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视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8-08刘漫丽

读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的教学是基于文章的理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所以“期待视野”的存在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也就有不小的影响力。本文就以“期待视野”为中心,简要谈一谈其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诗歌、文章的接受中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以及教师该如何利用学生的“期待视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期待视野;语文;教学

“期待视野”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德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姚斯提出的,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而言就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所学内容所形成的一种心理预期,而这种心理预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又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期待视野”,甚至可以利用“期待視野”,使其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 创设情境形成“期待”

期待视野是根据接受者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在接受之前发生的一种心理行为,在内容上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问题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既然读者在接受作品之前就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自觉产生“期待视野”,那么读者对作品各种形式的期待也应当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进行调动。

(一) 问题情境调动“期待”

在引入正式授课内容之前,教师都会选择某一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至少会提问与本课内容具有相关性的问题,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就会在无形中引发学生对内容的期待,所以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贴近于授课主题思想的“期待视野”,激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

比如对朱自清《背影》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向学生提问:“大家对自己的父亲有怎样的看法?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这样的问题自然就会引导学生思考与父爱有关的内容,在引入《背影》这篇文章时也会第一反应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在描写父亲予以作者的感动和作者对自己父亲浓浓的爱,从而会在阅读之前产生对这篇是散文还是记叙文、父亲的形象如何、文章又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中心思想的等等期待,带着这些期待去接受这篇文章,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明晰,感情也会更加深刻。

(二) 环境情境调动“期待”

除了问题的预设,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创设环境情境来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期待,因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广泛而多样的,不一定所有的信息我们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或者说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是身边能接触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如何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亲切感,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环境的预设。

比如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的学习,对于这样的以景观为描写对象的文章,不一定所有的同学都去过苏州园林,也许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学生甚至并没有亲自接触过园林这一景观,所以要促进学生“期待视野”的形成,就需要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还好随着如今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设备将苏州园林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先用视觉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自然就会对作者笔下的苏州园林产生文字欣赏的期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也就得以顺利进行了。

二、 利用期待深入理解

学生的“期待视野”除了可以增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之更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外,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在教师的讲授中产生自身的深入理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语文的学习更加深入。

(一) 期待下理解深刻思想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感受作品中思想得到净化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文章产生“期待视野”,前文提到这种“期待”分三个层次,最高层面有对深层意蕴的期待,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学习文章,在作者的思想和学生的期待一步步深入交流中,学生也就能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了。

比如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我想在学生的心中应该都对杜甫有一个大致的定位——一个忧国忧民悲悯苍生的爱国主义诗人。再加上在日常阅读和影视作品中对“吏”这一形象的定位,学生对这首诗的“期待视野”应该也就形成了。而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这首五言古诗用的是叙述的方式,这些字句也同样能与学生对诗内容的前理解发生碰撞,“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和学生的意蕴期待愈加融合,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也就更能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怆了。

(二) 正误反误激发学习创造性

其实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期待视野”这一问题时,自然还会想到,学生对内容所产生的“期待”一定是与作者的思路重合的吗?甚至在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又都能理解作者的深层含义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特点、文化素养的差异,再加上时代背景的变迁,所以在“期待视野”的指引下接受内容时必然会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样也就造成了“误解”的产生,然而“误解”有时候也不一定全是不可取的。

比如初中课外阅读《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通过格列佛周游四国的经历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可是如今它却作为趣味阅读的代表,成了广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小说并且改编成了动画片。这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抵悟,但作品的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而不是对作品的牵强附会,所以同样为人所接受,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不同于“标准”的期待和理解,甚至要鼓励学生充满创造力的想法,因为只有这样的学习才会更加有价值。

由此可见,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文化感受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入,就要重视学生心理形成的“期待视野”,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对内容形式思想的期待,提升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文学品味。

参考文献:

[1]王娟.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J].新课程(中学),2013(02).

[2]李杰.期待视野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刘漫丽,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