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例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8-08-08陈艳慧俞凤边泽源洪建明钟桥石杭亚平张楠胡龙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血清型球菌脑脊液

陈艳慧 俞凤 边泽源 洪建明 钟桥石 杭亚平 张楠 胡龙华

(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江西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2.江西省胸科医院;3.南昌市第九医院,南昌 330006)

新生隐球菌是一类担子菌类的酵母菌,能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人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960 000例HIV相关的隐球菌病[1]。令人可怕的是,在一些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大约60%的HIV患者在感染隐球菌后立即死亡[1];如果没有使用特定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则入住医疗机构治疗2周内的死亡率达100%[2]。随着HIV的流行,HIV相关性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尤其在南非和东南亚地区[3]。先前研究显示,在我国,HIV相关隐球菌病发病率仅为12.9%~24.7%[4],近两年有研究表明四川和江西地区HIV相关隐球菌病发病率均大于40.0%[5-6],高于全国统计水平。然而,我国对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较少,故收集本地区34株分离自HIV患者的新生隐球菌,分析其耐药性、毒力表型、基因型、交配型、血清型及ST型,旨在为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江西省多家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HIV患者首次分离的新生隐球菌34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 MS质谱仪 (法国梅里埃)和特异性引物SOD1进行鉴定,同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标准菌株:WM148 (serotype A, VNI)。

1.2 药敏实验和毒力表型检测

采用ATB Fungus 3 (法国梅里埃)测定34株新生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 (FCA)、5-氟胞嘧啶 (5FC)、伊曲康唑 (ITR)、伏立康唑 (VRC)和两性霉素B (AMB)的敏感性。判读标准参照2008版CLSI文件。CandidaparapsilosisATCC22019和CandidakruseiATCC6258作质量控制。用印度墨汁染色观察荚膜厚度,尿素酶实验和37℃生长实验检测新生隐球菌的毒力表型特征。

1.3 DNA提取

参照Alessandro等[7]的快速DNA提取方法进行操作。4℃保存抽提出的DNA。

1.4 血清型和交配型确定

参考Yan等[8]的方法,采用血清型和交配型特异性引物 (STE20Aa、STE20Aα、STE20Da和STE20Dα)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标准菌株:H99 (serotype A, MATα), JEC21 (serotype D, MATα)和JEC20 (serotype D, MATa)。引物序列和反应条件见表1。

1.5 MLST分型

根据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 (ISHAM)的共识方案[9],对新生隐球菌的7个管家基因CAP59、GDP1、LAC1、PLB1、URA5、IGS1、SOD1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将所有测序结果提交至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库获得GenBank登录号并通过新生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复合群数据库 (http://mlst.mycologylab.com)确定每株菌的序列型 (sequence type, ST)。引物序列和反应条件见表1。

1.6 PCR扩增及电泳

采用25 μL PCR反应体系:上下游引物 (10 μmol/L)各1 μL,模板1 μL, 2xTaq PCR Mastermix 12.5 μL, ddH2O 9.5 μL。以DL2000 TM DNA Marker作为参照,吸取4 μL PCR产物加样在1.0%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电压100 V,时间50 min。

2 结 果

2.1 患者资料

34株新生隐球菌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从江西省多家医院HIV患者中分离,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4∶1;年龄分布范围为22~69岁 (中位年龄为38.7岁),见表2。大部分患者以头痛、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就诊,少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意识障碍。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平均为 (27.26±11.52) mmH2O,CD4细胞计数中位数28 cells/μL (3~163 cells/μL ),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32 (2~110)×106/L,蛋白质定量中位数为362 mg/L (160~2 730 m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2.28 mmol/L (1.50~5.98 mmol/L)。

2.2 菌株分布、毒力表型及药敏结果

表1 PCR引物序列和反应条件

本次分析的34株新生隐球菌中,首次分离自脑脊液的占大部分 (n=25, 73.5%),余下的首次分离于血液 (n=9, 26.5%),见表2,其中脑脊液和血液都培养出新生隐球菌仅占14.7%。所有菌株在37℃温箱培养24 h后均可见菌落生长;在尿素琼脂培养基培养24 h后,均呈红色;经墨汁染色后在镜下观察,均可见隐球菌荚膜清晰及芽生孢子结构。所有菌株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都敏感,见表2。

