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蛤“万里红”和“万里2号”稚贝池塘养殖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2018-08-07张冬冬徐官根李晓英董志国葛红星董迎辉林志华

海洋渔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蛤盐度连云港

张冬冬,徐官根,李晓英,,董志国,葛红星,董迎辉,林志华,张 倩

(1.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连云港 222005;2.浙江万里学院,宁波 315100;3.连云港海浪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连云港 222045)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是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埋栖型双壳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沿海地区[1-3]。近年,随着国外如日韩市场的紧俏及国内海产品市场需求增大,文蛤产业呈现供不应求现象。但人工养殖仍旧依赖野生苗种,由于未经选育,易出现种质退化、生长缓慢、疾病频发等问题,导致人工养殖难度加大,产业发展缓慢[4]。对此,浙江万里学院从江苏南通文蛤野生种群选育出文蛤“万里”新品种(系)。该新品种(系)中,“万里红”表现出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万里2号”品系呈现出繁殖力好、抗逆性强的特点,可有效解决当前文蛤良种化之路[5]。目前,该品系商品贝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的养成比较已获初步成果[6],但对于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与生长性能比较尚未见报道,开展稚贝养殖性能评估对于文蛤新品种(系)苗种繁育企业的养殖及成贝推广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文蛤“万里”新品种(系)生长性能养殖比较研究为基础,探索“万里”新品种(系)稚贝在连云港地区池塘养殖模式,比较其不同季节生长速度,筛选适合当地养殖的苗种,以期推动当地文蛤养殖良种化进程,实现“万里”新品种(系)养殖业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来源

试验所用两个文蛤“万里”新品种(系)苗种来自浙江省象山县宁波甬盛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繁育。

1.2 试验设计

将“万里红”与“万里2号”共计沙苗1 000万粒,分别投放到连云港板桥地区同一池塘不同区域并做好标记。放养密度每平方米约1 000粒,放养苗种规格详见表1。放苗时间为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试验周期12个月,每个月采样一次。

1.3 取样与测量

试验期间,每个月10号测量水温、盐度和pH值等水质指标;同时,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随机选取多个地点测量50个样品,采用游标卡尺(精度0.02 mm)测量样品的壳长、壳高和壳宽,采用天平(精确到0.000 1 g)测量体质量,该数据用于分析文蛤生长性能。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增长量 Δ=(W2-W1)/(t2-t1)

式中:t1和t2分别表示各阶段测量初始时间和结束时间,W1、W2为相对应时间稚贝的初始体质量和结束时体质量,测量方法参照李松荣[7]。

通过Excel统计分析,计算壳长、壳高、壳宽以及体质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并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鉴于2016年12月10日-2017年3月10日低温期间,文蛤基本停止生长,并且个体太小,文中图表数据从2017年3月10日开始绘制),采用SPASS17.0 edition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性,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指标

试验期间,水温方面,100~250 d期间(3-8月),水温不断升高,至250 d时(8月10日),达到最高值27℃;250 d之后,开始缓慢降温。盐度方面,整个养殖周期盐度维持在26~31之间,随着水温的升高,池塘盐度逐渐从31降到25,后随着温度降低,盐度从25逐步升至28。pH值方面,全程pH值变化不大,在7.98~8.6之间波动,呈弱碱性。

2.2 壳长

稚贝在养殖100~160 d期间,“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1);160~340 d期间,“万里红”与“万里2号”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在160~220 d,“万里2号”壳长增长率高于“万里红”(P<0.05);在220~280 d,“万里2号”壳长增长率低于“万里红”;在280~340 d期间,两个品种(系)增长趋势较缓。

表1 苗种数据Tab.1 Data of clam seedling

表2 采样点温度、盐度和pH数据Tab.2 Data of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pH in sample points

图1 “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长生长指标Fig.1 Shell length of two experimental strains of M.meretrix注:同一养殖时间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否则为差异显著(P<0.05)Note:The same culture time with the same letter means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2.3 壳高

稚贝在养殖100~160 d期间,“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2);在160~280 d期间,“万里红”与“万里2号”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在160~220 d期间,“万里2号”壳高生长趋势比“万里红”快,但在220~280 d期间,“万里红”又表现更快的增长趋势。且在220 d与280 d时,“万里2号”壳高显著大于“万里红”(P<0.05);第340天时,两个品种(系)壳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2 “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高生长指标Fig.2 Shell height of two experimental strains of M.meretrix注:同一养殖时间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否则为差异显著(P<0.05)Note:The same culture time with the same letter means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2.4 壳宽

稚贝在100~160 d期间,“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宽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60~280 d时,“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宽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在220 d与280 d时,“万里2号”壳宽显著大于“万里红”(P<0.05);在160~220 d期间,“万里2号”壳宽生长比“万里红”快,但在220~280 d期间,“万里红”又表现更快的增长趋势。第340天,两个品种(系)壳宽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3 “万里红”与“万里2号”壳宽生长指标Fig.3 Shell width of two experimental strains of M.meretrix注:同一养殖时间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否则为差异显著(P<0.05)Note:The same culture time with the same letter means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2.5 体质量

前期100~160 d,两个品种(系)稚贝体质量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后期(160~340 d),两个品系体质量均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在220 d与280 d时,“万里2号”体质量显著大于“万里红”(P<0.05);在160~220 d期间,“万里2号”比“万里红”增长略快,但在220~340 d期间,“万里红”体质量增速逐渐增大,直至340 d时反超“万里2号”,两者末期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2.6 日增质量

