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龙虾的休眠温度及低温休眠技术研究

2018-08-07陈水春储霞玲班庭辉茅沈丽林炎权陈振国李修岩方春海

海洋渔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休眠状态龙虾存活率

陈水春,储霞玲,班庭辉,茅沈丽,林炎权,陈振国,李修岩,方春海

(1.广东天海参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湛江 524000;2.湛江天利海参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湛江 524000;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4.深圳太丰东方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36)

休眠(dormancy)是某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使生命活动处于相对极度静止状态,或变成不活动的潜伏状态,是生物适应环境、维持个体生存的一种独特生理过程。产生休眠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绝大多数鱼类没有冬眠期,只有少数鱼类在接近冬季温度时开始冬眠,直至翌年春季水温再度上升时为止。但它们不像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那样完全达到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仅是中止摄食,隐藏在水藻和岩石间,或钻入泥底、洞穴中,或多或少进入麻痹状态。如鲤(Cyprinus carpio)休眠时呼吸非常迟钝,鳃盖的动作艰难缓慢;丁岁属鱼类(Tinca)埋在河泥中过冬,好似没有生命迹象;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埋在淤泥中越冬,停止摄食,处于蛰居状态;鳗鲡属鱼类(Anguilla)在冬季有着与乌鳢相似的休眠,埋入泥中成麻痹状态。海产鱼类的冬眠现象非常少,已知鲽科鱼类(Pleuronecidae)的幼鱼生活于浅海,冬季埋在砂中,成休眠状态。处于休眠状态的动物呼吸和心率减慢,功能降低,体温下降,呈完全麻痹状态,生长和运动几乎停止,但心脏仍跳动,物质代谢活动也显著降低。这是生物体对于极寒环境条件的高度适应性,同时也说明了休眠的生物学意义。与之相对的还有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休眠,称作诱导休眠(induced dormancy)或强迫休眠(enforced dormancy)。

鲜活水产品的保活运输历来是一个难题。我国于1950年就开始对梭子蟹的保活运输进行研究,取得较多进展[1]。20世纪70年代汽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装载帆布桶伴随人工搅拌增氧运输鱼苗取得成功,历时10~16 h,存活率95%以上。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国家采用分级降温、充氧方法,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空运至中国台湾及广州等地,历时24~35 h,再更换新水充氧空运至海口或用多功能活鱼运输车转运至湛江、北海等地,历时12~25 h,存活率达95%以上。20世纪90年代山东枣庄对淡水鱼采取休眠方法运销到韩国获得成功[2]。2001年,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保活运输研究在福建展开,并于2003年首艘活鱼船下水,掀开了大运量远程活鱼运输的新一页[3],并在各种海产品上取得诸多研究进展[4-9]。龙虾体色鲜艳,壳厚质硬,耐干旱,离水后能长时间存活。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温度下降时(不低于生存温度),新陈代谢减弱,对氧气、饵料和水分的需求随之减少。因此,只要掌握其生存温度,选择的降温方法,给予适当的贮藏条件,就能达到保活运输的目的。

龙虾类为大型爬行甲壳动物(Crustacea),是目前发现的所有虾类中体形最大的一族,是“虾中之王”。龙虾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疗作用。其体大肉多,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体质量的60%。龙虾肉味甘咸、性温,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等功效,龙虾的肉、壳与其它药物配伍,可治肾虚阳萎、神经衰弱、皮肤病等症[10]。龙虾壳厚质硬,耐干旱,离水后能长时间存活。龙虾的运输过去为冰鲜运输,现大多为活体运输,主要方式是水运、“干运”或药物麻醉后进行运输,但存在成本过高、存活率低、安全性差等缺点。龙虾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温度下降时(不低于生存温度),新陈代谢减弱,对氧气、饵料和水分的需求随之减少。因此,只要掌握其生存温度,选择降温方法,给予适当的贮藏条件,就能达到保活运输的目的。本文对龙虾低温休眠运输进行模拟,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试验和分析,以期为龙虾的长途低温保活运输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龙虾来源

试验用龙虾为3种常见龙虾: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波 纹 龙 虾 (Panulirus homarus)和杂色龙虾(Panulirus versicolor),从斯里兰卡海域捕获收购所得,选择个体健康、无病害和体表未受伤、活力强的个体作为试验对象。

1.1.2 低温休眠保活试验区域

低温休眠保活运输试验区域,由斯里兰卡海大农渔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虾苗场改建而成。试验区域主要由收购室、暂养室、降温室、包装室、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气系统等组成。

1.2 试验方法

1.2.1 休眠温度的确定方法

将锦绣龙虾、波纹龙虾和杂色龙虾3种龙虾置于盐度30~33、水温29~30℃、pH 8.0~8.5的海水中充气暂养18 h后,采用冰块梯度降温的方法,在降温池中对龙虾进行低温处理。根据预实验结果,设置14℃、13℃、12℃、10℃ 4个温度组,每个温度组每种龙虾分别设置5个规格,体质量范围分别为0.1~0.2 kg、0.2~0.5 kg、0.5~0.9 kg、0.9~2.5 kg、2.5 kg以上,每个规格3个重复,每个重复10个样本,观察龙虾的应激反应和休眠状态,以确定龙虾低温休眠的最适合温度。应激反应定为龙虾的手抓力,即用手触摸龙虾排泄孔敏感地带的反应能力、突然把龙虾放入水中时龙虾的反应程度和用手突然向龙虾作袭击状龙虾的应变能力等。休眠程度以龙虾休眠假死为准。

