述、标识、组织、索引,形成本机构知识库,从而实现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促进学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达到知识再创造的目的。[3]机构成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机构知识库提交到知识库交流平台上供科研工作者使用,机构知识库系统接受本机构成员提交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有序化整理与元数据标引,对其内容质量和元数据标引质量进行审核,并为其增添唯一识别标识,然后存储到机构知识库后台数据库系统中,按用户需要的检索点创建索引数据库,从而促进学术信息有效交流。存储在机构知识库中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通过机构知识库用户平台被用户分类浏览、检索利用和评价,而且遵从开放存取机制,为其它网络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也可以被提交者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扩大了机构知识库系统中的学术信息知识的传播范围,更加便于用户共享利用。

3.3开放存取模式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图书情报界为打破商业出版机制对学术信息的经营垄断,而采取的推动科研论文通过网络自由利用的一种新型学术信息交流方式。目前开放存取最主要的两个途径是:开放存取期刊(OA journal)和自存档(self-archiving)。OA期刊是指在开放存取期刊上自由发表文章,发表后的论文自由免费地供读者利用,用户可以以任何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地复制、使用、扩散、传递、展示这些作品和创作及传播其演绎作品,并允许用户为个人使用打印出少量复本。[4]自存档是指作者自己将论文资料的副本存储在机构知识库、学科主题知识库或者个人网站上。内容可以是研究者科研工作中的所有重要阶段的成果,包括同行评议之前的预印本(pre-prints)、同行评议的后印本(post-prints)和出版文章的补充修改更新等。自存档工作可以由研究者个人进行,或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有的由机构代理自存档,还可以用专门的存档软件来进行批量的文档存储。

参考文献:

[1]曾湘琼. 学术信息开放存取模式运行机制与前景探析[J].情报科学,2006,(2).

[2]夏南强,张耀坤.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初探[J].情报科学,2008,(3).

[3]刘高勇,汪会玲. Agent技术对知识社区协同学习的支持及其实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3).

[4]蔡迎春.机构知识库: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交流机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5).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
微信环境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演艺呈现系统
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探究
旅游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协同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
微信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