为了更充分的反映两个品种(系)稚贝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更深入研究季节对其生长影响,对具有代表性的活体质量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分析,抽取增长较明显阶段5-11月(160~340 d)期间的每月数据,将稚贝活体日增质量制成折线图(图5)。

稚贝在5月份期间,日增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在6-8月,随着水温的增加,“万里红”日增质量明显上升,而“万里2号”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阶段增长迟缓,7月中旬至8月增长迅速。两者至8月份都呈现最高值,且“万里红”日增质量是“万里2号”的1.2倍。8月之后,随着气温下降,日增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其中6-7月,“万里2号”日增质量显著大于“万里红”;而8-10月,“万里红”日增质量显著大于“万里2号”。

图4 “万里红”与“万里2号”体质量生长指标Fig.4 Weight of two experimental strains of M.meretrix注:同一养殖时间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否则为差异显著(P<0.05)Note:The same culture time with the same letter means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otherw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图5 “万里红”与“万里2号”5-11月日增质量比较Fig.5 Growth rate of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of M.meretrix from May to November

3 讨论

3.1 贝类不同品种(系)、壳色与生长相关性

不同品种(系)的贝类生长性能一般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董志国等[8]研究发现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不同群体及后代生长性能不同,张跃环等[9]发现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海洋红品系与斑马蛤品系差异明显。本试验中,稚贝在160~220 d养殖期间,“万里2号”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都显著大于“万里红”,在220~280 d养殖期间,“万里红”生长性能增速又大于“万里2号”。280 d后,“万里红”生长性能逐渐与“万里2号”缩小差距直至趋于一致。同一养殖环境两个品种(系)稚贝出现这种明显的阶段性生长差异,课题组之前试验也发现成贝同一池塘养殖环境出现“万里2号”前期生长显著大于“万里红”现象,而后期正好相反[6],顾向飞[10]通过比较“万里红”与其它壳色文蛤生长性状也发现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课题组猜测这种差异性可能因为“万里红”与“万里2号”选育指标及遗传基因不同,导致“万里2号”具有耐低温性,对前期低温的新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而“万里红”具有耐高温性,“万里红”在中后期生长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系)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现象在牡蛎(Ostrea gigas)的研究中也有报道[11]。

已有研究表明贝类的壳色与生长性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一物种但壳色不同的贝类在同一环境中会出现生长差异[12]。NEWKIRK[13]研究发现贻贝(Mytilus edulis)高温时蓝色个体生长速度比棕色个体快10%~20%,邓岳文等[14]研究发现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bis)桔黄壳色群体的生长显著大于紫褐壳色群体,闫喜武等[15]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两道红品系生长大于斑马蛤颜色品系。本试验也发现,红壳色“万里红”与黄壳色“万里2号”生长存在差异。鉴于连云港本地尚未见有专业从事文蛤养殖,且研究发现江苏选育的红壳色与黄壳色“万里”品种(系)生长速度均要大于未经选育的普通野生品种[16],所以本试验未与本地野生种群做比较。但一般研究认为壳色属于质量性状,生长性能属于数量性状。所以要想解释清楚壳色与生长的具体关联性机理,还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分析。

3.2 不同季节相同环境下贝类早期生长差异性

温度和盐度适宜与否是影响稚贝生长的重要因素[17-19]。曹伏君等[20]研究发现文蛤稚贝适宜生存温度在4~36℃,最适生长温度在24~27℃,最适生长盐度在15~23。本研究中不同季节温度及盐度差异使得稚贝在不同季节也具有不同的生长表现。稚贝在100~160 d(3-5月)养殖期,“万里红”与“万里2号”生长较缓慢,这除了与稚贝前期摄食能力弱、代谢慢有关,也可能因为温度低影响其生长;在160~340 d(5-11月)期间,稚贝两个品系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尤其5-8月,稚贝日增长量不断增加,直至8月达到顶峰。而肖国强等[21]关于文蛤不同群体自繁和互交F1代稚贝试验结果显示,7-9月日生长量不大,9-11月处于高速生长期,本试验结果(5-11月高速生长期)与其基本吻合。但肖国强等[21]反映9-10月中旬达到高峰期,而本研究高峰期在8月,这种差异可能有3个原因:其一,可能其稚贝规格较小、选育子代数不同导致对季节敏感性有差异。其二,也可能是由于杭州与连云港两地区同时期水温不同,因为本试验中8月份水温处于稚贝最适生长温度,盐度接近最适生长盐度;而其试验时杭州最适水温和盐度可能在9-10月。其三,不排除本地池塘8月虾料投喂增多导致浮游生物及单胞藻饵料丰富的影响[22]。8-11月,随着温度降低,pH值增加,日增长量明显下降,11月过后基本停止生长,这正表明稚贝在冬季低水温条件下,只能维持其最低的生命活动状态,基本处于休长期。因此,通过整个生长曲线反映出这两个品种文蛤在连云港沿海养殖具有春冬季(11-5月)迟缓、夏秋季(5-11月)生长迅速的规律,这与肖国强等[21]关于季节对稚贝的生长规律影响结论基本一致。

4 小结

1)前期“万里2号”生长性能显著大于“万里红”,但是后期相反,所以二者均可在连云港推荐养殖。

2)可以利用不同季节生长曲线信息,尽可能在5月份生长节点前,将养殖密度、养殖环境调控到适宜条件以迎接快速生长期。

猜你喜欢

文蛤盐度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池塘养殖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不同盐度下脊尾白虾proPO 和SOD 基因表达及其酶活力分析
文蛤蒸蛋
以文蛤为主题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千里岩附近海域盐度变化趋势性研究
盐度调节的简易计算方法