1.2.2 室内模拟检验低温休眠运输可行性方法

依据低温休眠温度确定试验结果,并结合当前龙虾运输常用温度(20℃或以上),室内模拟试验设置4个温度组,分别为25℃、20℃、15℃、12℃,每种龙虾每组分别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样本,龙虾体质量范围为0.1~0.2 kg。采用冰块梯度降温处理后,将龙虾包扎装箱密封后静置于22℃的恒温室中(参考飞机上的温度)。26 h(从斯里兰卡包装、报关、上机运输到达香港机场后转运到深圳,大约需要24~26 h)后,将休眠龙虾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复苏,开箱观察龙虾恢复情况及活力,并统计存活率,以检验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具体技术流程见图1。

存活率按下式计算:

存活率(%)=活龙虾数/(活龙虾数+死亡的龙虾数)×100

统计每个重复的存活率,并对存活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龙虾休眠温度的确定

在14℃条件下,3种龙虾经低温处理10 min后的状态见表1。由表1可知,在14℃处理10 min后,3种龙虾均未达到休眠状态,活力基本较弱,甚至有部分处于躺倒状态。龙虾的应激反应也基本较弱,但规格较大龙虾的应激反应明显。

图1 龙虾低温休眠包扎装箱技术流程Fig.1 Technical process of low temperature dormancy packing of lobsters

在13℃条件下,3种龙虾经低温处理10 min后的状态见表2。由表2可知,在13℃条件下,3种龙虾虽然还没有达到休眠状态,但部分小规格(0.1~0.9 kg)龙虾已进入躺倒状态,呈假死迹象,进入一种临界休眠状态。这种情况下,若处理时间延长,龙虾体力消耗过大,将导致死亡。因此,在13~14℃时,一般低温处理时间不应超过20 min。

在12℃条件下,龙虾经低温处理2~10 min后的状态见表3。由表3可知,当水温下降到12℃时,不同规格龙虾经一定时间处理后都进入休眠假死状态,但心脏仍跳动。达到休眠所需要的时间因规格不同而不同,0.1~0.2 kg规格的龙虾需要2~4 min,0.2~0.5 kg规格为3~5 min,2.5 kg以上规格为10 min。因此,可以认为3种龙虾的休眠温度为12℃,进入休眠状态的快慢与龙虾规格有关,规格越大,达到休眠所需要的时间越长,且最长处理时间不宜超过10 min。

在10℃条件下,龙虾经低温处理后的状态见表4。如表4所示,当将温度降到10℃时,龙虾经触动而没有丝毫反应,已进入深度的麻痹状态。在10℃处理时,龙虾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因此,低温处理时间不宜太长,如超过10 min,龙虾复苏后不久即躺倒在暂养池里死亡,在10℃条件下处理时间超过30 min时,龙虾无法苏醒而死亡。

表1 3种龙虾在14℃下的状态Tab.1 State of three kinds of lobsters at 14℃

表2 3种龙虾在13℃下的状态Tab.2 State of three kinds of lobsters at 13℃

表3 3种龙虾在12℃下的状态Tab.3 State of three kinds of lobsters at 12℃

表4 3种龙虾在10℃下的状态Tab.4 State of three kinds of lobsters at 10℃

2.2 龙虾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

龙虾的室内模拟包装运输26 h后的试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当包装温度为25℃时,龙虾存活率最低为76.3%;随着包装温度降低,龙虾存活率升高,12℃时存活率最高达98.3%,其中锦绣龙虾的存活率达到了100%。结果还发现,不同品种龙虾的存活率略有差别,在各温度下,锦绣龙虾的存活率均最高,在15℃时存活率就达到了100%。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12℃条件下对龙虾进行低温休眠运输是可行的,龙虾的存活率能达到95%以上。

表5 龙虾模拟运输试验结果Tab.5 Results of simulated transport test of lobster

3 小结

本研究以在斯里兰卡收购的锦绣龙虾、波纹龙虾、杂色龙虾3种龙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龙虾低温休眠保活的最适合温度,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验证了龙虾低温保活长途运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龙虾的休眠温度是12℃,进入休眠状态的快慢与龙虾规格有关,规格越大,达到休眠所需要的时间越长,低温处理时间应不超过10 min。12℃休眠后,龙虾在常温下约经2~5 min就会苏醒。室内模拟试验验证发现,包装温度为12℃情况下,26 h后龙虾存活率能达98.3%,其中锦绣龙虾的存活率最高达到100%。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温休眠保活方法对龙虾进行长途运输具有可行性,这对龙虾的低温休眠运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休眠状态龙虾存活率
水稻种子休眠调控与破除技术的发展
钓龙虾
癌细胞从“休眠”到“苏醒”重大谜团获解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龙虾的迁徙
诱导休眠状态未来可用于帮助对抗癌症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