2.3 血清型、交配型、基因型和ST型

所有新生隐球菌血清型均为A型,交配型为α,基因型为VNⅠ。MLST分析共检出3种ST型,包括ST5 (n=32)、ST32 (n=1)和ST186 (n=1)。CN30 (ST32)来自江西上饶,CN90 (ST186)来自于江西鹰潭,ST5在江西省各个地区均有发现,见表2。

3 讨 论

在HIV流行的时代,尽管进行积极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但是新生隐球菌仍是威胁艾滋病患者生命的严重机会致病菌,是南非地区导致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四大元凶[10]。根据最近的分类研究,隐球菌病主要由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引起,新生隐球菌包括3个血清型 (A,D,和AD)和4个基因型 (VNⅠ,VNB/VNⅡ,VNⅢ和VNⅣ),且主要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格特隐球菌包括2个血清型 (B和C)和4个基因型 (VGⅠ,VGⅡ,VGⅢ和VGⅣ),且地理分布局限,主要分离自免疫正常个体。在HIV合并隐球菌感染的人群当中,除了积极抗病毒治疗还应长期抗真菌治疗,而长时间的抗真菌治疗将导致耐药的产生。因此,了解新生隐球菌的流行病学、种群构成、进化,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预防和治疗新生隐球菌感染的能力。

表2 34株新生隐球菌的信息和药敏结果

34例HIV患者中,男性患者是女性的2.4倍,且中位年龄为38.7岁,与非洲的女性多于男性,中位年龄为35岁稍有不同[11]。和大多数研究一样,新生隐球菌主要侵犯HIV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本次研究的大部分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意识障碍。其中不同ST型菌株 (ST5,ST32,ST186)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HIV患者免疫水平低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有研究显示CD4细胞计数<20 cells/μL是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 (OR=18.0,P=0.037)[12]。患者颅内压明显升高,且在诱导治疗期间可进一步升高,有研究报道[13],颅内压的变化对脑脊液的抗菌药物浓度无影响,但降颅内压也是治疗的关键。我们的结果显示脑脊液白细胞升高不明显,脑脊液蛋白水平较高,与Boulware等[14]和Abhilash等[1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初始脑脊液白细胞≤25 cells/μL,蛋白≤50 g/L与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的发展有关[14]。 脑脊液葡萄糖低于正常值。

表2显示34株新生隐球菌中,大部分 (73.5%)首次分离自脑脊液,首次分离于血液仅占 (26.5%),且查阅患者临床病历发现脑脊液和血液都培养出新生隐球菌仅占14.7%,表明新生隐球菌主要引起HIV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同时也能够血行散播,并且在同时送脑脊液和血培养情况下,脑脊液报阳性时间更早,原因可能是脑脊液中菌量更多。墨汁染色镜检显示,所有菌株可见完整较厚荚膜,可以帮助菌体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吞噬;37℃生长良好,尿素酶实验阳性,未发现表型变异株。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都敏感,即是如此,仍有部分菌株对有些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MIC,提示我们应密切关注其耐药性变迁,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提倡的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标准初始治疗仍较适合。本研究未发现抗真菌药的MIC值与地理区域或菌株的ST型之间存在关系。

本次研究的所有新生隐球菌表现出相同的血清型A,交配型α和基因型VNⅠ,同时也是全球主要的新生隐球菌家族[15]。Feng等[16]的研究表明血清型A,交配型α和基因型VNⅠ同样是非HIV感染患者新生隐球菌的主要血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HIV患者和非HIV患者分离的隐球菌的亚种无差异。和巴西研究感染HIV患者新生隐球菌的基因多样性不同[17],本次研究仅检出3个ST型,绝大多数为ST5,ST32和ST186各1株。ST5普遍存在东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且感染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正常者之间无差异[18-20]。可能是ST5相对其他型更具有毒性,也可能是ST5起源于东亚且逐渐适应了环境。到目前为止,ST186在地理位置上是独一无二的,仅在上海被发现;ST32在日本,越南和泰国仅有个别案例报道,此次研究为中国首次发现。由于ST32患者临床资料有限,我们无法确定感染源,感染获得可能通过移民或旅游,也可能通过候鸟传播。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揭示了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模式和临床特征。本次研究提示近两年江西省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主要以中年男性多见,实验室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首次分离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较敏感,后期我们将监测抗真菌药治疗后菌株的药敏情况。研究发现ST类型较单一,ST5是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主要序列类型,与国外研究发现基因多样性不同,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小,地区来源单一,时间跨度小存在一定关系。

猜你喜欢

血清型球菌脑脊液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型鉴定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